海上丝路流动30万元骨雕赠品首入博物馆
海上丝路流动30万元骨雕赠品首入博物馆
海上丝路流动30万元骨雕赠品首入博物馆
时间:2006-06-07 16:17:00 来源:
收藏
>海上丝路流动30万元骨雕赠品首入博物馆
|
三年前的6月6日,哥德堡号在瑞典东印度船厂下水。依照国际海上船舶交往礼节惯例,为了迎接哥德堡号的到来,张广宁市长当时表示,广州将建造一艘中国古船来迎接哥德堡号。三年之后,广州迎接哥德堡号的“南海神·广州日报号”已经“盛妆出阁”,静候在琶洲码头,目前正在筹备最后的秘密武器——海上丝路流动博物馆。昨日,首件价值30余万元、凝聚了17名骨雕技师200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的骨雕作品——《会城映月宝舶来》,由艺术家苏忠阳赠给了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郑重地将捐赠证书交到了苏忠阳手上。
在长90厘米、宽18厘米、高65厘米的《会城映月宝舶来》雕塑中,总共有60多个建筑,30多种植物。在飞腾的浪花、吉祥的海豚伴随下,船从南海进入珠江,来到了广州城,远古的岭南水乡、近代的海珠桥、中山纪念堂、五羊雕塑、六榕塔,以及现代建筑群簇拥着的中信广场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依着月牙形主轴而上则点缀着17个白云山的标志性景点。在白云山顶上一条巨龙腾空而出,营造出恢宏的气势。整个雕塑其实就是一幅秀美的风景画。
“洁白晶莹的‘南海神·广州日报号’踏浪而来,从远古岭南水乡的蕉林茅屋,到古朴典雅的五层楼、六榕塔,再到现代的中信大厦,云山珠水间的广州城精巧地融合在近一米长的月牙形骨雕上……” 昨天,“南海神·广州日报号”海上丝绸之路流动博物馆接受了首件赠品《会城映月宝舶来》。
骨雕名字出自刘禹锡诗作
骨雕艺术家苏忠阳告诉记者,半年前,哥德堡号要重返广州的消息传来后,他就萌生了为此做一个骨雕的想法。“哥德堡号重返广州是文化盛宴,我们作为广州从事民间工艺的艺人,能在这个盛宴上展示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广州传统工艺,一方面可以弘扬作为非物质遗产的骨雕艺术,复兴三雕一彩工艺,另一方面也是尽广州文化大使的义务,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何谓 “会城映月宝舶来”?这个古色古香的名字可别有一番来历。“会城”是广州的别名,清初史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有“会城如大舶”一说,意思是说广州的地形地貌,就像一艘巨大的海船,也寓意着广州与海洋文明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映月宝舶来”则源于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作《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诗中“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描绘了在唐代时号称“东方第一大港” 的广州南海神庙前港口的繁荣景象。
把“日”改成“月”,既描绘了广州港作为不夜天的繁忙景象,也是“粤”的谐音,象征“会城”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辉映着南粤大地。“宝舶来”不仅是财运,也寓意“保障”,希望这件吉祥物能够为广州日报社、“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以及广州、整个岭南地区的繁荣昌盛保驾护航。
船含有顺风顺水意蕴
《会城映月宝舶来》价值30余万元,凝聚了17个骨雕技师、200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苏忠阳介绍,雕塑采用了平雕、立雕、浮雕和镂空雕等广式牙雕的特有技法,牙雕作品上的花虫鸟鱼都是由不同师傅负责雕刻的,然后再组合起来。苏忠阳说:“牙雕上的船就是‘南海神·广州日报号’,船有顺风顺水的意蕴,海豚喻指海上水手。龙代表中国,江面上是江南小镇的缩影,前边还有清代的十三行。”
《会城映月宝舶来》的雕刻材料用的是牛骨。据悉,从1992年禁止象牙贸易以来,广式牙雕正在探索一条用牛骨替代象牙的道路,牛骨经过蒸、煮、去滓、漂白等七道工序,才能达到光洁晶莹的材质要求。
苏忠阳说,当年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中,牙雕也是来自东方的重要艺术品。广州牙雕始于晋代,与许多民间工艺一样,广式牙雕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牙雕艺人也从鼎盛时期的上万人到目前不足百人,从而也显得这件作品更为珍贵。
曾将大型骨雕赠全国政协
据了解,这不是苏忠阳第一次捐赠骨雕艺术品。2005年,他花了六年时间、用3万多件牛骨创作而成的大型作品《四海同心盼统一》,获得了“金凤凰杯”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赛金奖和第三届广东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他将这件估值近1000万元的作品赠送给了全国政协。如今,《四海同心盼统一》一直摆放在全国政协大楼的大厅里。“这件作品承载了我们民间艺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苏忠阳告诉记者。
海上丝路流动
博物馆接受捐赠
苏忠阳的骨雕作品,将与从哥德堡号残骸打捞上来的瓷片和茶叶等文物一起,成为“南海神·广州日报号”海上丝绸之路流动博物馆的藏品之一。
与现有的珠江夜游船不同的是,作为珠江上的流动博物馆的“南海神·广州日报号”将被打造成广州市文化旅游的旗舰。目前,广州博物馆和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正对展厅进行设计布展,而“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也将面对全国征集展品。跟中西贸易有关、特别是中瑞贸易有关的物件,能展现当年十三行、黄埔古港景象的文物,总之,凡是与海上丝绸之路和广州港通商贸易有关的物件,均可以作为藏品,在海上丝路流动博物馆上进行展示。市民或者是单位,可以将物件捐赠给展馆,也可以作短期的展示。
接受捐赠的单位和联系人如下:
广州日报法律室:郑女士 020-81859681,020-81883088-3661;广州市客轮公司广舶游船有限公司:林小姐:020-84440546,020-88387893;黄埔区文化局:杨先生:020-82378435。(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撰文/记者蒋悦飞、邱敏、实习生郑晴虹、摄影/记者王维宣、杨勤)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