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玩要三戒

收藏古玩要三戒

收藏古玩要三戒

时间:2006-07-27 09:41:00 来源:北京日报

收藏 >收藏古玩要三戒

有朋友告诉笔者最近发生在京城的一则趣闻:一位外地“大款”在某艺术品市场一次买下价格7位数人民币的“清代”文房用品。几天后要求退货,卖家自知货“潮”,按照规矩收了几万元“手续费”后答应退货。这位卖家与笔者虽不是朋友,但也是“熟脸儿”,因此可谓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由此可引申一戒:戒冲动。投资,是理性行为,是建立在对投资领域丰富经验和对投资项目充分论证基础上的。自己本身就外行,又没有冷静研究和咨询的过程,风险可想而知。 艺术品投资也是同理。而且,艺术品还有它的特殊性。可以说,它基本上“拒绝”外行投资。如果你不真心热爱艺术品,不以孜孜追求美的情感去接近她,不多年浸润其间,把辨析其艺术价值和真伪优劣变成一种近乎本能的感觉,而只以买彩票的心理想一夜之间靠她发财,套用老百姓一句话叫:没戏。而冲动,恰来自这种无知。据说那位“大款”在从银行打款的过程中,曾有人不止一次提醒他当心,他竟毫无所动,一直处在极度兴奋中。艺术品投资 第二戒:戒侥幸。收藏圈子里有个人人都说的话题:“捡漏儿”。所谓“漏儿”,是指某件艺术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这是社会环境影响和买卖双方心理与能力错位造成的。而“漏儿”只可能发生在内行之间,它实质是买卖双方艺术鉴赏力和市场洞察力的角斗,而赢家一定是“道行”更深的买主。因此,在艺术品市场,“漏儿”永远有,但却永远不属于外行,因为连真假高下尚难分辨,根本不可能看出什么是“漏儿”。一位朋友几次拿瓷器书画让给“鉴定”,却都是些毫无悬念的假货,在笔者严词劝诫下他说了实话: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他岳父的。老人从退休开始,只要底款是“永乐”、“宣德”,署名是“吴昌硕”、“张大千”就买,而且只要一看完“鉴宝”节目,那种抓“绝品”的博彩兴头谁都拦不住。至今已积下十多万元的“货”。如果说大款斥巨资只是买个“窝心”,那用退休金打水漂儿,长此以往,后果将是什么?前些天在潘家园,笔者亲见一只10厘米高的“明罐”以2000元成交。稍有收藏见识的人都有一个共识:今天的潘家园已不太可能出现有年份有路份(档次)的精品,这只罐不惟色气不对,只那不上不下的开价就应引起警惕。但这位先生架不住“忽悠”,在卖主“保真保老”的承诺中最终掏了钱。 于是悟出第三戒:戒轻信。对古代艺术品的选购,“过来人”有一句箴言:“谁的话也不能全信。”意思是如果你没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要买的东西能拿七成主意,就算专家在侧,也照样会有风险。因为专家也有局限性,走眼的事就难免发生。而那些卖主的话,就更要大打折扣,应遵循的原则是:只看货,不听话。越是信誓旦旦的说词,越要提高警惕。附带指出,今天有不少人对拍卖公司深信不疑,认为拍卖的东西应该没问题。很让人失望的事实是,当前不少假货恰是出自拍卖槌下。笔者就亲闻某拍卖公司收货的职员对某古董店老板说:“给找点货呀,新的都没关系,只要到位。”这个“到位”当然是指仿品乱真的程度要“到位”。总之,艺术品市场的水很深,喜欢游泳的人可以从“浅水区”练起,逐渐游向“深水区”,经年冲浪,乐此不疲,在艺术欣赏中受陶冶,练悟性,在学习与研究中逐渐丰富藏品,如此十年二十年过去,就会发现,投资在不经意间就实现了,而且回报甚丰。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