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旧期刊背后的故事
医学旧期刊背后的故事
医学旧期刊背后的故事
笔者藏有两本《秋浦医学研究会季刊》,分别为第4期和第5期。此刊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发行的内部季刊,由周学熙创办。
周学熙(1947年至1965年),字缉三,号止庵老人。1919年,他在家乡兴办了中医讲习所(即中医学校)和秋浦医院,重点培养家乡医务人员。讲习所设在秋浦医院内,第一批招收学员19名,学员必须有高小毕业文化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初中生),年龄在20岁左右的男性青年,经过考试择优录取。学员的生活费由讲习所供给,考试试卷包封,邮寄天津,请名中医阅卷,批改后寄回。学员一边学习,一边临床实践。学员毕业后分到秋浦医院各施诊单位实习三年,方能单独行医,考试制度十分严格。
周学熙在此基础上于1925年春组建成立秋浦医学研究会,并创办了《秋浦医学研究会季刊》。
这本刊物原为会内同仁自行研究而发行的,与其他各种医学报月刊、杂志性质不同,发行之初并没有向外界推广的意思。但有许多医界同仁和对医学感兴趣的人前来蒙求刊物,使其一时间很受欢迎。研究会会长由周氏家族受命。第一任会长是当时的名医彭怡,会员为全县有名望的或医学造诣很深的人士。学员主讲师由彭景井担任,主任为顾置。
在季刊中,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临床经验。该刊实际是研究医学,推广医界同仁共同学习、探讨的园地,同时还与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迷信活动,如巫医、神权、神咒等骗术进行斗争。正面宣传科学技术,提倡破除迷信,不信神,不信咒,推广中医中药,用科学方法为患者治病的道理,深受劳苦大众的欢迎。
《秋浦医学研究会季刊》当时在社会上取得了积极推广中医中药治病的作用。该刊第4期全用宣纸,以手抄方式发行,第5期用手抄木刻版印刷成书。这两期医学季刊字迹功整,书法娴熟,内容翔实,医学论理深刻,在医学界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其独特的手抄方式发行,在笔者收藏的刊物中又很难见,因此较为珍稀。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