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版画院院长抨击画坛怪象

江苏省版画院院长抨击画坛怪象

江苏省版画院院长抨击画坛怪象

时间:2006-08-29 11:48:00 来源:扬子晚报网

收藏 >江苏省版画院院长抨击画坛怪象

  当前中国画坛无大师   中国的艺坛或许从未有过如此的热闹,画坛大师层出不穷,拍卖市场屡创高价,艺术院校招生呈现空前未有的火爆之势。然而,狂热之中,难免泥沙俱下。记者昨日走访有画界“钦差大臣”之称的江苏省版画院院长李树勤,借他一双慧眼,看纷繁画坛。令记者意外的是,向来慎言的他此次痛快淋漓,抨击了目前中国画坛的种种怪现状。      国内目前出不了大师      记者:目前画坛一片繁荣景象,著名画家、艺术大师,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李树勤(断然):我认为目前仍处于过渡期,出不了大师级的人物。现在到国外办展览的画家越来越多,不少是“著名画家”、“国画大师”展览,实际都是瞎吹。一些外国朋友碰见我们就问:中国怎么来这么多的著名画家、这么多大师?我只好说,中国地大物博,省份多,著名看怎么讲了,有的在县里很著名,有的在所在城市很著名,有的可能在省里很著名,也有在国内很著名,这几种著名加在一起,当然著名画家就多了。画价不是衡量大师是否的标准——目前的一些所谓大师,多是画商的一种商业炒作。真正能称得上大师的,必须是对这个时代、对艺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称得上的。离开你这一环,美术史就要断的,这才是大师。      陈逸飞陈丹青出国没进步        记者:但是,大师所到之处,总是一片欢呼声。      李树勤:有个美国画廊老板曾对我说:我要把中国的艺术家推到国外去,培养和造就他们的国际地位。我立即回答他:中国的画家都是中国自己培养和造就的,不是西方可以造就的。我们所有到西方的画家,包括陈逸飞、丁绍光、陈丹青,到国外后原则上说,艺术上都没有新的进步。就拿陈丹青来说,他的素描基础非常好,成名作是以西藏为题材的《西藏组画》,是他在西藏生活积累的结果。因为这一组作品,他被中央美院录取为研究生,“文革”结束后,这组作品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油画代表作,和罗中立的《父亲》同时成名。但现在,原来的陈丹青已经结束了。
陈丹青《西藏组图》
  书画腐败更严重      记者:是不是现在的时代太浮躁、太喧嚣,造成了画家群体的集体退步?      李树勤:各种诱惑太多,急功近利的风气太浓。我在一次会议上问在场的人:你们都想成大师,但能成大师吗?现代社会对你的引诱太多。你想成为大师是不可能的。书画腐败比教育腐败、医疗腐败要严重得多。      很多书画作品是垃圾      记者:现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很多,这些作品你觉得总体水平如何?      李树勤:目前,书画界中有很多人的作品是垃圾文化。所谓垃圾文化就是不具备经典、不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状态,就是对历史画作的仿制和对别人画作的仿制作品,千人一面,百人一面。几百个画家的作品像一个人画出来的,这充其量是“书画肯德基”。事实上,大部分是文化垃圾,是文化垃圾的不断呈现。就江苏而言,目前的很多活动都缺乏学术性,没有学术性的研究和分析,喜欢搞声势,缺少方向性。很多作品就是卡拉ok,通俗文化。      艺术创作不该推向市场      记者:那么,我们现在有什么需要努力的?      李树勤:不要乱提口号,要踏踏实实研究一些具体问题,历史的、现实的。政府应给画家创造有利条件,特别不能把艺术创作当成文化产业和商业文化来发展。画院里的画家不是要他们去赚钱的,而是要他们搞出经典的、传世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      画院把艺术创作推向市场的做法是错误的。有的经典作品要一年两年或许多年才能完成的,要他怎么推向市场?问题是你要把真正优秀的艺术家调入画院。我们要整体研究历史经验,比如江苏美术1960年前后的经验,就应该很好的研究,那是为中国美术史、江苏美术史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