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9-10月份展讯
广东美术馆9-10月份展讯
广东美术馆9-10月份展讯
时间:2006-09-06 10:50:00 来源:TOM
名家
>广东美术馆9-10月份展讯
|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展
展期 Date:2006.8.15 — 2006.10.8
展厅 Hall:10、11、12
2006年开始的“俄罗斯文化年”以“永恒的经典”“传统与现代”两大主题展开,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演出、展览活动,深入挖掘俄罗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蓬勃的现代活力,向中国公众展示一个全面而又生动的俄罗斯形象。作为艺术交流计划,广东美术馆将于2006年8月15日至10月8日举办“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品展”。
从18世纪到20世纪,俄罗斯画坛出现了多个艺术流派,名家辈出。西方古典学院派绘画,在俄罗斯这块土地上成长、发育,并不断从俄罗斯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吸收营养,逐渐形成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绘画理念,又富有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俄罗斯油画。
具有强烈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绘画流派——巡回展览画派,从强调独特视角和别致构思的“艺术世界”到提倡大胆革新和反叛的先锋派,在俄罗斯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影响。巡回展览画派主张面向生活,决心把绘画艺术从贵族沙龙里解放出来,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地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这一画派中涌现出大批杰出的画家,像克拉姆斯科依、列宾、苏里科夫、希施金、列维坦等。
在本次展览中,众多我们熟悉的艺术家和作品将展出,这是一个难得的、众多佳作同时出现的展览。
从“极地”到“铁西区”——东北当代艺术展1985-2006
展期 Date:2006.8.29 — 2006.9.24
展厅 Hall:5、6、8、9
“从‘极地’到‘铁西区’——东北当代艺术展1985-2006”是广东美术馆策划的“‘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大展”这个系列研究展览的第一个展览。广东美术馆以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为己任,对长期没有得到充分关注的东北当代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现实进行学术梳理,以图引起对中国当代艺术多重现实境况的研究和总结,并以此为起点,引发对中国其他地区的艺术现实的高度关注和研究,以增加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的丰富性及视觉性总结。
在“八五”美术运动中,生活在东北的艺术家(王广义、舒群、任戬等)发起并组织的“北方艺术群体”,其写作表现出了对极地状荒凉“自然”的特殊迷恋。这也是当时很多东北艺术写作者的选择——以强加的缄默所传达的乃是一种由隔绝中所见的壮观意象组成的语言——空寂的天空大地、大河的流域、天际的地平线,切割的阴影和被季节磨蚀下的痕迹——暗示着不能直接书写的历史、政治、社会。值得注意的是,80年代东北艺术力量的代表——“北方艺术群体”在其宣言中提出了“寒带文化”的概念,一种带着冷性特质和思考强势的艺术见解。但是,之后在东北,当代艺术很长时间是和现实一样的沉寂。
90年代以来,前一代的艺术家(以油画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固守的“生命体验说”下的艺术表达越发的呈现出对乡土的迷恋(宫立龙)或对城市的生活变化高度的关注(王岩),艺术的形态表现为着重的去描绘历史“尴尬意识”和特殊的现实“荒唐主义论调”(韦尔申和刘仁杰),东北当代艺术再一次站在了大量挪用前历史经验和大胆的嘲弄或放纵的戏谑情绪,这种试图“去中心”的学院派观点和更为边缘的充满实验性的艺术家(王兴伟)奇妙的混杂在一起,构成了90年代丰富、多层次的艺术现象。
从90年代到下个千年转变的前后,对东北的社会现实来说,无疑是惊天动地的变化,前经济模式的几乎完全的“解体”和后续的大量的接近真空的文化模式的迅速裂变的过程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当代艺术的问题,再一次成为最为关键的怎样来解决“文化焦虑”这一特殊的症状的问题,录像和电影迅速成为新的填补式的艺术媒介(以董冰峰为主的“自由电影”艺术团体和纪录片导演王兵),而摄影和装置(王宁德和李占洋),油画(秦琦和李威)等则表现为更为开放的和多义的艺术内容,东北当代艺术跨越了一直被局限的和狭隘的地缘主义,完全转化为对新现实的积极理解、判断和深刻体会,这一时期,东北当代艺术的命题已经完整的蜕化为面对现实的整体性和个体话语的机智性上。
“从‘极地’到‘铁西区’——东北当代艺术展1985-2006”是这个展览系列的第一个展览,将陆续策划研究和梳理北京和上海、西南地区、南京和江南、广东地区及湖南、湖北等区域的艺术现象与状态,这个系列研究性展览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应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墨西哥绘画:从壁画三杰到当代
展期 Date:2006.9.8—2006.10.8
展厅 Hall:1、2、3、4
墨西哥壁画运动以及享有盛誉的“壁画三杰” 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奥罗斯科(Jose Clemente Orozco)和希克罗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统领了20世纪上半叶的墨西哥绘画艺术。“壁画三杰”曾经是中国美术界非常熟悉的墨西哥艺术家,他们深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艺术对世界特别是拉美地区的绘画产生过令人瞩目的影响,并影响了好几代的墨西哥艺术家。例如,里维拉发现了传奇女画家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的绘画天赋并且是她的绘画导师。
与这三位大师同时代,还涌现出了其他许多致力于墨西哥造型艺术的优秀艺术家。这个展览旨在让中国观众了解在壁画运动之后,墨西哥艺术家在二战后国际新潮流开创之际发展起来的多元化流派,其中不仅包括“壁画三杰”后期的名作,也涵盖了其后数代艺术家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作品。从写实到表现,从抽象到实验,这些作品丰富的绘画语言清晰地展示了墨西哥现、当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
如今墨西哥的学者已经打破了人们对墨西哥后民族革命时期的认识误区,使我们可以全面地看待更多元化、更开放和更国际化的墨西哥现代艺术。我们可以认为,壁画艺术在墨西哥发展的多种造型艺术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知名的,但绝不是唯一的。在对墨西哥民族文化重新给予公正审视的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墨西哥文化的发展,他们的艺术家不断地通过各种现代艺术手段来表达他们的文化特征以及对墨西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热爱。
当然,壁画运动并没有停滞,而是通过更多的思考和艺术语言,凭借强大的活力和艺术表现力在继续发展。这在阿尔杜罗·里维拉、米格尔·卡斯特罗·来涅洛或拉蒙多·塞斯玛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本次展览由墨西哥现代美术馆策划组织,其中大部分作品为该馆藏品,展出包括“壁画三杰”在内的34位墨西哥艺术家共66件架上绘画作品。
彩釉的音乐——意大利法文艺复兴的陶艺及其它
展期 Date:2006.9.8—2006.9.24
展厅 Hall: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文艺复兴的陶艺我们就未必清楚其所以然。本展览的主题非常有启发性,充满魅力,展示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与音乐密切相关的陶艺作品。图案取材神话、寓言和现实中和音乐有关的故事,用彩釉作为媒介描述缪斯的世界。通过对陶器的观察,我们可以知道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使用乐器的喜好,生活的风俗等。音乐感附丽于陶艺作品的视觉之中,达到形式和内容,身体和灵魂的统一。难能可贵的是,用陶去表达音乐一直都是意大利陶瓷界从来没有放弃过的追求。
展览展示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精心挑选馆藏的31件珍贵的彩陶作品。其中25件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其余6件是当代陶艺作品。作品体现了意大利陶瓷一贯的高雅、圆润的风格和手工精益求精的特点。我们从中可以略窥到意大利的艺术家怎么样把陶和音乐的世界结合起来。
展览还将从展示方式着手,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
林莽清音——陈映欣作品展
展期 Date:2006.9.29 — 2006.10.15
展厅 Hall:7
作为广东地区著名的山水画家,陈映欣对于岭南的地貌风物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留恋着那些熟悉而亲切的南方的田园山村。对于从小就耳濡目染的风景,那些特有的生态构成,那种冥冥中的血缘皈依,变成陈映欣笔下的不舍和执着,从而也成就了他的山水画的风格和面貌——旺盛的生命意识、斑驳的时光记忆、跃动的色彩印象和繁复深邃的空间构成。岭南山野村落的特定气质经过陈映欣的综合提炼变成一种符号性极强的视觉图式——苍莽粗犷中显现疏落和空灵,野逸清隐中不失人情凡心。陈映欣孜孜不倦地营造着他的牧歌理想,用一种排比式的时空叙述来反思“人造景观”对造化的轻率和浅薄。
出于对传统笔墨思想的深刻理解,陈映欣在摈弃僵化保守的程式束缚之后回归到对“山水精神”的探求之中,借用当代的视觉构成结合隽永独特的笔墨情趣来适度平衡传统笔墨和当代表达的某种紧张关系,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反驳了保守的传统主义对水墨艺术的曲解和循环中的误读……
本次展览展出陈映欣创作的作品近40件,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他近期的创作状况以及思考的方向。
新改良·2006年学术邀请展
展期 Date:2006.9.29—2006.10.22
展厅 Hall:5、7
参展画家:
(国画)丘挺、徐光聚、徐坚伟、潘汶汛、林蓝、陈超历、周青、陈林
(油画)陈子君、廖一百、叶强、岳雷、孙晓枫、游东醌、郑士恒、李文东
“改良”,曾经是上个世纪初中国社会一个响亮的口号,也是一种流行的时尚,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最终被另一个更激进的口号“革命”所取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一样,在过去近百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孕育着新生,但同时也经受着传统精神日见式微的阵痛。而在这种“阵痛”下成长起来的新生命,绝对是先天不足的。从古今中外的绘画史上看,任何脱离某种文化源泉的所谓独创主义都是不大可能实现的。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用“改良”这个主题来组织一次画展,其目的正是希望藉此来延续前人的文脉,使之不因专业的狭隘性而孤立于整个文明之外。当然,此处我们并非持着怀旧的心态来建议回到从前——这已不可能了。正因为不可能了,所以我们对传统、对革新的看法更应该变得通达。传统并不意味着仅仅保存过去,它不应仅仅成为博物馆里的古物,它还应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种方式;创新也不可能漠视传统而绝尘而去——这样的创新往往是“行之不远”的。只有这样,对于过去与将来的思索,才会更有益于今天的通变用权,而这也正是我们选取这一展览主题的根本宗旨。
应该看到,青年一代的中国画家中仍有不少人,即使身处传统精神与语汇在当前日益式微的困境中,仍然进行着不竭的艺术探索,在他们的追求与理想中,蕴含着中华文化中某些共通和永恒的东西。本展览将对近年来的青年画家的艺术创作进行一次学术性梳理,并展示当代绘画艺术所传达的人生体验与智慧,以呈现近年来优秀青年画家的重要学术成果。
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
展期 Date:2006.9.30—2006.11.19
展厅 Hall:6、8
“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是北京画院秘藏的齐白石作品第一次公开面世,是国内外首次以专题展的形式,系统、全面地展示齐白石的草虫画艺术,其中的绝大多数作品是首次进入观众视野的。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画的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无所不画,花鸟、山水和人物样样奇绝,所画草虫更是趣味横生,一派天机,充满天真的童心和淳朴的乡情。在他的草虫世界里,人们看到春意盎然的生命景色,感受到一种和平祥静的融洽生活乐趣。齐白石的草虫画丰富和发展了花鸟画的表现领域,极大地提高草虫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为这一画种样式树立成功范例。
这个带有研究性的学术展览,既能给普通观众审美感受,也为专业美术工作者提供学习艺术技艺,再次认识齐白石艺术成就绝好机会。
奥地利建筑艺术展
展期 Date:2006.10.14—2006.11.15
展厅 Hall:1、2、3、4
本展览的主要目的是展现奥地利的当代建筑艺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建筑领域,以三维空间艺术语言设计建筑造型,奥地利的建筑家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奥地利文化史上的数个辉煌时代——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文化积淀,不仅诞生了与其相媲美的音乐,还诞生了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
20世纪初,当奥地利的艺术翻开崭新的一页时,奥地利的建筑家也吹响了当代建筑的号角——这是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大转折,重要的创见和贡献源源不断,层出不穷。
到20世纪的60年代,维也纳同伦敦、东京、和米兰共同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先锋。
因此,这里有必要给我们的展览一个具有历史光晕的开头。简洁的历史渊源做前缀,以维也纳哥特式风格的圣斯蒂芬大教堂为第一音符,再以华丽雍容的巴洛克建筑为背景音乐,随后,通过现代思潮的涌现推出当代奥地利建筑精英的立体设计。
这一历史的呈现也是为了展现奥地利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家费歇尔·冯·埃尔拉赫及其流派的贡献和成就。这位伟人于1721年第一次将世界建筑史进行了匠心独运的立体总结,以全球化的眼光,将东方、甚至中国的建筑因素融入了他的建筑设计当中(当然他的设计仍然首先是以西方的建筑样式为主)。
“奥地利建筑艺术展”的核心作品将是当代的建筑设计实体,包括构思、设计中的作品、已经完成的建筑,它们是30多个建筑家和团体的创作成果,展品的形式有摄影、素描、模型和投影。其中也有年轻一代的创作,围绕一个特殊的主题——小型民居的设计——不少是他们的处女作。
展览也将展出有关的学生作品及部分与中国相关的设计。
展览策展人汉斯·赫莱茵教授是奥地利著名建筑家。
触电——70年代至今的意大利影像艺术(1973-2006)
展期 Date:2006.10.19—2006.10.22
展厅 Hall:多功能厅
作为一个历史回顾展,“触电”诞生于2001年,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展映活动,曾经在马德里、柏林、巴黎、蒙特利尔、里尔等欧洲城市巡回展出。这次专门为中国设计举办的“触电”回顾展,其主要目标也是使人认识非虚构作品的全部真相,这甚至在我们国家也是很少见的。与以往的版本相比,“触电2006”保留了近15个小时素材的综合规划,素材的时间跨度从1973年至今,其中有一些还是第一次放映。33年的自由创作和拓展,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风格表现出来。
要了解意大利影像艺术的发展,需要从它刚出现时开始看起。在70年代初期,由于四大“工作室”的相继启动(它们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一些艺术家如基亚里、皮萨尼、安格内蒂、马里欧·莫兹、阿里杰罗·波伊蒂、吉利欧·帕欧利尼、卡尔佐拉利、山德罗·基亚、德·多米尼西斯、博兹、拉·罗卡开始有机会使用录像技术。从70年代到80年代,影像进入各个领域:记录片、戏剧影像、舞蹈影像、音乐电视、试验性电脑图像等。对于记录片,影像在一方面代表了电影事业的自然继续,但在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以较大的自由创造新形式、讲述真理的可能性,例如丹尼尔·塞格雷、西尔瓦诺·阿高斯蒂、保罗·布鲁纳托或布鲁诺·比格尼的作品。最终,从1995年到现在,视觉艺术领域验证了完完全全的电子繁荣,因此今天在意大利(也在世界其他地区)超过50%的艺术家运用影像,甚至与绘画、雕刻、摄影、行为相结合:试想一下维佐里、兰布里, 瓦内萨·比克罗夫特和托德利。事实上,在当代艺术大型展览中(如威尼斯双年展),影像一直有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有时有过剩或饱和的危险,和让人难以信服的结果。有一样是可以肯定的:影像在这几十年中的发展告诉我们,不仅在图像的不同形式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而且在空间和空间之间也没有严格的区分。媒体的力量和原始性就是存在于这种“未固定地点的展示和播放的可能性中”。
20世纪的意大利:1900至2000年的意大利艺术经验
展览时间:2006年10月25日至12月10日
展厅:第10、11、12号
本展览荟萃了上一世纪最杰出的50多位意大利艺术家的119件重要作品,其中绘画占绝大部分,还有少量雕塑和装置作品,第一次让中国观众近距离了解波澜壮阔的意大利现当代画坛的状态。
1909年,“未来主义的宣言”的发表,提出机器、速度和进步是现代生活新的神话,由此拉开了意大利现代艺术运动的序幕。20年代至30年代,是“古典诗论”和“重返秩序”时期,艺术家从古典文化中寻找灵感,创作的题材包括静物、母性、肖像和寓言。30年代至40年代,是“几何抽象”和“风景和静物”时期。二战后,抽象主义和具象主义的争论达到白热化。艺术家纷纷组成团体,表明立场。60年代出现的“贫穷艺术”,使用天然或合成的材料,颠覆传统的审美观念。超前卫艺术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提出了绘画要重新回到创作的中心,回到构成创作的理由中的理论。
参展艺术家有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莫兰迪、基里科、维多瓦、库基。展览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新的面孔,其中有波丘尼、卡拉、塞维里尼、古图索、丰塔纳布里、巴拉蒂诺、史奇法诺、曼佐尼等。这些艺术家毫无疑问帮助建立了20世纪意大利艺术发展的方向。
本展览是“2006意大利中国年”重要的文化活动项目,是意大利现当代艺术首次大规模在中国展出。展览由特兰托及罗维莱托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该馆创建于1987年,最有影响的收藏当属未来主义流派的作品。
本展览得到中意人寿保险公司的大力支持。
今日瑞士设计
展期 Date:2006.10.27—2006.12.10
展厅 Hall:5、9
瑞士设计一向以其创意独到和便捷实用享誉全球,被公认为当代设计领域的典范。瑞士的设计师们既善于奇思妙想,又能和各生产制造商协同合作,努力达臻产品的完美。
今日瑞士的设计风格,在沿袭形式和功能完美结合的经典美学原则基础上,不断组合变换精致、简约、实用、装饰等多种元素。其中一些具前卫性的设计作品,更是创意迭出,引入丰富的趣味性,令人爱不释手。这种切实照顾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并演绎成为优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情趣的生活美学经验的设计趋向,反映出瑞士设计师在当代设计创新与经济领域的杰出表现。
来自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学院的Pierre-Keller教授,精心策划组织一批年轻而富天赋的新一代设计师群体的最新创作,携同享誉盛名的“瑞士制造”知名设计品牌的系列成品,汇聚成“今日瑞士设计”特展,务求体现当代瑞士设计界突破传统、追求卓越创新的开放性设计理念。
参观展览的观众将会欣喜地看到,所有展品都兼具巧妙的创意和实用的功能,方便在日常生活中随意使用。这些卓越独特的设计佳作,将通过友好互动的多媒体展示方式一一呈现,倘若能启迪人们的思维,提升对美好生活细节的观察和体验,那便是对广东美术馆和瑞士驻华领事馆联合举办此次展览的美好初衷与愿望,有了一个积极而有效的反馈。
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
对影——中英青年视角下的广州
展期 Date:2006.8.30—2006.9.24
地点 Add: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
来自英国西敏寺大学的11名学生和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30多名学生分成4组,在指导学者的带领下分赴广州十三行、聚龙村、陈家祠、华林寺、西关、石围塘等充满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地区和岭南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拍摄。透过镜头,以不同的文化与艺术视角观察广州。两国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文化习俗、教育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针对一个共同的创作主题,将自己的理念和思维通过不同的专业技巧得以表达。通过对岭南文化的聚焦和对岭南人风俗习惯的挖掘,同学们的作品将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宗教与科技等等在思想上的体现融合在作品之中。这次活动不仅引发了我们对现代文化、艺术该如何发展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更体现了中英学生对文化、生活、艺术、科技的高度责任感和关心。
该展览还将远赴英国,在伦敦的London Gallery West博览馆展出。
广东美术馆东莞(御花苑)分馆
清音雅韵——方楚雄中国画精品展
展期 Date:2006.8.10—2006.9.12
地点 Add:广东美术馆东莞(御花苑)分馆
绘画艺术的灵魂在于意境。
方楚雄绘画精湛的技艺和画风丝丝入扣的精到常使观者惊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散发出浓厚的田园诗意和山野情趣,活泼的猿猴在巨树之间嬉戏,宁静的雪地上俏美的禽鸟在专注地觅食,怒放的姜花上美丽的彩蝶翩翩起舞,苍老的松枝上几只寒雀做着酣酣的甜梦……动与静,柔与刚,秀美与雄健,飘逸与苍莽,形式上的对比既具视觉张力又不失“文气”和“雅气”,意趣上的深邃令人心动情泛。
方楚雄花鸟画艺术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他常常在前人很少注目并加以表现的平凡景物中,发掘出古典的、诗性的美。这些“俗物”在方楚雄的笔下唤醒了生命中灵活的、欢愉的精灵,充满着人文的情致和哲性的生命意识,面对方楚雄作品的时候,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艺术家对生命中的诗情画意的真实领悟。
国外交流展
“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德国巡回展
2003年在本馆成功举办“中国人本”后,展览分别在上海、北京展出,继而于2006年至2008年在德国五大博物馆巡回展览;共展出250名摄影师的590幅代表作。
五个博物馆的展出地点和时间分别是:
第一站:法兰克福现代博物馆Museum fur Moderne Kunst (MMK)
展期:2006.5.18—2006.8.27
第二站: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Staatsgalerie Stuuugart.
展期:2006.10.28—2007.2.18
第三站:慕尼黑当代艺术博物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 Munich.
展期:2007.3.16—2007.7.8
第四站:柏林摄影博物馆Museum fur Fotografie Berlin
展期:2007.9.14—2008.1.13
第五站:德雷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展期:2008.5.11—2008.7
“中国人本”德国巡回展第一站在法兰克福现代博物馆举行,由广东省文化厅领导孙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广东美术馆编辑部主任祝明、“中国人本”策展人胡武功、FOTOE公司总监吴少秋组成的代表团赴法兰克福于5月19日上午出席了开幕式。
法兰克福市政厅文化部部长汉斯博士、法兰克福现代博物馆乌多馆长、广东省文化厅领导孙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国人本”策展人胡武功作了致辞。
此次“中国人本”德国巡回展是增进中德两国艺术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动,是美术馆文化理想的坚持和延伸。我们相信本次展览必定能感动德国,感动世界! 相信中国的纪实摄影会在世界舞台上竖立起一道震撼人心的里程碑!
|
|
萧寒,笑的时代之五音表演,声音装置,2005-2006年 |
|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