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我是画家,喜欢恶搞
安迪:我是画家,喜欢恶搞
安迪:我是画家,喜欢恶搞
创建排行榜画家惹争议
毫无疑问,恶搞已经成为了今年的一个流行词。从风靡网络的后舍男生,到引起诸多关注和争议的馒头血案……如今,一个叫安迪的画家,搞起的名为“安迪排行榜”的博客,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在安迪的画笔下,易中天与挂起的羊头激昂握手、李宇春和向鼎雌雄同体……有人叫好有人辱骂,安迪却立誓要将这股恶搞名人之风进行到底。“我希望最
后到达的境界就是,没有被我恶搞过的人,会觉得挺没面子的,那时候我就是一个品牌了。”随手拉来两把椅子,就开始了我们近乎于聊天式的采访。
人物名片:安迪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90年游历欧洲各国研习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肖像绘画;1993-1995年在芬兰LAHTI美术学院讲学;1995-2002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2002年辞职,成为职业艺术家;2003年创建安迪排行榜。
“西方传世之作看多了觉得恶心”
安迪的油画是另类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被他称为“皇家学院派”画家的作品,但是在安迪眼里,这些人却不是当代艺术家。“很多皇家学院队的人,比如美院的,他们只强调经典,不参与当代感强的创作。你知道吗?西方流传几百年的那些传世之作,看多了都觉得恶心,因为里面不是当代人的情感。”安迪说自己刚出国的时候,特别迫切地去大英、卢浮宫这些博物馆看那些西方名作,他承认作品技巧本身确实有价值,但是情感上却不是当代的。
但是当这些原作来到中国时,为何仍旧受追捧?安迪认为那是因为大家没有机会看到原作。“我记得1979年,法国风景画展来到中国,那会儿排大队围着美术馆绕圈,全国从事美术行业的人都来了。我那次看完直哆嗦,印象最深的是伯尔纳的《耕牛》,他的画里土地下面的阴影都能画出土的气味,我绝对是震惊了。”
一样的作品一样的人,但是等到安迪2000年再去法国看原作时却木讷了。“作品没有变,是我们在变,我们是活动的,我们的时代赋予了我们不同的感受,逼迫我们做出反应和思考。”
安迪举了个例子,他认为即使都是反映风景的作品,19世纪有19世纪的风景,今天则有今天的风景。“比如风景画,我们应该给它一个新涵义,我也画风景,我画的是9·11时中国8个人质被扣押的场景。我认为所谓的风景画,就是应该记录下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和那个时候的情感。如果艺术家变成世外桃源一样可能挺小资的,像有的画家,我觉得就是茶余饭后耍耍把式,但不能说会画就是艺术家了。”
“我的作品就是扎一针然后揉一揉”
安迪开始恶搞的前两年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直到网络与恶搞相结合时,其影响力开始成倍增长。“我进入网络非常晚,很多艺术家都不屑于此,但我觉得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网络介入是最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安迪排行榜被搬上博客,叫好声和谩骂声一起涌来。
“要是用一种风格,或者感觉来形容我的作品,我觉得就是扎一针,然后揉一揉。”安迪指着一幅马上就会在博客上贴出来的作品,道:“这是冯小刚与国外明星抱着一个没有减断脐带的孩子的油画,是我2001年的作品。当时我就预言,冯小刚早晚有一天会和好莱坞挂钩,结果现在《夜宴》就出来了。冯小刚这些年心里也是憋着一股劲儿呢!我觉得他要是看见这幅画,心里会觉得不舒服,但是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扎针的确是有,但是不是作品都在扎针之后揉了揉呢,有人就李宇春和向鼎雌雄同体的作品提出了质疑。“那幅作品我不是针对他们两个人,而是对时下电视秀的一种嘲讽。我想在网上骂我的那些人,应该都是他们的小粉丝。”
对批判,安迪似乎有着极强的抵抗力。“别人对我中肯的评价是有益的,说得对我就接受。其他的骂评我就视而不见了,我觉得网络上这些东西,就像鼻涕虫一样,今天有水它就大。”
“垃圾和真品往往一线之间”
好的作品和艺术都是要经过时代的检验,问安迪自己的作品是不是也能如此经受住考验。安迪稍作思考后,答道:“好的作品是不是需要时代的证明,我也不知道,我的作品是不是会被证明现在也没法知道,我觉得那是无所谓的,它是不是能流芳百世,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垃圾和珍品往往一线之间。”
现在已有50幅左右恶搞作品的安迪却没有碰见有名人找上门来“交流”,“还真没有名人打过电话,这让我觉得挺有趣的。我希望最后到达的境界就是,没有被我恶搞过的人,会觉得挺没面子的,那时候我就是一个品牌了。名人见面会彼此问:“你被恶搞了没?‘当你反商业化的时候,最后商业化成就的就是人,现在的商业无孔不入。”
话题被引向商业化后,不可避免就要问到安迪这些创作在商业上的目的。“我不是一个商人,所以我做事情的价值观首先要看自己爽不爽,要是商人的话,盖厕所赚钱他也会盖。”
为了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安迪坚持如果卖的话必须打包卖。“我还是希望这种收藏能有好去处,打包卖可以对收藏者提出更高要求,我觉得能够打包买的人首先认可了我的工作价值,而不是因为简单地喜欢我这个人,而且这些作品,单张就是一张肖像,打包才有意义。”
至于未来的创作风格和底线,安迪也已经考虑清楚。
“我以后的创作应该就是这样的风格,这样走下去,只是会有一些调整,但一定会与大众共同成长。有人问我的底线是什么,公众底线就是我的底线,我不是一个博物馆画家,我就是要为大众提供娱乐,至于在学术界有没有价值,我根本不考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