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泉的彩墨画:飘逝的梦,尘封的歌

徐惠泉的彩墨画:飘逝的梦,尘封的歌

徐惠泉的彩墨画:飘逝的梦,尘封的歌

时间:2006-09-26 16:55:00 来源:《美术》

名家 >徐惠泉的彩墨画:飘逝的梦,尘封的歌

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结构给人们的艺术审美提供了多种选择与更大的空间。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徐惠泉能脱颖而出,其画频频夺魁并深受画界同道的赏识与艺术市场的叫好绝非偶然,这表明徐惠泉的作品孕含着一定的美学内蕴和艺术、学术价值。 徐惠泉作品多取材于自己熟悉的江南风土民情,把表现清末民初苏州一带豪门富户闺秀俏女日常生活作为创作母题而绘出一批画作,如《韵》、《妆》、《听荷》、《冷露滴梦破》和《扇》、《女乐》系列等等,人们从这些画卷中看到的是一位位豆蔻年华、玉色肌肤、袅袅婷婷的窈窕淑女。她们满身锦衣罗绮、香袍袂襟,肩披绸纱,腰系浓艳丝带,手执洒金扇,头插金银钗,佩红饰黄,俏丽绝伦。《女乐》系列中的红颜俊女丰容靓装,在重楼迭院、画栋雕梁的华贵环境中抚琴拨×、弄笛吹箫、操古筝、弹琵琶…… 但丝竹飞出的却是凄婉曲调,这令人柔肠回转,寸寸欲折的悲声正是她们深藏心底孤寂心曲的倾诉,《扇》是徐惠泉精心创作的一组系列画,扇子是中国人在炎夏驱暑的用具,古代文人常借扇为文,“轻罗小扇扑流萤”、“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清孔尚任《桃花扇》一出戏引出“血作桃花寄鸳孤,天涯把扇几长吁”的感人故事。《扇》系列画也是用扇作为点缀,灿若桃花的妙龄女子的人生深沉叹息,她们或身临裱着古代残碑拓片屏风间,或置身在青花古瓶浓艳插花丛中,手执团扇、折扇、泥金扇……俏丽脸庞却流露出“十分幽怨一分痴”神情。看来贵族生活不曾带给她们欢愉,纵贯千年三从四德、纲常名教似无形绳索禁锢她们活泼天性,精神自由被窒息,人性被扭曲,其恨绵绵无处诉,只能仰天长叹。此况恰似“红楼梦”里黛玉葬花时一段独白“风刀霜剑严相逼……红消香断有谁怜?……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惆怅心境。无情岁月把美丽少女那满腔怨恨、多*命运都尘封在历史烟云中。现代社会文明已进入科学反思历史的时期,当人们思绪穿透历史长廊,拨开历史面纱,便会发现那群曾遭受人性自由禁锢与冷酷现实矛盾在精神炼狱中挣扎的生灵,从中发现美,并为她们无辜而流下同情的泪水,从而痛恨吞噬她们的昏暗世道。这种有意义的历史反思中发现的飘逝的美是否可”复活“成视觉形象?”宇宙之无限与人生之短促引起了我们汉代祖先对于时空和人的生命的悲剧性的思考。在这样的自然规律面前,人的精神自由却是无限的,汉代人在现实中办不到的事情,就通过艺术去取得,他们在画像石里取得自由……“(注3)华夏民族祖先开创了绘画表现的无限空间,那飘逝的往事、远去的记忆、离奇的梦幻都能在画家笔下复活。徐惠泉选取打破时空局限,描绘飘逝之美作为自己艺术追求何创作命题,画出了《春闺梦里人》、《听荷》、《微风》、《芳草有情》、《红叶情》和《扇》、《女乐》等系列作品。他在创作谈中说:“我画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人物,她们有窈窕的身材,姣好的容貌,但她们命运多×,因此姣好的面容总带着丝丝的忧愁。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幽香,远处有隐隐的钟声传来。在雨天,我们逸气静听荷的细语,或者在那个午后,捧着香茗,静听悠悠的箫声。这就是我梦中的伊甸园,我真情构筑的玫瑰梦。”(注4)画家通过对另一个时代那群如痴如诉花季少女形象的描绘,意在让观赏者穿过历史帷幕看到藏伏在华贵家族花天酒地下一出出血泪悲剧,从而引发观众对人生的深层思考和对人性的珍惜。观徐惠泉这批饱蘸岁月沧桑浓重色彩的画使人如闻一曲从遥远年代飘来的苍凉的歌,如听历史老人匍匐前行那沉闷的足音。这寻觅人生价值与生命本体精神的命题便是他作品的美学追求。 艺术是时代精神的索引,任何一个时代的特殊感情,都会诱导出与这种感情相一致的艺术语言与形式。为此人的艺术欣赏审美活动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拓展,可见画家毕生努力的目标应是在绘画天地中不断开拓新的审美领域。徐惠泉的彩墨人物画正是拓展人物画的审美新领域做出的可喜成绩。中国人物画曾有唐宋的辉煌士气,此后日趋衰落。本世纪初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与西画写实技法的引进给衰弱的人物画注入了新的血液。50年代新社会给人物画复兴带来新的契机,画家们热情地歌颂新事物,创作出一批优秀人物画作。浙派新人物画崛兴,为人物画的繁荣做出重要贡献。但因对政治与文艺关系理解的片面,护士绘画自身规律,也曾产生一些图解式、概念化倾向。这时期人们对人物画的审美趋向是以传统绘画工具去追求写实性的任务形象为美的准则。十年“文革”文艺自上而下推行“三结合”、“三突出”、“主题先行”、“高、大、全”、“红、光、亮”的创作原则,人物画传作受到严重损害,出现一批粉饰现实的作品,在“四人帮”森严戒律下,画界泛滥着一种假、大、空矫柔造作的审美范式。“四人帮”垮台后,文艺枯木逢春,“在审美的王国中,人类摆脱关系网的一切束缚,把人从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注5)绘画创作与审美欣赏获得空前自由、广阔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商品化使画家的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他们的创作受到艺术市场的冲击,那些花大功夫从现实生活体验、构思、艰辛制作的大型人物画创作不易行销,被称“吃力不讨好”,而画古人、少数民族趣味性小品人物画在市场中受到青睐,可谓“讨好不吃力”。久而久之一些脱离显示生活、内容苍白的画作充塞画苑,导致一些人物画家改画山水、花鸟。如此状况下人的审美要求是多元的,也受到拍卖市场的种种诱导。面对画坛现实,徐惠泉曾进行严肃思考,又参照1990年在京个展反馈的意见,确定自己创作立足于故乡,把江南生活作为画作源泉。立意触角穿越时空伸向消逝的年代,去刻划哪些无辜美丽生灵,让她们的美扣动观赏者心弦,使他们体味着历史沧桑和人性自由的美好,开辟着人物画新的美感。在绘画表现形式方面他以现代艺术思维摒弃种种戒律,以意驳法,大胆地采用中西合壁、古今结合,水墨与重彩、挥发与制作、写实与装饰化混用的处理手法,又勇于和“讨好不吃力”流行画模式“反其道而行“,他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作品进行精心、一丝不苟的创绘,推出与以前任何时期绘画作品不同审美张力的新作,如《花季》、《春江花月》等这类作家赞扬、画廊青睐的珍品。可见徐惠泉在当代画坛高手林立形势下脱颖而出,其原因之一是他清醒地洞察到现代人对更新绘画审美的饥渴要求,于是,他把艺术探索集中在开拓绘画新的审美领域上,多年艰苦耕耘,结出硕果,顺应时代和满足观赏者对美的渴望。 徐惠泉的成功与他在绘画表现语言上的艰苦探觅分不开。其艰辛探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立足革新。他出生于自古画家辈出的苏州,自幼受传统绘画熏染,学画后曾对陈老莲、朱耷、石涛、任伯年等大家珍品认真研习。赴中国美院深造时又接受浙派水墨人物画精粹,纯熟地掌握写意人物画笔墨灵动的表现技法与用线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扎实功夫。他迷恋这种水墨酣畅、空灵洒脱与运用水墨铺天盖地、呼风唤雨、一挥而就的绘画形式,并带有一批写意人物作品进京办展,深受好评。然而1990年后他对以相同用纸、画具与相似画法画成面目相近的作品的这种表现形式顿觉得厌倦与不安,深感那些”几点濡濡墨“”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画似乎已不胜任当代审美重负。于是他决心求变,毅然放弃自己已成熟操作的意笔画法,改弦易辙投入探索新的视觉语言的艰辛过程。其二,以意驳法。绘画作品的高低取决于画家寄托在视觉语言要表达的思想及相关的意境、情绪,这就是”立意“。立意主宰技法,画家调动技法表现目的是为了充分表达”立意“。徐惠泉对”以意驳法“有深切领悟,在创作中为了抒情达意,他既有保留绘画传统精髓心智,又有扬弃绘画固有程式与既定法则的胆识。其作《微风》、《冷露滴梦破》等,他坚持以粗细浓淡的墨线为骨,以变换无穷的墨色烘染,保留着中国画基本因子。他为了刻划富有青春朝气少女的美丽,巧妙地吸取中国壁画、民间年画、磨漆画带装饰性造型、施色,并点缀着红黄绿鲜艳花饰、丝巾腰带与泥金画扇,全画富丽辉煌,生光,面貌焕然一新。他为了表现悠远历史时空的主题,不惜手段把纸揉皱或垫在粗糙表面物质上刷染,让画面出现斑驳肌理与有趣自然纹样。增加画面古老沧桑效果。为了增添作品中国文化气息,他在人物背景上设计一些出土古漆器具和梳发、残碑旧帖......描绘这些物体时,他以”拿来主义“原则,只要能充分表达立意、主题与艺术效果,用胶水、明矾、油漆、金粉、丙稀、水粉颜料等,毫无”意为法窘“之弊。其三,勇攻难点。中国绘画中水墨画以透明为长,重彩画以覆盖力为长,两者如水火不易融合,曾有许多画家做过有益尝试,有的一味追求浓色艳彩,失去传统绘画韵趣,成了装饰画;有的水墨与浓彩游离,缺乏整体美感。对此徐惠泉曾进行认真思索,深感艺术变革首先必须改变艺术观念。中国画自文人画兴起以来弥漫着“水墨围上”的品评尺度与观念。1990年后徐惠泉“感到长久地画黑白的水墨画很觉得单调,经不住五彩的世界以及花花绿绿颜色的诱惑,便在纸上开始勾勒色彩的梦。”(注6)艺术追求有了新的目标,实践中却不轻松。他对于水墨画出神入化,淋漓尽致的特点与重彩画浓烟色彩视觉张力心领神会,但要使重彩与水墨天衣无缝溶成“彩墨画”却有着艰苦探索过程,从一次次尝试失败中提取了改进的措施。从徐惠泉90年代作品《听雨》(90年代作)、《仲夏》(91年作)、《窗前》(92年作)、《妆》(93年作)、《女乐》(94年作)可以看出其探索的足迹和他竭力寻觅一种既保留生宣纸呈露笔趣墨韵的形式美,又通过适度搭配国画矿物色、丙稀颜料、水粉颜料与金粉银粉之类鲜艳色彩,使水墨重彩各显其妙,形成具有崭新美感的彩墨艺术表现语言。 徐惠泉具有现代绘画艺术精神,他以不保守、不急进的艺术思想对艺术采取“拿来主义”态度中。中国绘画传统如蕴玉之山,宝藏丰富,如汉帛画、汉画象砖、古漆画、敦煌壁画、文人画、明间艺术与术版年画等,于是他不畏劳苦攀山采玉;对于西方现代绘画形式构成与毕加索、马蒂斯奇简造型观,还有印象派明亮强烈色彩、古典绘画典雅和谐的艺术效果,此中只要有助作品立意的便可“拿来”为我所用。如他塑造清末江南闺秀美丽形象,意在勾起观者怀旧忧思,唤起蕴藏于生命深处的缕缕情愫。于是他必须营造一种能导引赏画者穿越时空界限步入悠远历史岁月的形象。为此,他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构成中选择某些表现技法入画,那纵横交错线条分割的不等空间,布陈着神秘色块墨点,安置着不同环境中人物形象,显现出视觉新奇与历史沧桑感。此外他调动各种表现手段:揉纸、喷洒、刷染、拓印、吹风、火烫、胶矾等等甚至毫无顾忌地施以大红大绿、贴金堆银,是为了表述主题思想和形象的完美。他从中西绘画户藏中选优弃劣,广收博取形成其独特的彩墨画表现语言,这在其人生艺术征程上是一次艺术飞跃和绘画语言的转化,也是他艺术追求从“笔墨自觉”向“艺术直觉”的升华。 《春江花月》是徐惠泉彩墨人物画的代表作品。人们欣赏《春江花月》时不禁会想起唐诗古曲《春江花月夜》,画面描绘正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春天月照大地,清净出尘江畔花香缥缈的优美境界,一群花季少女入浴春江......操琴吹箫少女以一曲《春江花月夜》扣人心弦,未着衣裳少女沉醉在古曲里,她们窈窕身姿充满青春之美与生命活力;执扇捧花少女遐思翩翩......古曲意境与绘画形象美汇成一股美的暖流汤入观画者的心坎。画面虽没画月轮,却可从层晕墨染的夜景衬托少女身上的依稀柔和光影,感味到春月的景象。那昏暗背景里朦胧书法与少女身上服饰寓明岁月悠远。赏画者观画似乎可体味空中飘拂着少女清馨的幽香;似乎从少女洞箫飘出的苍凉古曲中感悟到沉重的历史幽咽。作品以三联画构图法,合则成巨制,分则成三件独立之画。画家巧妙安排画中人物、左右呼应、向背自然,可随构图分合皆妙。全画设色以暖灰色为基调衬出柔和明丽的人体与鲜艳巾带花饰,艳而不俗,浓中含韵,墨不碍色,色不盖墨,色墨相映,形成典雅、清新、赋有浓郁诗意的格调,其艺术美丽吸引着海内外万千观众。徐惠泉彩墨人物画佳构频出,他年轻有为,精力过人,深信定会不断推出令世人称赞叫绝的绘画精品。(徐惠泉供稿) 本文节选刊于《美术》1999年第1期 注:1,2,摘自徐惠泉《自序》。 注:3, 摘自《长安画报》785页。 注:4,6,摘自徐惠泉《梦中伊甸园》。 注:5, 席勒诗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