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追求之中(论龚仁军)

乐在追求之中(论龚仁军)

乐在追求之中(论龚仁军)

时间:2006-10-29 15:50:00 来源:作者:姚思敏

名家 >乐在追求之中(论龚仁军)

我一直都想构思一篇标题叫“错位”的文章,谈谈我们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不如意,诸如爱人的爱了一个不可爱的人,聪明的孩子摊上一个笨妈,学工的脑袋弄去学了文,想折腾的没机会,想息气的又被迫忙累之类。因为错了位,所以一切都多半变成了遗憾。不过,似乎也不尽然。龚仁军的经历便是错位却不错误的例子。 龚仁军从小喜欢绘画而苦无良师:总梦想当一位画家,但所学的专业是中文;按说好好地在机关办公室当一名国家公务员应是他志得意满的结果,偏偏他又不满足。他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圆自己的梦。于是在工作之余他开始了漫长的跋涉。 他先后从师李绪贵、朱常棣 、管鸣岗等著名画家学习中国画,到我们认识时,他已经很有些基础和苗头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善于研究。他并不像一般的学生容易只用心于所学某位老师的画法,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揣摩各种他感兴趣的其他画家的画法,短时间中他可以分别将各种画法模仿得惟妙惟肖,几乎乱真。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简单的模仿有什么了不起。非也,每一种成熟的中国画技法往往伴有画家长期积累的特殊机巧在里面,短时间内很难掌握,何况同时学几种。若不花非常之工,怎能如此。因此,我感觉他很有心。 他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勤于思考和善于接收。一大群学员中,他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不太爱说话,一旦提问,往往具有一定深度,反映出他冥思苦想的过程和状态。而且他并不止于苦思苦想,许多的想法总是伴随一件件实验品,说实在的,碰到这样的学员,老师是愉快与轻松的。因为你只需要在关键的地方提示一下,剩下的工作都可以放手让他自己去做,而且常常做得出乎意料的好。比如他从注意研究多种别人的画法到注意综合创立自己的画法,从水墨写生到确定创作方向,从创造自己的绘画语言到巩固自己的艺术成果等几个阶段,都是这种模式的结果。接下来,“捷报频传”就是当然的事了。他创作的中国画作品《色尔印象》、《冬日的暖阳》、《在灿烂的阳光下》等先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一、二、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2003、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等全国性展览并获奖项若干,从而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中国美协会员。作为一位非专业画家,能在八小时之外取得如此成果,实在难能可贵。 龚仁军的作品大多以表现羌寨为主要内容。他对羌寨真可谓情有独钟。前前后后十多次进入川西北大大小小的羌寨,画了30本速写,对少数民族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和朴素无华的品质以及充满阳光的精神世界有着特别强烈的感受,并产生了极其热烈而持久的创作欲望,使他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好作品并获得专家评委们的广泛认可。龚仁军的羌寨系列与众多的同类作品有很大的区别:多数作品表现边远地区苦涩、 凝重、荒脊的情景,而龚仁军看到的却是阳光下纯朴率真的宁静。众多作品苍凉沉重,龚仁军却选取清润淡雅。乍看或许有疑问:这是羌寨吗?是的,也许它不是多数人印象中的羌寨,但它一定是龚仁军心中的羌寨:一个充满阳光、空气、快乐而美丽的地方。他就这样一遍接一遍,一幅接一幅地画,一遍比一遍深入,一幅比一幅精彩,而龚仁军也一天比一天更有收获。 龚仁军的画很文气,对美感的把握很到位。无论是造型的参差错落还是色彩的含蓄典雅以及气氛的烘托都充分体现出作者灵敏的艺术感知能力。我想,也许这跟他的中文出身有着很大的关系。尽管文学与美术是两个不同门类,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段。但是,它们的理论基础是共通的,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当文学的龚仁军与绘画的龚仁军完美结合的时候,创作好作品的机率就会多于一般人。 画家为什么要画画?为什么要画这个内容而非其它?为什么要这样画而不那样画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和背景,但是,无论怎样,好作品的产生总会源于作者有一个内心深处的呼唤在怂恿他,迫使他迫不及待地、不厌其烦地、想方设法地将之体现在画面上。这种精神需求可以使他忘记疲惫、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达到目标——画面所展现的内容与内心深处的那个东西高度吻合,这恐怕就是一位画家最想得到的“正果”。我想:龚仁军应该算得到了。因此,他一定很是乐在其中。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