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岭南闺阁画家余菱
清代岭南闺阁画家余菱
清代岭南闺阁画家余菱
时间:2006-12-27 13:37:00 来源:朱万章 《收藏&拍卖》
资讯
>清代岭南闺阁画家余菱
|
(清·余菱《渔家乐趣》(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全图(上)及局部(下)) |
|
岭南古代画坛上,闺阁画家代有才人。清代道光年间,出现了两个被称为“画坛双艳”的女画家,她们分别是余菱和冯仙霞。
余菱字镜香,别署镜香女史,著名人物画家苏六朋内室,亦以人物画见称,能作巨幅佳构。时人陈良玉有赠苏六朋词曰“闻说净鬘称入室,劝老莲,添上双眉妩”,对苏六朋的内室余菱称赞有加。
余菱的人物画传世不多,目前所见有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人物山水》册页二开、原广州美术馆藏《人物图》轴一件及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人物画三件。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梁琛题其人物画《酒中仙》曰:
镜香女史,吾道契苏枕琴之令姬也。出自潘汉石法家之门,夙昔所见、所闻,已得笔墨消息。及归苏门,精心翰墨,静细异常。余请写酒中八仙,极得唐六如风味。或谓笔墨虽得自枕琴,而有枕琴所不及,余亦以为然。且品格磊落,有名士气概,诚闺阃中所难得者。枕琴何厚幸致此。余甚羡之,余甚宝之,并请诸公题跋之,以志不朽之意焉。
从这段短短的跋语我们可以得知,余菱在嫁入苏门之前已经在绘画上颇有造诣。她早年乃从潘汉石门下习艺。潘汉石名潘经,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传世的隶书对联可知其具有较深的文化素养,其书风与苏六朋的隶书颇为接近,说明他们可能相互影响。余菱嫁入苏门后,在苏六朋的言传身教下,画艺更见长进。梁琛甚至认为她的画有出蓝之誉,相信是比较中肯的评价,并谓其得唐伯虎风味,“且品格磊落,有名士气概”,则是称其德艺双佳,非其他闺阁中人所企及。梁琛所言“并请诸公题跋之”,目前只能见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廿八日,广东著名山水画家和画学理论家郑绩题五言古诗一首,其余“诸公”之题已不知所终。郑绩诗曰:
画笔垂千古,士夫未为奇。
竹羡文与可,马称李伯时。
更有辋川图,难再得王维。
古人皆足法,然非女画师。
闺中绘事多,描粉抹胭脂。
兹洗尽铅华,淡光映砚池。
吟情兼醉态,腕下具仙姿。
灵机原天授,法活学阿谁。
传秘应不远,瑶琴枕上知。
诗中对余菱及其人物画赞许有加,虽然不乏溢美客气之词,但总体能看出对作为闺阁画家的余菱的推许,其中末句“瑶琴枕上知”则是暗指苏六朋,因苏六朋字枕琴,故指。
在余菱传世的仅有几件画作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朝云诵偈图》。这是一幅流传有绪辉煌名作,在苏六朋所参与的很多次文人雅集中,都有提到此画。
苏六朋曾参与过多次以广东文人李长荣、黄培芳、邓大林、郑绩、梁琛等群体的拜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雅集活动,其中一次,苏六朋还特地为拜祭创作了一幅以苏东坡为主题的《坡公负大瓢行田间图》。苏六朋自己有诗记录其事,诗题为:《子虎招同南山、香石、少白、荫泉、献廷、纪常集柳堂拜坡公生日,余绘坡公负大瓢行田间图,属姬人余镜香绘朝云诵偈图奉供》。此诗曰:
远祖我溯眉山公,当年谁侍来南中。
不辞患难见节义,特慰沦落哀孤忠。
旷代文章几人继,至今香火双龙同。
紫裘李委约相祝,南飞鹤俨翔太空。
其中“紫裘李委约相祝”中之“李委”据作者自注指李长荣。画成后,李长荣撰写对联伴随像侧,后彭贻孙(濑江人,字君谷,长于诗词,著有《濑江渔隐词钞》)也撰写了一对长联,为画像增色不少。联文曰:
不争两庑馨香,八百年来,多少词人,共仰神仙觞玉局;
难得九重知遇,二三更后,传呼学士,曾叨帝后赐金莲。
苏六朋诗中所提及之余镜香所绘《朝云诵偈图》,即是现在所见之《朝云诵偈图》。该图绘在一幅纵83.5厘米、横42.5厘米的素绢上,作者自署曰:“镜香女史余菱绘”,钤白文印“余菱之印”和朱文印“镜香女史”。该图描绘的是苏东坡的爱妾朝云席地而坐抚弄琴弦诵偈的情形。朝云曾随苏东坡谪至广东惠州,后死在惠州,苏东坡将其葬在栖禅塔下,惠州丰湖的苏公祠里还专门塑一尊朝云像。苏东坡在其《与李方叔四首》之四里记载云:
朝云者,死于惠久矣。别后学书,颇有楷法。亦学佛法,临去,诵《六如偈》以绝。葬之惠州栖禅寺,僧作亭覆之,榜曰六如亭。最荷夫人垂顾,故详及之。
所以在这幅《朝云诵偈图》里,余菱同时代人刘溎年、潘贞敏和宋泽元分别题诗歌咏,表达对于这位识书达礼的才女的景仰之情。
刘溎年,字树君,大城人,著有《三十二兰亭诗草》,其诗为《六如亭畔》诗四首,诗曰:
天女维摩合一龛,漫将香草羡宜男。
不教群钗逢知己,谁伴先生过岭南。
一片荒亭浸主持,竹根无语自参差。
钟声不断栖禅寺,犹是金刚说偈时。
小蛮樊素总成尘,无复香山结夙因。
到底东坡能驻景,湖光山色久愈新。
塔畔悲风锁暮鸦,余香羞说素馨斜。
阿谁强学东家态,也傍松林葬落花。
作者特地在诗后自注云:“近有某大令以己姬葬六如亭畔者,可笑人也。柳堂主人以此属题,书旧作六如亭畔诗四章以应,时同治庚午嘉平四日大城刘溎年树君甫作于惠州郡斋。”钤朱文印“树君诗草”。同治庚午为公元1870年,柳堂主人即指李长荣,书斋名柳堂,有《柳堂师友诗录》行世。
潘贞敏,字伯时,安徽歙县人,著有《佩韦斋诗钞》,其诗曰:
可见真是有情痴,肠断弥留说偈时。
漫道西方无罣碍,累人法喜与慈悲。
自署曰“庚午大寒后三日罗浮山下游人潘贞敏未定草”,钤朱文联珠印“贞”、“敏”。
宋泽元,字华庭,浙江绍兴人,著有《忏花庵诗钞》,诗四首,题为《吊朝云墓》,诗曰:
栖禅东去纪重游,金粉飘零土一抔。
踏尽蘼芜访遗冢,美人香草古今愁。
投荒万里伴征尘,一现昙花了此身。
嫁得东坡真幸事,湖山巾帼作传人。
药炉活计复金经,说偈弥留亦性灵。
天为安排好风景,湖心亭对六如亭。
斜阳衰柳泣寒乌,点缀秋容入画图。
不是荒坟埋艳骨,人间未必重西湖。
余菱的此画与苏六朋的画可谓珠联璧合,成为广东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关于苏六朋、余菱参与此次活动并即席绘图,在时人的很多诗文中均有提及。首先是李长荣在其为苏六朋所作传记中提到:
余尝约翁及诸名宿集柳堂拜坡公生日,翁赠《坡公负大瓢行田间图》,命其如夫人余镜香女史作《朝云诵偈图》送供画砚。
其次在钱官俊等人的诗文中均有记载此事。
钱官俊,字枚臣,秀水,著有《爱庐吟草》。他在《柳堂寿苏七古(有序)》中提到,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自山西来粤的作者赴柳堂举消寒会补祝东坡生日时,堂前就悬挂《坡公负大瓢行田间图》和《朝云诵偈图》,钱氏这样表述:
《负瓢图》为顺德老画师苏枕琴六朋绘,《诵偈图》枕琴之妾镜香女史余菱画也,俱极精妙。
据此可知苏六朋的《坡公负大瓢行田间图》及余菱的《朝云诵偈图》在当时以李长荣、苏六朋等文人为交游圈中的分量。可惜苏六朋的原画现已不知所终,我们从余菱的画中可以验证诸家诗文及其当时文人之雅事。此画赋色明艳,运笔工整细腻,人物造型生动,颇有当时人物画家蒋莲之风。
余菱的其他画作如《渔家乐趣》(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则颇有苏六朋风韵,尤其是船上人物之造型、写意之风神与苏氏如出一辙。有论者认为余菱的有些画可能是苏六朋代笔,主要是认为他们的画风太接近。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和臆断。因为二者相濡以沫,画风相互影响是极为正常的。余菱的其他作品如《人物图》扇面和《人物故事图》扇面等风格都大致与苏六朋接近。现在传世的苏六朋的画作极多,而余菱的作品寥寥无几。在书款苏六朋的作品中,有多少是出自余菱之笔,现在已无从考证,但从画风中,我们不难想见其中定有不少来自相互的传移模写或代笔。
余菱和另一闺阁画家冯仙霞在当时并称岭南“画坛双艳”。冯仙霞为墨竹画家粱琛之妾,以画白描人物著称。按,梁琛,字献廷,一字献亭、开文,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咸丰十年(1860年)八十岁时仍在,擅诗书画,与苏六朋交善,同为广东顺德人。当时桂林籍诗人倪鸿(字耘癯)曾为冯仙霞写有《怀人》诗,诗曰:
落落乾坤两逸民,布衣终老不言贫。
谁知卖画文奁畔,各有如花捧砚人。
作者并有自注曰:“苏枕琴、梁献廷两画师妾皆能画。”诗中所谓“两逸民”便分别指苏六朋和梁琛,两人均为平民画家,卖画为生,所以有“布衣终老不言贫”之说;末句“各有如花捧砚人”则分别指余菱和冯仙霞。
可惜冯仙霞的作品至今尚未见到,也没有更多的文献资料记载其画艺之事。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