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画韵——广东省博物馆藏明清扇面赏析
清风画韵——广东省博物馆藏明清扇面赏析
清风画韵——广东省博物馆藏明清扇面赏析
扇面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但真正得到发展却是宋以后的事情。明清两代,折扇的广泛运用、帝王对扇面的钟爱、文人雅士的乐于赏玩等诸多因素促使了扇面艺术得到繁荣与发展。在这个时期,不管是在题材、内容、形式还是技法、构图、意境、风格等方面,扇画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金笺扇面的富贵气迎合了达官贵人的奢糜之嗜,大家争相用之,促使它成为明清两代折扇书画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国库庋藏还是私家收藏,存世的扇画作品也以折扇和团扇为主,这些扇面艺术贯穿了整个明清绘画史,为研究明清绘画的时代风格及书画家的个人风格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信息资料。本文也借此良机,结合粤博藏品解读明清扇画艺术。
明代的团扇画,承宋代之余绪,仅明初浙派有仿宋山水团扇。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勃兴促使了折扇绘画的真正兴起,他们的扇画继承元代文人画传统,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明中后期,注重师法古人传统技法、笔情墨趣的松江画派在扇画上也能脱去窠臼,自成风格,画风一直延续到明代末期。此外,以山水、花卉为擅的“武林派”,人物画家丁云鹏,花鸟画家陈洪绶、周之冕,山水画家高阳、恽向等众多画家在明代扇画史上也都留下浓墨淡彩的一笔。
文征明的《山水图》(图一)泥金扇面,描绘深山郊林、小桥流水、茅屋驿站,骑驴远足者与随从遨游山间的悠闲之景。文征明的扇面作品题材不拘,人物、山水、花鸟皆有,早年多细谨,中年趋于粗放,晚年粗细兼备。此件扇面画风颇受赵孟影响,设色近乎青绿。用笔介于工细与粗放之间,山石皴法洒脱秀润,构筑一派清新宁静之意境。画面采用放射性构图,却能克服不和谐的视觉效果,实在难得。
唐寅现存扇面作品较多,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要创作题材。洒金扇面《水仙图》(图二),将三丛水仙置于画面中央,长叶用线顿错有节,气贯始终,水仙花姿态多样,形象逼真。画面兼工带写,设色淡雅,表现水仙妩媚娇嫩、芳香迷人的特点。配上诗句,书画合璧,妙趣无穷。钤有朱文长方印“唐伯虎诗画印”一方。此件扇面作品有近代画家唐云所书的边款,唐云以诗相和,从诗意中可以见得他对唐寅的敬佩之情。经唐云鉴赏,认为此为真迹,并从边款可知,作品曾为树莹所藏。
从明代开始,岭南绘画得到长足的发展,画家不下千人,其中也有部分青睐于扇面创作。如张穆,字穆之,号铁桥,东莞人,民间画家之一。擅画马,亦工翎毛走兽、山水、兰竹,笔墨精细工整。常作挂轴,时也染笔扇画。作品《红叶雄鹰》(图三)泥金扇面,画面描绘雄鹰栖息古树的情景。雄鹰兼工带写,羽毛点、染、擦并用,丰满蓬松、质感鲜明,尖喙利爪用细笔重墨勾勒,眼神犀利、气势威武,栩栩如生。古树一反工细之用笔,树干显得古壮,再配上几片用湿笔写成的红树叶,对比鲜明。
历代才女不管身在闺阁还是青楼,大多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很多作品流传至今,并为藏家所追捧。女性画家一般以兰、石为主题,多作小品,但明代却有擅山水且画艺被诩为与宋代山水名家范华原(即范宽)相媲美的女性画家范珏,字双玉,浙江青溪人。她虽身在青楼,却凭着高深的笔墨造诣为时人称道,尤以山水画为胜。清余绍宋《板桥杂记》言她:“性喜画山水,摹仿大痴、顾宝幢,槎桠老树,远山绝涧,笔墨间有天然气韵,妇人中范华原也。”其山水作品存世极少,所幸的是,广东省博物馆庋藏有范珏《山水》(图四)扇面一件,描绘槎桠老树,远山绝涧、茅屋碣石,虽用笔寥寥,但树之苍古、山之淡远、水之平静、石之坚实无不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笔墨间有天然气韵,意境深远,倍显珍贵。
团扇到清代中后期才再度辉煌,清代折扇绘画则延续了明代的发展趋势,在“四王”、“四僧”、“金陵八家”、宫廷画家、“海派”、“岭南派”等各路画家的推动下,在追求笔墨情趣的同时,于形式内容上翻新出奇。如风格技巧求新求变,题材丰富多彩,合作之风盛行,并且受清代金石学复兴的影响,隶书、篆书频频出现在扇画上。现存作品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年间。
李汝南,字湘石,四川温江人,工书画,尤善画兰,现存扇面作品较多。《兰花图》(图五)团扇,为常见的正圆形状,画面随形取势,将兰花设计成半环状造型,虽弯曲程度稍微夸张,但与扇形的和谐使画面自然流畅。加上墨兰线条简约、墨色浓淡对比强烈,于干劲中见柔美,于雄姿中见婀娜。再与右上角合乎主题的诗词遥相呼应,突出主题。
弘仁(1610—1663),明末诸生,名韬,字六奇, 甲申后为僧,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又字渐江僧、无智等,安徽歙县人,“清初四僧”之一。作为遗民画家,他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 追求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的画风。他的折扇作品多取材山水、梅石,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存世较多。作品《山水图》(图六)扇面,采用放射性构图法。弘仁的山水喜仿倪瓒,深造妙境,特别是他深爱家乡黄山的奇松怪石,伟岸峻峭,常作该题材,以寄托孤傲清高之情。此件扇面虽师法倪瓒,但取其境、舍其法。画中山石得北宗之雄健,层崖陡壑,伟俊沉厚。画面右侧枯树与茅屋线条疏秀,清奇磊落。整个画面显得简约疏旷,清幽冷峻。
王学浩,字椒畦,江苏昆山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画承“四王”之风,注重摹古,讲求笔墨韵味。折扇多山水、花卉题材,亦有少许人物画。清人殷树柏在《椒翁诗画册》跋中称:“近时山水得盛名者,浙江则奚铁翁(奚冈),江南则王椒畦先生。同工异曲,各成一家。”(转引自沈江《清朝王学浩〈仿大痴浅色法山水图〉》,《昆山日报》2004年9月27日)作品《山水扇面》(图七)乃王学浩临摹高尚书山水作品,它虽然是一幅仿古山水,但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创造,气息浑厚苍茫,墨色浑然一体,非常和谐。另外,人称“泥画拔锥”的画法在这里可以见得,远望似多笔画成,实乃一笔所为,极其生动传神,这也是王学浩超越时人的地方。
自古至今,文人雅士的诗词、书画唱和是艺术、情感交流之雅事,而合作绘画的出现更是将人与人的交流、互动、沟通推进了更高的层面。清代的画坛合作画扇沸沸扬扬,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的作品。以谢观生、张维屏、何有书等合作的《山水书法》(图八)扇面为例,合作画扇人数不限,题材不拘,同一扇面可以容纳书法、山水、花卉、人物。构图形式多样,其中比较特别的要数分割式构图法,如图所示,画面被平均分割成多份,将多个独立成景的绘画或独立成章的书法安插其中,这种构图法的扇面因集合了画家们的精华之作,所以美其名曰“集锦扇”。此件集锦扇是画家合作持赠云巢大兄的作品,由谢观生临各家山水共四屏,再相间插上张维屏、何有书、正亨、岳松四人各自不同楷体书法合作而成,精细中见功夫。
清代岭南画坛的画家同时是书家或诗人,能画扇者居多,画风、题材也与时俱进,存留下来的作品不少。如清代晚期的苏六朋(约1791—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顺德人,是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之一,善山水、人物,从他的扇面略可窥见清末广东世俗画之一斑。《兰亭修禊图》(图九)扇面描绘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诗、相会的故事。画面兼工带写,勾画出曲水弯弯,兰亭一角,树木丛生。山峦皴擦简练,临流水而坐的文人衣纹概括,取法宋元,画法工细,但不刻板。人物画是苏六朋所擅长的题材之一,所以写绘之时颇为顺手,运笔流畅。此件作品与文征明所作同题《兰亭修禊图》扇面在构图上呈左右对称,人物布局基本相同,笔者疑此件作品是苏在过目文征明同题画之后所作。
谈到岭南派,没有不提到“二居”的花鸟画及撞水撞粉技法。对于扇画,也是他们俩乐于表现的艺术形式。居巢(1811—1889),字梅生,号梅巢、今夕庵主。祖籍江苏宝应,其先世任官岭南,遂定居番禺隔山乡。善花鸟,重视自然真情实景,曾提出必先形似才能神似的观点。作品《鹭鸶》(图十)扇面虽不是写生作品,但画面鹭鸶寥寥几笔,概括简洁,造型精准,把它缩颈耸肩的动态细节无遗地展现出来。透过画面,可以见得这都是居巢平时重视观察自然所练就出来。加上周围的没骨野花、浮萍、水草,整个画面敷色清淡,具有疏朗淡雅,潇洒飘逸的格调。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