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美的新古典——略谈罗曙光的中国画创作

幽美的新古典——略谈罗曙光的中国画创作

幽美的新古典——略谈罗曙光的中国画创作

时间:2007-01-24 00:00:00 来源:

名家 >幽美的新古典——略谈罗曙光的中国画创作

 罗曙光,号清士,1962年出生。祖籍山东潍坊,系当代中国新文人画代表之一。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等大小团体头衔。曾担任各种全国书画大展评委、学术主持等。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华夏笔都”全国知名国画家特邀作品展、鑫光杯迎澳门回归中国画精品展、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大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等数十次大小展览,并编入大中型画册六十多部。著有《匠气与文气》(——第十届全国美展述评)、《关于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创作中的技术制作》、《名家不等于名画》(——浅谈中国画市场的弊病与发展前景)等等发表于《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羲之书画报》等全国大小报刊。  现为清士斋艺术工作室主持人。  在当代中国画坛,罗曙光的作品在书画圈内颇有争议:有人说太传统、无多大新意,也有人说初看有宋代遗韵、细品却有他的心境之气。  早在1982年,罗曙光先生起初从事西画研究与创作,后来他总感觉西画创作总比不上西方人的敏锐。或许正因为他是中国人的血统及中国人的审美观,便转向了中国画的研究及创作。中国的绘画艺术似乎对他有不解之缘,凭着他的勤奋加悟性,愉快地在传统里悠游着,且越游、越远、越深,直到浮出水面,露出了有个性而深邃的中国脸。近十年来,画坛出现许多种类的中国画,在当今多元文化大气象里,他仍是我行我素,继续画他所想和所见的东西。我曾经对他戏言,“你何不用西画颜色,也来个‘大发展、大创新’,去尝试大‘中国画’创作,或许会出现另一番景致,没准在全国大展上得个大奖。”他却淡然一笑,取出中西混合颜色的作品,看上去还是中国味的绘画。诚然,作为中国人总还是喜欢中国的绘画,无论用什么颜料与工具,最终他作的仍是中国画。从这点可看出他作为中国人对民族艺术的传承与个性的追求。  中国画与西画色彩审美有本质的区别。西画在色彩上看重的是关系,它始终关注周围环境和光感影响的对比层次与色调;而中国画的审美方式是讲究色彩的纯粹性,也就是用一种确定了的纯色,进行敷彩,对设色过程有其特殊方式,由染色而显出韵的意境。除了这些,还与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联想和情绪里流露出的精神及修养有关,从而形成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和文人心境。如他的工笔花鸟《踏秋》、《藕花清韵》和意笔花鸟《吾心与梅一样清》、《碧玉丛中》等等,从一定意义上,均反映出他的心绪。  如果说他的作品具有笔墨稳健、色彩含蓄和文气清雅的话,那么笔墨、色彩仅是色相的对比,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诸如联想到多方面,如情绪、体会、感觉、悟性等直射到他的艺术创作中。  解读罗曙光的作品,还会从朋友中内传出这样的话题,就是他作画时总爱聆听民乐;因为民乐与中国画在他的心目中是一对孪生姐妹,互为补充。这些在我看来恰如其分。他忠实自然、又不被自然的表象所控制,整个创作过程,是从传统中国画的程式进化为情绪对自然的表象与提炼,而这种情绪多次在他的作画中降临。  近几年,他的作品或入选或特邀参加全国性各种展览,同时也引起百姓收藏者的青睐和书画收藏圈的关注。他曾劝过收藏界的朋友,自己的作品未曾得过大奖,不必要对他的画那么的痴迷。我不禁要说:他这个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十分少见。他是个老实的作画人,一个几乎淡漠物欲杂念的人。即便是这样,老百姓对他的作品总是愈加喜爱和推崇,这不能不让我联想到一首歌曲里的一段词:“金奖银奖不如咱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咱老百姓的口碑。”  在这个弘扬个性与追名逐利的时代,罗曙光先生为人正直、清廉,并有些怪僻,而他的作品能在当今画坛中稳占一席之地,实属不易。其实画如其人并非单指某一方面,而是思想意识、品德、修养、学识诸方面的综合构成。这一点可以从罗曙光的艺术创作及其人品、画品中得到印证。田园/文             (本文作者为作家、美术评论家,现旅居澳大利亚) 通讯:安徽和县清士斋 邮编:238200 电话:0565—5316476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