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破壁

文化产业的破壁

文化产业的破壁

时间:2007-01-30 00:00:00 来源:

资讯 >文化产业的破壁

文化产业的破壁 作者:缪其浩 第2期 总第70期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化,人们对文化的作用和文化产业也产生了更新的认识。即,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且有成其为核心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人们发现1997年金融危机中曾痛苦挣扎的韩国,其经济竟在短短几年内重新崛起。探究其中主要因素,最活跃者便是其文化精神和文化产业,由此证明了“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发展经济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的论断。 如何立足21世纪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国文化及其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成为国家的战略核心。为此,本文作者提出文化要在精神上、产业组织上和队伍建设上“破壁”的论点,即打破樊篱,在更广泛的空间发挥文化产业的核心作用。 文化日益从一种“软力量”变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轴心” 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已不仅是饭后茶余的调料,愉悦人生的奢侈,它更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早在199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就称美国文化为“我们可加以利用的一种软力量”。10年来,这种“软力量”因其无可争辩的作用和影响,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这种“软力量”对外,具有强大的发散力;对内,即对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同样表现出强大的渗透力和推动力,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国际上对文化的理解又有新的认识。文化不仅成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且以一种核心力量的身份显现。美国白宫写作班子负责人杰奇曾发表文章,论述美国的第四种力量:文化力量——将是决定21世纪走向的“主轴”。英国曼彻斯特市在其文化产业的战略咨询报告中,也提出“文化变成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等,都将日益维系于文化这个轴心”的理念。该报告断言,21世纪的成功城市将是文化城市。 韩国的再崛起:文化作为发展核心的实例 两年前,当我们引用“文化娱乐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媒体产业将是新经济核心”观点时,曾引起一定反响,但许多人认为,那仅是一个未来的可能性。现在,我们有了一个通过这个新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的活生生的实例,这便是5年前曾被金融危机搅得灰头土脸的韩国。 1997年,韩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那年11月11日,韩国外汇储备降到谷底;几周后,到期的外债将其逼进破产的深渊。12月3日,韩国政府只能满怀屈辱地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极其苛刻的安排。人们看到众多大财团解体、三分之一的银行关门、公园里失业人口徘徊……。然而,仅仅不到5年,韩国再次崛起,1999年,其经济增长反弹至10%左右,后虽有下降,但在疲软的世界经济中,依然不失为一个亮点。现在,韩国的外汇储备达11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五。韩国的再崛起不仅在经济方面,不久前成功举办的世界杯,让世界看到了韩国生气勃勃的国家精神风貌。 在韩国整个经济的崛起中,其文化产业的活跃和成长速度,使之成为一个被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一如其自称的那样,成为迈向“世界第五文化生产大国”。数字游戏被确定为韩国的战略产业,自1998年以来,其产值翻了一番。其中最突出的“天堂”游戏,不仅风靡亚洲,且与微软和索尼等巨头游戏产品在国际上形成犄角之势。“天堂”34岁的创办人跃居韩国第七大富翁;韩国电影出口从1995年的21万美元,到2001年的1100多万美元,增长50倍;韩国三大电视公司之一的MBC,在2002年6月中国上海电视节上卖出价值100多万美元的片子,而该公司几年前在上海电视节上仅卖出5万美元。难怪一本描述韩国这段经历的专著用“从经济破产到文化征服”的副标题,真不算耸人听闻。 不仅如此,韩国文化产业犹如一条泥鳅,将其整体经济的“鱼盆”都搅动得活跃起来。如,网络游戏产业带动韩国的宽带网络普及率在世界遥遥领先,并直接促进了电子商务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一种新的、注重设计的创新文化渗透到各个产业,逐渐把“韩国制造”推向“韩国创作”。三星、LG和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将设计师提到直接向总裁负责的hspace=10 vspace=10 align=,有的甚至进入了公司董事会,三星电子在美国工业设计大奖2002年度奖和1998到2001奖牌总数上,均与美国苹果电脑并列第一,从而一改“亚洲最佳的日本也不过仅会模仿而已”的形象,在产品价值链上迈向利润的高端。可以说,所谓“韩流”虽在表面上有点儿黄发、肥裤式的肤浅甚至恶俗;但深层次中,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 韩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决不是偶然的,它是基于从政府到产业对其战略意义的共识,一步一步地设计、促进、推进而成功的。1998年,在金大中任总统后的韩国发展战略中,便认定文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而不再仅仅将文化简单地视为消遣娱乐,也不再将文化仅仅作为与世界交流沟通的工具而已。正因有如此的认知,当韩国碰到金融危机后,政府很多部门都在裁员,只有文化部门不减反增。金大中竞选总统时,便提出要将文化经费提升到占其国家总预算的1%。现在,该目标已经达到。在经过否极泰来的5年后,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韩国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了许多具体措施。除增加文化经费预算外,1999年韩国国会通过了《文化产业促进法》,犹如支持信息、电子、汽车工业一样,给予文化、娱乐等产业以推进协助。1997年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韩国政府还在组织上采取一系列措施:1998年韩国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 2001年又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成立较早的设计振兴院,在2001年搬进了价值1亿美元的大楼,每年得到政府5000万美元的资助。为了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其政府还特别成立影音分支公司,将韩文翻译为外语,几乎全额补助翻译与制作费。 文化“破壁”——应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角 解剖韩国文化产业在经济振兴中的突出地位,并非我们要跟风模仿,韩国文化中显然有不少我们无法或不适合借鉴的部分。然而,韩国的经验确实提供了一个在某种具体条件下,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核心推动力的鲜活例子,而且证明了这种成就是可以通过政府和业界有意识地共同努力来实现的。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亦有许多事实,均在某个方面显示了同样的规律。根据近年来对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实证研究,我们提出文化“破壁”的观念。如果不破花粉孢子壁,人吃下再多的花粉也无法吸收其真正的营养。同样,文化也要在精神上、产业组织上和队伍建设上“破壁”,即打破樊篱,使之成为真正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 创意能力和创新精神应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还是韩国的新鲜案例,均令人心悦诚服地相信,在知识经济中,文化产业及其他产业的创意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因为,源于人的创造力的创新才是附加值最高的因素,这正是江泽民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论述的生动体现。在深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我们要加快、加深对于“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源泉,是发展的原动力”的认识。一段时期以来,言必称“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好像任何东西均可贴上“文化”的标签,这样的后果反而湮灭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现在,我们提出文化精神要破“壁”,即在强调文化产业本身重要性的同时,要认识文化就是蕴含在所有领域和产业中的创意能力和创新精神,表现在各个企业产品的独特设计、品牌和形象上,决非虚无缥缈。目前我国产业界普遍开始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正是朝着这个方向的正确发展。 文化产业在共栖、融合和衍生中发展壮大 文化产业如何在国家战略的大舞台上施展才能,体现价值?我们认为,文化产业不仅自身要做大、做强,还要破“壁”,与其他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产业融合是当今世界趋势,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经验表明,文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形成强大的经济竞争力;纽约之所以被称为“世界数字之都”,是因其具备以“硅谷”为代表的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和风险资金共栖的良好环境;影视和文艺表演能够带出利润丰厚的衍生产品,旅游发展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数字内容产业对网络平台(如宽带)、技术(如主流媒体)和相关硬件(如机顶盒、信息家电)的拉动作用也日益明显。但是由于我国行政管理的条线分割以及某些政策的限制,这种良性互动的实际发展远远落后于人们的预期值,正在成为严重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重新定义文化人 长期以来,“文化人”的概念已形成一种几乎固定的模式,往往是指那些毕业于新闻、中文或影视专业,工作在文化系统,集合在相应的协会、学会旗下的人群。在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研讨乃至重大决策中,几乎很难听到经济学、管理学的专家、学者或来自产业经营、投资金融方面人员的声音,更不用说具有理工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的见解。再加上传统教育中过早的文理分家,承担21世纪文化产业发展重任的文化队伍,出现严重的知识偏门和缺失。像美国惠普公司女总裁菲奥莉娜那样,同时拥有两个理工学位和两个文科学位的统领人物非常难得。另一方面,全国大力推进的信息化因为缺乏文化创意和各种内容,所谓“有路无车”,“有车无货”已成为一种痼疾。应该看到,许多著名文化人并非狭义的“文化出身”,创造新文化更要有新文化人。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应以更宽容的态度,重新定义文化人;以更宽广的视野,广泛召集文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拥有一支适应新世纪使命的文化队伍。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