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看点:保利拍卖追“新” 玉扳指出击香港拍场
新春看点:保利拍卖追“新” 玉扳指出击香港拍场
新春看点:保利拍卖追“新” 玉扳指出击香港拍场
北京保利新春拍卖追“新” 值得藏家关注
北京保利将于3月16日至17日举办新春拍卖会,包括中国书画与油画两部分,共千余件作品。据了解,相对于大拍的“高、大、全”,北京保利此次新春拍卖将着眼于“小、精、准”,结合市场新的趋势,着重于推“新”,即新艺术家群体、新材料语言、新形式以及新的收藏投资趋向,拍品结构更加立体化和丰富化。
本次油画部分拍卖包括油画、雕塑、水彩、影像等几个单元,囊括了229件精美的拍品。其中,油画作品主要包括来自日本藏家所藏的中国第三、第四代油画艺术家的精品、“70后”颇具成长潜质的艺术家作品、古老语言的现代阐释——坦培拉绘画、中国杰出水彩艺术家精品以及影像、雕塑这两大呼声颇高的市场收藏投资新贵。这批在时间上跨越中国当代艺术20年,风格、形式多样的艺术精品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增值潜力。
依旧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书画部分,此次将上拍当代、近现代、古代书画700余件。这些作品具有整体性,荟萃各时期、各画派的名家作品,每件拍品都经过严格挑选,其中不乏精品力作。估价则充分考虑目前艺术市场的现状而制定的,对藏家来说,颇具吸引力。据了解,这些作品大多来自海内外知名收藏家,显示出他们对于中国书画市场的信心。
另悉,在此次新春拍卖期间,北京保利2007年春拍精品预展也将同期举行,值得藏家关注。(作者宝轩)
乾隆玉扳指重磅出击香港拍卖市场
一年一度的春季大拍又处于紧锣密鼓地准备中了。本年度春季大拍仍然由香港苏富比于4月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据悉,该公司将推出中国瓷器、工艺品、书画、当代艺术及珠宝、手表等千余件拍品,诸多重量级拍品将缔造出一系列的高价和记录。
其中一套盒装清乾隆御用玉扳指共计7枚格外引人注目。这套玉扳指制作、包装非常考究,显示出乾隆时期宫廷御用器物的基本风格和特点,在有望创造高价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扳指文化。
扳指文化源远流长
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郭福祥先生介绍,扳指在古代叫×(音射),是射箭时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在商周时期一个能射箭、会驾车的普通少年都可佩戴它。当时普通人所用戴的都是用皮革制作的,留存至今非常不易,只有极少数军事统帅使用的代表其权力和地位的玉×在考古中才偶有发现。
随着弓箭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小,的实用功能变得越来越弱,装饰功能逐渐增强。这种趋势在清代满族贵族阶层中尤为明显。扳指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其质地也由原来的皮革、犀角、驼骨等扩大至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等名贵材料,价格也扶摇直上。在晚清李保嘉所著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中,文七爷的一个翡翠扳指价格竟高达900两银子,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在清朝的多位皇帝中,乾隆与扳指可以说有不解之缘。对于用来陈设和鉴赏的以珍贵材质尤其是玉制作的扳指,乾隆帝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乾隆皇帝为诸多玉扳指写过不下50首诗作。
郭福祥先生认为,乾隆对玉扳指投入极大关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一是出于维护和保持满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需要。二是玉扳指的制作对材质的要求非常之高,对于这些珍稀温润的美玉,乾隆帝并不是简单地将其作为珍宝欣赏,而是受中国传统的“君子比德于玉”观念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从玉的美升华至对人生美德的观照。三是玉扳指虽然体量很小,但制作并不简单,尤其是画意扳指、御题诗文扳指。可以这样说,乾隆御用玉扳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乾隆帝自己的意愿,是乾隆帝和宫内工匠共同合作完成的作品。
7枚扳指精彩纷呈
据了解,此次付拍的7枚乾隆玉扳指中有白玉扳指二件、碧玉扳指二件、汉玉扳指一件、青玉扳指一件、赤皮青玉扳指一件。所有扳指中膛大小、样式基本一样。其中,碧玉、汉玉、青玉四件扳指上都刻有乾隆帝的御制诗,做法都是常用的回纹边或万字纹边。
两件碧玉扳指上所刻御制诗同为收录于《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中的《咏绿玉×诗》;汉玉扳指上所刻为收录于《高宗御制诗四集》卷十五中的《古玉×诗》;青玉扳指上所刻为收录于《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九中的《信天主人自箴诗》。两件白玉扳指中一件为阴刻勾云纹饰,另一件则为刻御制诗画意扳指。一老翁头戴斗笠,身著蓑衣,坐于江边山岩之上,注视着水中的钓竿。远处是波光粼粼的水面,老人身旁为用红色沁色表现的山岩,山中一条小路弯弯而上,山岩中古松森森,别有情趣。画面空余处刻收录于《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二中的《题寒江独钓玉×》诗,这是乾隆帝专门为此件画意扳指所写的诗作,因此画面和御题诗之间非常契合。而赤皮青玉扳指则在红色玉皮上阴刻勾云纹地,上面四个开光中阳刻“八徵耄念”四字。这件扳指在清宫档案中有明确制作记录。
包装值得关注
郭福祥先生认为,这套御用玉扳指的包装也非常值得关注。外套为一剔红海鱼图圆漆盒,由盖和底两部分合成,盒盖外及底外墙朱漆雕落花流水纹,盖上三条鱼戏于滚滚波涛之中,刻画生动。盒内御制《咏玉×》诗,底外正中刀刻填金楷书“乾隆年制”款。
此盒雕工精细纯熟,波纹如丝,一刀剔下,不见败痕,表现出乾隆时期雕漆工艺的一种崭新风貌。此盒雕刻之精几乎无懈可击,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时期的“剔红海兽圆漆盒”和“剔红海水游鱼嵌碧玉磬式两撞盒”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可能是出自同一名匠人之手。漆盒之内置一极薄而光素的红木内胆。内胆盖的上下两面分别刻楷书填金乾隆御制《咏玉×》和《紫玉×》诗。内胆的下半部分与外面漆盒的下半部分内里大小相合,上口沿外翻,恰好与漆盒下半部分的上口沿相叠压,当把内胆下半部分放入漆盒下半部分时,二者严丝合缝。其底外面刻楷书填金乾隆御制《和阗玉×》诗,内里平置7个在档案中也叫“脐”的红木小圆柱,以固定扳指之用。为避免扳指之间的碰撞摩擦,每个扳指外还配有黄缎围套。这种在漆扳指盒内配胆安脐的做法在清宫档案中也有记载。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