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当代视觉艺术 时尚体验
英国当代视觉艺术 时尚体验
英国当代视觉艺术 时尚体验
时间:2007-03-29 15:33:00 来源:新京报
拍卖
>英国当代视觉艺术 时尚体验
|
|
没有哪个时期的英国视觉艺术,能够像上世纪90年代的当代艺术那样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同时拥有那么多艺术家在世界各地展览,在全世界享有那么多的观众。YBA,Young British Artists(“年轻的英国艺术家”),这批传奇的英国年轻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备受争议的作品,颠覆了欧洲传统的艺术概念,让艺术成为了媒体和大众讨论的话题。作为首都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承办的首个当代艺术展“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览1990—2006”,汇集了这个重要时代中的最卓越和最富有代表性的12位艺术家,其中包括标志性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为年轻而时尚的中国观众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英伦艺术“震”到京城
随着一阵民族乐器“锣”和“镲”共同敲击,在首都博物馆制造的一个现场的“地震”——为期8周的“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1990-2006”正式开始。展览中英国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霍金的雕塑被“搬”进了首都博物馆,但它陈列在这里并非是用来向深奥的物理学致敬,相反,作为查普曼兄弟的著名作品,使用着笔记本电脑的霍金坐在轮椅上,而轮椅的两个轮子已经探出悬崖,这位“超级人物”似乎摇摇欲坠……
来自英国的当代艺术就是这样在轻松幽默中又充满隐喻。此次展出的不少作品都是第一次走出英国。“余震(Aftershock)”这一标题揭示了英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的艺术创作状态及其后续效应,同时也反映了十年之后,尽管政治和社会发生诸多变化,但被挑选出的这12位艺术家的作品仍然保留着其具有争议性的权威和力量。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当代艺术迎来了“爆发”时期。1988年,一群年轻的英国艺术家在伦敦东部的一个仓库里面展示了他们的作品。由此揭开了YBA(年轻的英国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s)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热潮。激烈简陋的装置作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媒体的热烈关注,媒体和公众围绕着“What is Art”产生了激烈争论。如达明安·赫斯(Damien Hirst),他将一条鲨鱼放在一个大型容器里,很多人都质问,这是艺术吗?公众的参与和讨论最终导致了英国当代艺术市场欣欣向荣,现代展览会的观众数量成倍增加,YBA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同时成为前卫艺术和时尚的代名词。今天,达明安·赫斯的作品《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已经拍卖出当今在世艺术家的作品第二高的价格。
通过年轻艺术家的崛起,当代艺术不再是只存在于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和博物馆中的高雅文化,而是成为大众传媒和公众广泛谈论的话题。这些艺术家的展览每巡回到一个地方都引起公众的轰动和争论。英国当代艺术的这种轰动效应在当时被称作是“艺术爆炸”(Art Explosion)。
这些年轻的英国艺术家不仅是艺术家,他们中很多人也是大众传媒所关心的“明星”人物,他们的作品和本人的一些行为不断成为文化界关注的焦点。这次参加展览的大部分是他们在过去10年中具有代表性并为观众所熟知的作品以及一些新的作品。
来自远方的艺术地震
在过去的几年中,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已经在中国举办了两个内容前卫但却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雕塑展《亨利·摩尔雕塑展》和《亚洲土地》。正是通过将展览放置在一些通常与艺术“绝缘”的非传统的地点展出,或是让观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参与展览,这两个展览成功地在艺术与观众之间、英国与中国之间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
英国现在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这种声誉是在近些年才得到的。近10年来,当代艺术在英国发展相当蓬勃,泰特当代艺术馆、皇家艺术学院美术馆、沙奇艺廊的当代艺术展,将许多观众,尤其是从没接触过当代艺术的生面孔,引进此领域。同时在英国和美国报章、杂志上,有关英国当代艺术家的报道,不但频繁,而且所占的篇幅大量增加,有时一整版、甚至于两个版面都可以用来介绍一个艺术家。某些当代艺术的话题,更上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这批被称为YBA,Young British Artists(“年轻的英国艺术家”)掀起的一股英国艺术风潮,使得当代艺术走出了往昔的象牙塔,让公众和媒体卷入了对艺术的争论。
在中国,YBA对上世纪90年代后当代艺术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展览中方策展人皮力介绍说:“这批艺术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际上对中国的艺术家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那时很多人无法真正了解外面的艺术,一直处于一种‘猜想’的状态。目前,我们整个社会都在走一条和谐开放的路线,本着追本溯源的目的,我们举办这个展览,我希望它能够引起我们对那时候的一种共鸣。”这次展览的作品挑选工作由中国和英国两国策划人共同完成。展览使用介绍和讨论的方式,引导观众思考当代英国艺术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这一文化转型怎样为国际艺术舞台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从广州12月的开幕展到北京,“余震”展览的中方策展人和工作队伍非常专业。策划人小组皮力、秦思源、郭晓彦在英国实地考察各博物馆、艺术收藏机构,以及艺术家的工作室中的艺术作品。三位具有丰富经验的策展人从不同的角度挑选中国观众更关注的艺术品,策划的重点集中在那些最有力量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上,还有那些能够给中国观众带来充沛灵感和审美体验的艺术作品。这次选中的12位艺术家都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特色。
当代艺术一直以来都不易被理解,但是这个展览特别留意挑选精品参展,以保证参展艺术作品能够传达出极为强大的视觉语言,从而在观众中获得最直接的影响力,并使他们有所感悟和获得新知。同时,展览中也通过详细的文字注解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艺术观进行介绍和解释,在周二至周五下午及周末都有两场讲解员专门为观众做展览介绍。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的策展人也将被邀请到中国进行公众讲座,进一步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