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春拍首日成交逾三亿 当代艺术夜场火爆

保利春拍首日成交逾三亿 当代艺术夜场火爆

保利春拍首日成交逾三亿 当代艺术夜场火爆

时间:2007-06-04 10:25:00 来源:转载

资讯 >保利春拍首日成交逾三亿 当代艺术夜场火爆

保利春拍首日成交逾三亿 当代艺术夜场火爆 从6月1日开始的北京保利二00七春季拍卖会,首日拍卖成交额达到三亿四千六百零八万元人民币。其中六十五件中国现当代艺术精品构成的夜场创造了二点四七亿元人民币的成绩。 三件吴冠中精品“热身”后,最被看好的吴冠中力作《交河故城》终于出场了。当拍卖师报出一千八万元人民币起拍价时,现场一片哗然。但随即就有买家举牌应价,两千八百万元、三千万元大关相继被突破。最终四千零七十万元不仅创造了吴冠中作品世界拍卖纪录,也改写了中国内地当代艺术家的拍卖纪录。 作为本专场拍卖图录封面的拍品,石冲的《今日景观》也让买家们“大打出手”。二百六十万元起拍后,一路升到一千万,最终被一位志在必得的女买家以一千六百五十万元竞得。 其他像毛焰的《记忆或舞蹈的黑玫瑰》,估价二百万至三百万元的作品最终以九百八十四点五万元成交。刘野的《大旗舰》从一百二十万元起拍,直到九百三十五万元被买家拿下。 此外,近来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不俗的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王广义等人,在此专场中成绩依然骄人。如曾梵志的《面具No. 十四》,八百八十万元的成交价是估价的八倍。张晓刚的《同志系列:男人》刚刚以一百七十六万元创下其小幅作品的最高成交纪录,他的“姊妹作品”《同志系列:女人》就以一百九十八万元再次刷新,前后相差不到五分钟。这一系列的佳绩从一方面印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也显现了高精尖藏品对藏家的诱惑。 张晓刚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可算是资历比较深的人物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张晓刚就已经以雄厚的实力在艺术界站稳了脚跟,但和罗中立、程丛林等同辈画家不同,年届半百的张晓刚直到今天依然是前卫美术圈子里的风云人物。有人说:张晓刚的创作生涯,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张晓刚的作品与观众见面,是在80年代前期,那个时代,也是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等人的时代,是一个乡土画风、伤痕情节横扫中国的时代。张晓刚的露面似乎有点突兀,因为从一开始,他的作品就毫无“伤痕”、“寻根”等情节的沉重感。的确,张晓刚的创作,也多是以那受过伤的一代人的记忆为主题,然而他那特异的表现手法,却从一开始就使他与写实的画家们拉开了一长段距离,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张晓刚,那我们只好说:这是一种“灵性”。 张晓刚的画有灵性,这几乎已经是公认的事实,虽然在一开始,当张晓刚把他这些以黑白老照片为基本素材,用朦胧的、梦一般的色彩和纤细的、几乎无迹可循的笔触画出来的作品拿到公众面前时,也曾经招来了很多闲言碎语,有人批评他是德国艺术家里希特的翻版,也有人说他迎合了西方人对东方的想象。但无论如何,张晓刚的画中有灵性,这几乎已经没有人再反对了。这些画,几乎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某种象征。 《粉红男孩》也是张晓刚这批作品中的一幅。和其他作品一样,这幅画用极其柔和而朦胧的笔触描绘了往昔的记忆,一个小男孩,穿着背带裤,坐在高高的扶手椅上,直愣着眼睛看着前方,眼睛里茫然没有神思,但任何人都可以从他空洞的眼睛里读到他本人和他所属的整个世界的秘密。记忆,写在空洞的眼睛里的记忆,这是张晓刚作品的神秘之处。谁也无法想象这个用淡淡的红色和蓝色描绘出来的小东西,他那肉乎乎的手脚、傻愣愣的眼神,为什么能撩动我们自己心里某个地方所潜藏的隐痛,但这种隐痛却并不像被揭开的血淋淋的刀口,而只是某个不疼不痒,却叫人挥之不去的东西。我们说不清楚,这是张晓刚的魅力,还是我们灵魂深处那看不见的记忆的魅力。更可能的是,这两者相应和,让我们无处藏躲,因而在我们自己的痛苦中咂摸出魅力来。 毛焰是中国当代油画界的一位怪杰,以极其敏感细致的观念性肖像画而倍受世人瞩目,早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求学期间,他就以出类拔萃的艺术感受力和创作能力闻名于世。如果说中国当代有影响的油画家,大都以观念取胜,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社会问题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形式上多少显得有点不够经心的话,那么,毛焰便是极少数在形式探索方面极尽精妙的画家之一。 有人说,毛焰的人物肖像极其冷峻、生硬、极端,似乎把整个世界的冷酷与神经质都凝固在其中,令人望而生畏。这种描述不能说不恰切。这种效果,来自他对形式语言的独特体悟,作为一个敏感的画家,他十分注重提炼绘画语言的迷离感,选择了高灰色调为载体,在这种难以捕捉的色调中寻求色彩冷暖、虚实的微妙变化,从而造成了虚无飘渺、迷离不定的效果。不仅如此,他还弱化了人物的立体感,并将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分界模糊化,让人物肖像渐渐地隐没于背景中,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他所处理的人物都像是灵魂,而不像是实体,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种极其微妙的、观念性极强但又不甚明确的效果。所以,毛焰的画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一切都包藏在迷雾中,有形可见、但无迹可寻。 这幅《记忆或者舞蹈的黑玫瑰》也是这样,画面以带蓝色倾向的高灰调为主导,画面中间是一个穿黑衣的年轻男人,他展开手臂,像是要飞起来,又像是在跳舞,他极其消瘦,仿佛并非脚踩在这个大地上,而是漂浮于虚无缥缈的空中。他的面容则令人觉得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梦中,和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他既不关心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也无法触及他的世界。这是一种隔绝的、独立的状态,画中人的神情动作,处处流露出他对这种绝对的自足、绝对的独立的安然。画的名称也象征性地体现出了这种安然,“记忆”和“舞蹈”本身就是某种独立的状态,记忆是已经过去了的,所以不需要现实的参与,舞蹈是以幻梦为世界的,也不需要现实的参与,无论哪一种,画中这个黑衣的年轻男人都是自足的,他也许神经质、也许病态,但这些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他来说,他就是他自己。这种状态,就是毛焰的画中人的共同特点。 80年代末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的石冲,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充当中国先锋艺术的杰出代表。从90年代以后,石冲就以观念性极强的照相写实主义绘画蜚声中国当代油画界,并在国际画坛上获取了广泛的认可。和大多数一旦功成名就便“批量生产”的画家不同,直到现在,石冲都以他漫长和极其艰苦的创作过程而为圈内人所知。他的写实技术近乎完美,令学院派画家们叹服,而他的观念则以其尖锐和极端性,而令许多人却步。其实,说石冲是位“画家”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他是同时以行为、装置和绘画而闻名的,而这三种媒介对他来说,是不分彼此、互为表里的,或者毋宁说:他的绘画是他的行为和装置在布面上留下的痕迹,而这“痕迹”本身又有着独立的价值。 作为一位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人文关怀的艺术家,石冲对生命现象倾注了大量的感情,但他并不赞赏传统人文主义对人类精神价值的举扬,恰恰相反,他的一切创作都指向生命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简而言之:一切存在的物质性。人们很容易从他的作品中找到浓厚的批判意识,但他的一切社会批判,首先都是以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比如这幅《今日景观》,画面主要由墙上的照片、大笼子、女人体三部分组成。作品的批判意义是很明显的,它尖锐地指向将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之物都变成某种“符号”、“景观”和“消费对象”的当代社会,这个社会在物质上前所未有地丰富、但同时又是混乱的、充满痛苦和灾难的。石冲的处理方式,是将高度写实的女人体和笼子直接呈现到观众眼前,让人们正面其物质性、其质感和温度,如同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接触到的那样,从而对观众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被呈现到我们面前的女人体是美好的,但她是如此物质化、如此直白,没有任何崇高性、距离感来调和人的物欲和伦理价值,因此,我们被迫立即做出选择,而那些不能立刻做出选择、或处于两可状态的人,则立刻被抛入真空的夹缝中,他们无法圆满,反而要被撕裂。 这样来看,石冲的作品是没有温度的,他的问题又冷又硬,丝毫也不带同情心,他要迫使人们直面社会和自己的本来面目,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必须思考、必须面对的。石冲把事实端到我们面前,要如何选择,则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