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锋城市”为深圳包装

以“先锋城市”为深圳包装

以“先锋城市”为深圳包装

时间:2007-07-30 00:00:00 来源:奥一网

资讯 >以“先锋城市”为深圳包装

一不小心,毛少莹在先锋·城市论坛上被其他与会专家误认为是“官方”,当作了辩论的反方。尽管她再三为“身份”辩白,但仍然不自觉地充当了深圳文化政策及深圳本土意识的阐释者。偏好女中音的毛少莹,其实还是一个未公开的诗歌写作者。她隐藏的先锋气质使温柔的话语具备了不露锋芒的“挑衅”。深圳文化的焦虑症不自觉地漂染了在这一场域里的“知道分子”,毛少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提出的关于深圳先锋艺术的建议,针对性强,不失为文化公共体系中的“意见先锋”。 先锋言论 政府采用“先锋”一词,已经是一种先锋姿态“先锋”这个词有一种锋芒,政府一般不用,但是这次很特别,政府来用,我觉得挺有意思。我想深圳一直在发展过程当中提出了很多的口号,历史上提出了不少,关于25年那么长远的目标,设定了先锋这样的概念,这个概念我觉得在深圳历史上可能是第一次由政府来提。我理解可能有很多的原因,政府、民众、企业这三块,现在对深圳所具有或者说扮演的角色可能有一定的认识。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猜到太多,但是我们起码可以因为政府文件当中把先锋提出来,而感到比较欣慰和高兴。我期待着贯彻这种共识的行动。为什么?因为以前先锋艺术和先锋的思想观念行为,在深圳不被政府部门所认可和重视,它的合法化和组织化过程是有限的。 我认为,“先锋城市”之为先锋,其核心或本质特征,正是城市文化价值观念的“先锋”。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先锋可以有多种生动丰富的表现,如城市建筑上的标新立异、城市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对外来陌生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宽容等,而其典型表现,应当是先锋艺术的发达。因为,究其精神实质,先锋所代表的无疑就是探索、就是超越、就是创新!这其实正是艺术的本质或特质(“本质”这种说法或许是先锋派所反对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无论音乐、美术、文学,正是探索、超越和创新的精神,鼓励了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门类,对艺术的内涵与形式进行永不厌倦的开拓,进而发展出层出不穷的先锋艺术流派,先锋的本质即自由地、永无止境地创造!先锋艺术正是自由创造最典型的产物。换句话说,以城市文化发展的一般情况来看,文化价值理念的先锋往往表现为文化艺术的“先锋”,即先锋艺术的发达,典型的例子是公认的全球先锋城市——巴黎和纽约,这两个城市以现代艺术的高度发达成就全球先锋城市的领先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先锋对话 政府对先锋的价值有一定认可 先锋·城市论坛:深圳有为数可观的宣传文化基金,但对先锋艺术这一块支持其实相当少,这与深圳提出先锋城市的立意显然是相悖的,你认为呢? 毛少莹:“先锋城市”的提出,带来一种我觉得可以称之为“话语汇流”或“混用”的情形,乐观地看,这种情形或许表明,在深圳,政府对先锋的价值(自然包括先锋艺术),有了一个大体的认可与共识。如果能够贯彻落实这样的认识,深圳的先锋艺术有望获得来自政府层面的包括文化政策、公共财政、土地等多种公共资源的支持。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关于深圳举办大型艺术节庆的调研论证”中,就有人提出了深圳应当举办“现代艺术节”的建议(虽然后来决定举办的是一个被认为更稳妥的“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之后,大约在两年前,现任文化部长孙家正也曾经提出建议深圳举办现代艺术节。关于这个节庆的论证或许还会继续。此外,“深圳现代艺术馆”的建设项目也已经进入了选址等阶段。 因此,就像“亚洲文化艺术的现代性”成为“亚洲文化论坛”这样一个以政府间文化合作为目标的论坛主题时,其意义是丰富而深远的一样,“先锋城市”成为深圳未来的城市定位,同样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意义。姑且不论这一目标对深圳来说是否太远大,是否能够实现,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从这个目标中看到一种文化自觉。我们可以看出,对先锋文化身份的思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少数的知识精英和前卫艺术家,一种或许可以称为“先锋意识”的文化认同正成为深圳从政府实务界到文化艺术界、思想理论界的共识。这与“开拓、创新”的“深圳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但愿这种共识能够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和努力,我们因此有理由期待,在先锋城市的目标下,深圳的思想理论界、艺术家们与政府实务界可以更好地互动,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以切实的文化艺术政策,调动公共资源,赋予先锋艺术必要的“合法性”并推进其适度的“体制化”,以政府的力量,推动先锋艺术的发展,推动“先锋城市”的建构。 深圳可为先锋艺术家建艺术村 先锋·城市论坛:你提出先锋城市要建立先锋艺术必要的“合法性”并实现适度的“体制化”。你所说的“合法性”与“体制化”是否会扼杀先锋艺术成长过程中的先锋性? 毛少莹:不会。必要的“合法性”其实就是指从政府到民间,对先锋艺术的宽容与包容;适度的“体制化”我想说的是先锋艺术应当获得公共资源的适度支持,比如,在确立先锋城市发展目标的深圳,正如南方朔所建议的,是否可以建立鼓励现代艺术发展的政府基金?或者我认为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立可为先锋艺术家实验探索提供基本生活资助的“艺术村”等。这些,应当都不会扼杀而只会为先锋艺术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先锋·城市论坛:你最认可的2006深圳先锋文化艺术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觉得它的先锋性体现在哪? 毛少莹:“OCT当代艺术中心”及其系列展览吧。2006年这个“中心”成立不到一年,却已经举办了一系列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展览和研讨活动,在目前全国遍地开花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崭露头角。“中心”虽有国务院侨办背景的何香凝美术馆等支持,但基本属于企业举办,且专注于建构当代中国本土艺术与国际专业界平等对话的平台和机制,而非如其他不少园区看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独树一帜,大有希望成长为当代中国先锋艺术的重要场所,令人瞩目。 先锋·城市论坛:朱大可提出了一个先锋性的悖论,即先锋的反秩序性,但又常被体制收编,纳入所谓的先锋队伍,他觉得这个先锋性悖论不解决,会处在精神分裂状态。你怎么看? 毛少莹:朱大可举的几个例子都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城市,我觉得要考虑不同的国情和具体城市不同的“成长期”,现实的因素是更为复杂的。其实,先锋最重要的精神本质即自由的创造和永无止境的探索,形成这样的城市文化传统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只要有大的制度提供宽松的环境,并非不可能,纽约、巴黎应该说就形成了这样的传统并且保持至今。我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让“先锋”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性格并非不可能。换句话说,朱大可所言的先锋性悖论或许是可以改变的。 先锋·城市论坛:南方朔认为“先锋是城市竞争力”中,先锋与竞争力这两个词有矛盾,你认为它们应该如何统一在一起? 毛少莹:记得南方朔所说的“竞争力”是指流行的一些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所界定的竞争力。在城市竞争力排行中,“竞争力”被一系列综合经济、社会等的复杂指标(如人均GDP等)所衡量,当然与“先锋性”不一样。大体看,竞争力指标可能更重“经济”,而先锋性则更重“文化”,所以说有矛盾。但是,随着文化创意经济的快速崛起,我相信先锋性正可以加强竞争力! “深港同城化”可当作深圳先锋营销策略 先锋·城市论坛:你认为“深港同城化”有利于深圳作为先锋城市的推广与营销。你觉得这种“先锋营销”有没有可行性? 毛少莹:我的意思是关注先锋城市的同时应当关注“深港同城化问题”。“深港同城化”不是今天才提,已经提了多年,同时,也不是一个城市行销策略的问题,而是一个正在快速发生着的值得关注的客观现实。事实上,《深圳2030发展策略》的研制,正是呼应香港之前已经提出的《香港2030发展策略》。香港的文件,也很容易在网上找到,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两个如此挨近、经济社会融合程度如此之高的城市,在一个全球化、区域经济崛起的时代里,不考虑共同的发展与营销问题是无法想象的!其实,更大些看,应当是整个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的城市群,都应当进行城市发展策略的整体考虑与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这样做了,珠三角由于特殊的体制原因,似乎还在“各行其是”,这种局面在我看来并不理想,长此以往只会影响珠三角整体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竞争力的最大发挥。好在政府部门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点。可行性的营销方案其实很多,如以“先锋城市”为核心定位,对深圳的城市形象进行整体包装与推介。深圳应组织专门力量,以“先锋城市”为核心定位,专门规划城市文化空间,设计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打造城市品牌。以鲜明的城市标识、响亮的城市口号、专业的营销网络,推广城市形象,不断提高深圳的“国际能见度”。 先锋·城市论坛:深圳在文化政策方面与全国相比,有没有先锋之举? 毛少莹:有啊!而且可以说是全面领先的。首先,是文化理念上,深圳主管文化工作的宣传部门,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主张,认为文化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这在我国文化政策理念上是一个大的突破,在学术理论界很受关注。如果能切实将维护和实现公民参与文化创造、享受文化成果权利,其中,也包括创造先锋艺术权利,作为所有文化工作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则我们的文化工作将较过去有根本性的改观。其次是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这固然针对了深圳长期重视经济发展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发展状况,更与当代文化与经济、政治高度交融,成为城市竞争力核心的时代潮流相适应,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再有,深圳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深圳第四大支柱产业的目标,更是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经济兴起的世界性潮流。这与英国、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政策取向也是完全一致的。最后,深圳政府文化部门还提出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张,这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客观上要求公民、非政府机构等参与文化决策和具体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 向先锋文化开放政府文化资源 先锋·城市论坛:有好的文化政策是第一步,至关重要的还是在落实层面。你对深圳成为先锋城市有何具体建议? 毛少莹:我首先建议政府出面主办“深圳现代艺术节”,将现代艺术作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发展方向。在艺术节中,通过演出、展览、研讨等形式,以及各种奖项的设立,吸引和集中全国的先锋艺术成果,艺术节应能整合目前深圳已经在全国小有影响的“摇滚音乐节”、“实验水墨展”、“城市/建筑双年展”、“国际雕塑艺术展”等,形成规模并积累成果,使之成为深圳的文化艺术品牌。如你们所说的先锋“标签”。 同时,要开放政府文化资源。改变目前宣传文化基金等主要面向政府办文艺团体的局面。制定详细可行的办法,将宣传文化基金向民间文艺团体及艺术家个人开放,尤其是鼓励各种新艺术形式的尝试和计划的实施,如个人DV拍摄、装置艺术展、实验小说创作、实验戏剧展演等。 深圳应兴建“深圳现代艺术馆”。在已经开展的“中国改革开放博物馆”建设基础上,深圳应学习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的经验,设计建造成深圳现代艺术馆,专门开展现代艺术品的展示、收藏、研讨,使之成为南中国地区重要的现代艺术中心。 简化文化审批项目,营造城市文化艺术创造的自由氛围。应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进一步简化文化艺术活动的审批项目,对民间举办的一些没有危害的先锋艺术行为,放松不必要的管制,营造城市文化艺术自由创造的良好氛围。激活城市的艺术创造力。 鼓励对改革开放中的文化问题的研究。由于研究力量不足等多种原因,深圳对自己城市的精神成长历程的研究总结是不够的,与深圳经济研究相比更是十分落后,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给予深圳的文化资源,也影响了深圳先锋城市的建设。深圳应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对于深圳的文化意义。充分挖掘、整理深圳改革开放史。以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为主线,总结深圳历史,也就是更好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为根本目的,促进对“新的传统”、“活的文化”(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语)的深度认识、命名,乃至理论体系的建构。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