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西安文献展”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爱好者 |
艺术家在展示“全息国画”作品 |
工业废料制作的“马头” |
展出的雕塑和书画作品 |
纺织城给大家的印象,除了发出隆隆声的纺织机器,就是头戴白色工作帽的纺织工人,不会有人将它和当代艺术、时尚联系起来。今年3月,西安的一群当代艺术家入驻纺织城废弃的车间,4个月后,这些废弃的工厂摇身变为散发着时尚气息的当代艺术基地。 7月28日,西安东郊纺织城已经破败的俄罗斯式旧车间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年轻人,他们中既有全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还有油画家、雕塑家、行为艺术家、文学家、音乐人……他们在这里探讨艺术的或者非艺术的话题,让废旧的纺织车间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生命气息。 废旧的工厂和这样一群搞艺术的年轻人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契合点,才能让两者和谐地融为一体? ■从北京798艺术区说起 在北京市区东北方向,原来有一座废旧的大型兵工厂,编号为798,是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对中国实施的一项援助建设,设计者来自民主德国,占地面积116.19万平方米,在当时的亚洲首屈一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798开始衰落,到本世纪初,企业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从2002年开始,也许由于资金或空间考虑,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开始进驻这里,他们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将原有的旧车间重新装修,摆放上自己的摄影作品、油画、雕塑等,这里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团体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时尚区域,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国外诸多媒体争相报道。 在北京798艺术区,记者了解到,艺术也为这些废旧厂房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很多新产品的发布会都选择在这里举行,国外的投资机构也看中了这块宝地,进行艺术投资,而身处其中的画廊、工作室等也获得了不菲的交易收入,假期到来,798则变成了游客和北京大学生的时尚旅游区。因此,798厂房租金已经高达每平方米每天4元钱。 经由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798”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成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中国城市文化的急先锋、引人注目的时尚新宠、艺术CBD与商务CBD的完美结合。目前,已经在798投资或有投资意向的跨国公司已经达20多个,798的配套设施如餐饮、娱乐、交通等一应俱全,打个电话,便捷的大排档和出租车就会上门服务。 在我国其他城市,上海、昆明、成都、广州等地也都有类似的区域。 ■西安纺织城旧车间的再生 和北京798艺术区类似,西安的纺织城也属于建国初期苏联模式的工业建设群。位于东郊纺织城纺西路238号的唐华一印(原西北第一印染厂)建成于1953年,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到来之后,由于西部纺织业的衰落,以及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纺织业休戚相关的纺织城开始衰落,慢慢变成了废旧厂房,上万平方米的车间被闲置,厂房的外部环境也因为长期废弃杂草丛生。 如何来处理这些巨大的车间,拆掉可惜,改建又和周围的都市氛围极不相符。纺织城一间工作室负责人李彤介绍,今年年初,西安的几位当代艺术家向厂领导提出了租用这些旧车间的想法,利用这些旧厂房,将纺织城建设为一个当代艺术的创作基地,把纺织城建设为中国乃至亚洲的另一个艺术工厂。 厂领导听完他们的叙述后,大为惊异,为了让废弃的厂房“再生”,之后,唐华一印的厂领导专门到北京798艺术区考察,从其运营的机制到配套设施逐一了解,回来后毅然将这个变废为宝的工程交给了这群艺术家。 今年3月起,旧车间的改造正式拉开序幕,因为车间面积过大,小的1000多平方米,大的近3000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工程摆在这些艺术家面前时,也让他们费了不少心思。从艺术区的封闭式建筑、门卫制度到艺术区与艺术区之间、艺术区与纺织厂之间等等的关系,他们做了很多“隔离”设计的工作,让巨大的车间变成一间间宽敞的工作室。 车间是用一堵堵砖砌的墙隔开,每间工作室的面积在100~500平方米不等,每100平方米的装修费用在1万元左右。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6月份,艺术区的雏形基本形成,约有40间工作室搬进了纺织城,占据了唐华一印3个大车间,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 ■首届西安文献展吸引八方来客 西安纺织城的艺术区基本成形后,举办的第一个活动就是“首届西安文献展”。在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疯狂地抢夺人们眼球的时候,首届西安文献展6月25日悄悄开幕,说“悄悄”开幕,是因为策展人岳路平并未将宣传环节纳入其中,也未通知媒体,因为艺术区还有一部分作品并不成熟,但是却抵挡不住这一活动带给艺术界的冲击。 岳路平认为,西安纺织城艺术工厂的成立,终于让西安有了一个当代艺术的创作基地,让处于边缘地位的西安当代艺术有了发展的空间。 目前,唐华一印的3个车间被分为A、B、C三个大的区域,包含了雕塑、摄影、油画、行为艺术等诸多门类,车间外也布置了雕塑和导引板,方便来客。 虽然还有很多的工作室处于起步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旧车间确已被浓厚的当代艺术氛围笼罩。 7月28日,在首届西安文献展开幕一个月后,迎来了纺织城的又一次重要活动,文献展的第二次展览“自助参”,这个邀请函代表了西安纺织城艺术工厂的正式对外开放:“我们向你发出邀请:请你把你自己的东西(艺术或者非艺术)拿到这里来展示;我们采取自主参加的方式来组织这次展览,因为我们认为西安文献展是属于西安所有人的展览;我们有很大的艺术抱负:要在这次文献展上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真身,但是我们也相信‘真身’实际上存在于任何一个真诚地对待自己和自身环境的个人,所以‘你’永远是这次文献展讨论的主人。” 艺术家们邀请所有对艺术有想法的人来到纺织城,和他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当代艺术,一起讨论西安的城市建设。当天在参加“自助参”的人当中,很多是金发碧眼的国外艺术家,据了解,还有很多人专门从外地赶来西安参加此次艺术盛会。 首届西安文献展将于9月22日结束,西安的当代艺术家们会带着展览的作品离开纺织城,进行巡展,让西安的当代艺术走出纺织城。 ■纺织城下一个时尚旅游区? 伴随西安都市文化定位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型、全球化浪潮的到来,纺织城等这样的工业区域也面临着再定义再发展的任务。西安当代艺术家岳路平说,纺织城的重新崛起关涉到西安一个建制区的发展和兴盛,更关系到西安经济整体推进的步伐,专家对于振兴纺织城的建议很多,但短时间内依靠自身完成崛起显然不太现实,艺术工厂的探索正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如果按照798艺术工厂的建设模式,西安纺织城会不会成为当代艺术占据的时尚基地呢? 记者在走访了纺织城几个艺术工作室后得知,大家并未想复制798艺术区的模式,而是把远离繁华市区的纺织城建设为一个艺术创作基地,而不是798的“商品经济”模式。很多画家坦言,他们看中的是纺织城安静的创作环境,而不是市场环境,没有必要把它建设成商业化很重的艺术品交易区。 但是,纺织城的艺术区域崭露头角之后,国际知名艺术中心看中,快速进驻纺织城后,就设计了集画廊、艺术培训、艺术品销售于一体的操作方案,这大大刺激了纺织城其他艺术工作室,如今,他们也在思考:纺织城到底是作为创作基地还是集创作与艺术市场于一体的混合体呢? 无论按照什么思路,纺织城这个工业区域,如今是和艺术分不开了,现在很多西安人去纺织城,都要去开放的艺术工作室转一转,感受千年古都身边的当代艺术氛围。 纺织城,会不会成为西安下一个集当代艺术与休闲时尚为一体的旅游区呢? 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