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苏州私立美术馆
探访苏州私立美术馆
探访苏州私立美术馆
时间:2007-08-27 00:00: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资讯
>探访苏州私立美术馆
|
|
难道真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深藏在苏州吴中区郭巷街道的这座私立美术馆将向世人展现一个什么样迷人的艺术天地?它对当代苏州的文化建设意义是不是仅限于增加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艺术摆设?它会不会像第一个私人美术馆那样中途折翅——
走过一片有些杂乱的厂房和住宅,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群有着城堡一样高大结实外形的建筑,砖头都是那种古老的青砖,在富有韵律感的凹凸起伏中显示出一种别样的古朴和大气。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苏州本色当代美术馆,虽然不是苏州第一,却是目前唯一的私立美术馆。
里是高雅的艺术殿堂,也是面向市民的免费文化活动场所
这个由苏州本色造品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美术馆一期占地13亩,主体为4层砖墙钢架结构,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其中展览区域净面积达6000平方米。美术馆预计于明年春天正式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其中周五、周六、周日为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观众可以走进艺术家工作室,看看他正在进行什么创作,也可以和艺术家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样就留了一个悬念,下次再来看看他画到哪儿了。”馆长薛建新说,观众期待的不是纯粹静态的展示,而要增加些互动的内容,作为艺术展示的延伸。展览、收藏、讲座,这些将构成未来美术馆的基本内容。
美术馆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进行内部装修。一批洋溢着浓郁现代气息的油画作品已经运到。在主展厅里,这些画幅巨大的作品临时摆放在墙边,就等着展厅布置好开始吊装。按照计划,10月份,第一批入驻艺术家就要签约进驻。
美术馆的功能区分基本上是模仿国际流行的操作模式。主体当然是艺术作品展览区域,按照国际专业美术馆的标准设计照明和空间位置,人性化的设施,给来访者特别的视觉感受和艺术氛围。有艺术家工作室,12间工作室作为独有的空间展示形式,将邀请国内外优秀艺术家入驻创作,平日里艺术家们可以在其中“闭关修炼”,每逢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期间,工作室就将敞开大门,让参观者直接接触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提供艺术家和观众交流互动的平台,缩短观众与艺术的距离。在学术讨论及大型活动区域,设置了大小不同的多功能厅可进行学术讲座、酒会、主题音乐会等。
“我们这个美术馆要做成一个创意的摇篮,走进美术馆,就要把你灵魂中想要创新的、叛逆的东西勾出来。”薛建新说,美术馆还是一个休闲中心,馆内将在很多合适的地方布置沙发、椅子,参观者随时随地可以坐下来,随意地看看、玩玩,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表现水墨等等艺术形式,就真实地在参观者的身边进行。“我们要让苏州人认识到,在假日里逛逛美术馆也是一个不错的休闲选择。”
术馆设在苏州,创办人却瞄准国际艺术舞台
这样一个好看又好玩的美术馆,选址在远离市中心的郭巷,不免让人心生疑虑:会有市民特意前往参观吗?大家会不会觉得有点远?薛建新笑了:边上就是工业园区、高教区,古城区开车过来也不过10多分钟,这点距离还远?而且,美术馆落户在苏州,定位却是一个国际性平台,不仅运作手段借鉴国际经验,瞄准的也是国际美术市场。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当代艺术有着巨大的升值潜力。特别是那些根子在中国,受过西方影响,有观念有技巧的画家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拍卖价格越来越高。这表明国际上有眼光的艺术品收藏家对中国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薛建新说,“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代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发展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等地处处都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借助苏州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平台,可以向全世界展示现代化的中国艺术。”
本色集团在深圳经过8年发展,成为娱乐和餐饮行业的龙头企业。随后进入北京,掘金房地产业,并在美国纽约设立了属于自己的画廊,与国际艺术市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接触。美术馆投资人陈翰星,馆长薛建新,都毕业于原苏州丝绸工学院艺术系,都是从苏州走出去的艺术家,对苏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当代艺术有着执着的信念。薛建新在美国新英格现代艺术中心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馆多年担任董事兼馆长,“我们回到苏州办这个美术馆,算是了却心中的苏州情结和美术情结”。
“一个专业美术馆,要有自己的精英会,负责艺术品投资的提案;要有艺术委员会,负责对提案的裁决;要有自己的基金会,负责实施投资,这些我们全有”,薛建新说,目前的投资主要来自本色集团,将来美术馆二期工程主要用于商业性用途,主要定位在创意产业、设计、商品画、版权交易、与国际市场联结的印刷等方面,以经营收益支撑美术馆的运作。“美术馆可以给城市带来艺术资产,给社区带来艺术眼光。我们能为苏州带来什么?大量的艺术家,艺术知识,艺术资产,最终带动这里的旅游、餐饮、文化等多方面发展。”
一波私立美术馆成记忆,播撒的现代艺术火种却收获了第三波
本色当代美术馆会不会像苏州当年第一个出现的私立美术馆一样,变成一个新的“海市蜃楼”?
在苏州许多艺术圈内人士的回忆里,曾经有过一个叫做“格多美术馆”的地方。那是苏州第一家私立美术馆,也是将当代艺术带进苏州的第一艘“船”。1999年11月,当时的投资人、艺术总监孙厚义在东大街创办了这家格多美术馆。“苏州文化底蕴深厚,但在当年,当代艺术在苏州就如同水面一样平静”,孙厚义回忆起来,为了将当代艺术介绍到苏州,他们寻求私人的力量搭起这个平台。将美术馆取名“格多”,源自欧洲著名的荒诞话剧《等待戈多》,孙厚义将其理解为对当代艺术的一种期待。
格多美术馆成立后,邀请了全世界的当代艺术家来此举办展览,只有培养了公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环境,作品才有可能被公众所接受。先后举办了20多场当代艺术展,耗费数十万元资金,孙厚义最初的计划里只打算开两年,但是,在没有任何经济运作的情况下,撑了三年才闭馆。
虽说美术馆只“烧钱”没产出,孙厚义却从不认为这是一件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事情。2002年11月,一场“海市蜃楼艺术展”为格多美术馆拉上了帷幕。“海市蜃楼”,也是孙厚义对当代艺术在苏州发展的一种认识——看得见,却摸不着。当年,众多艺术家向往着到苏州的格多美术馆来举办展览,格多美术馆所搭建起的当代艺术平台也波及到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当代艺术非常发达的城市。而当初在格多美术馆参加过展览的作者,现在都已是国内一线的当代艺术家。
薛建新分析认为,中国的私立美术馆发展经历了三波热潮,第一波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投资人有艺术情结,但是对于美术馆没有定位,也没有学术团队,现在那一批完全凭借理想和爱好建起的美术馆大多因为缺乏经济支撑一一消亡了。第二波是2002年至2004年,他们借鉴国外的经营模式,也出现过几家颇为红火的美术馆,但终因缺乏核心思想,未能将美术馆和画廊区分开来,靠卖画过日子,难逃末路之命。“我们现在属于第三波,有学术理念,有专业团队,有自己的投资基金,借鉴西方的运作理念,并且与国际艺术品市场进行多元互动,没有理由不成功。”
就在美术馆现址旁边,占地11亩的二期工程正在筹划之中。这个包含了酒吧等现代娱乐内容的商业项目,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美术馆“输血”。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