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活,艺术会枯竭
没有生活,艺术会枯竭
没有生活,艺术会枯竭
时间:2007-08-31 00:00:00 来源:羊城晚报
资讯
>没有生活,艺术会枯竭
|
著名画家陈金章“万里河山一片情———从艺60年”作品展今天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报总编辑张宇航出席了开幕仪式。
陈金章自1947年考入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现广州美术学院)至今,绘画创作已走过60年。他曾参与、继承和发展了岭南画派艺术理念,并在岭南画坛新陈代谢中始终发挥着影响力。
作为广州美院的教授,陈金章从1978年到1990年前后共培养了6届研究生,广东当代的国画精英几乎均出自其门下,目前他们担当各学院、美协、画院的领导者和主力军。1989年,陈金章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艺60年,画作少有雷同;从教50年,门下均是栋梁——
陈金章:没有生活,艺术会枯竭
画室里,两盆“荷花素”兰花开得正好,晶莹剔透。陈金章把他刚刚印出的画集送给我们,小心地题款,一笔一划,一丝不苟。
陈金章山水在中国享有盛名,打开画册,千山万水扑面而来,天鸣地籁就此奏响。这位78岁老人一生的心血,全付与这艰辛而杰出的艺术创造上,这颗执着的心,就如这“荷花素”一般温润而坚贞。
最深感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师从两位大师
专攻山水画作
记:从艺60周年,您最有感悟的是什么?陈:艺术创造一定离不开生活!
从1947年开始,我跟随关山月老师、黎雄才老师学习中国画。1956年以一幅《长江的黎明》获得中南五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后,进入国画系当助教,集中精力专攻山水。
当时看了关黎二人抗战时期在西北的大量写生作品,他们的画作与传统国画严重的程式化很不一样,于是我就得出结论:一定要到生活中去,中国画才可以谈继承与发扬。我也学过西洋画,对这个观念很容易接受。
上世纪50年代,武汉抗洪,黎老师40多岁了,踩着单车,挂了挂包和军用水壶,整天在大堤上奔跑、写生,创作出来的《武汉防汛图卷》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我深有感触: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深入生活:过程艰苦不是游山玩水
作品很少雷同
皆因源自现实
记:很多画家也在深入生活,您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陈:几十年来,我一直坚持走这条路,很有收获!生活就是一本书,就看大家怎么读。古人也是这样,你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假如没有对北方的崇山峻岭有深刻的体会是画不出来的。
我的画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南方森林》收入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当时是带着学生去了海南岛,呆了50多天;《秋醉朱砂冲》是我首次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假如没有去过现场,是不可能有这幅作品的……
我很坚定地认为:没有生活,就没有一切,艺术就会枯竭。这几十年,生活对我很重要。我外出从不带相机,而是一支笔,非常认真地观察、写生。
深入生活是很艰苦的,不是游山玩水。我的作品很少雷同,因为我到生活中去了。
艺术语言:不能生搬硬套
个个都是黄宾虹?
只能是死路一条!
记:对艺术语言的锻造是艺术家的本质要求,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语言?
陈:我认为是内容决定形式,什么内容决定了什么样的形式,不能是一种形式去套所有内容。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画的。你看我的这幅《满目青山夕照红》,表达的是西北的厚重磅礴,就不能用南方的形式去套了。形式得靠内容去决定。我的画为什么不雷同?内容决定了形式。艺术创作的艰苦也在这里,个个都是黄宾虹,那是死路一条。体现画家对生活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艺术创作我们要分清源和流,生活才是源。
中国画最后画的是修养。现在是考验我修养的时候了。尤其是书法,字要写得格调高是很难的。中国画,成长的高度靠的是文化。
第 1 页
岭南画派:核心精神是创新
创作需要有激情
题材不能缚手脚
记:岭南画派特别强调深入生活,这给传统中国画带来很多革新,如表现领域的大大拓宽。
陈:是的。高剑父是第一个画飞机大炮的画家。高剑父对四王的东西骂得很厉害,认为他们的作品是没有生活感受的;对传统画松的程式他也骂,说是“一箩鸡蛋两箩柴”,说是死的东西,没有生命的。高剑父画飞机大炮,强调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入画的,说自己有革新思想,强调“艺术救国”,艺术题材没有箍死自己。
深入生活,你会发现中国的风景相当美!中国太大了,什么都有!我去了美国,去了加拿大,还是觉得中国最美。我去了峨眉山,去了黄山,都非常激动。这种激动很难形容,只是想把它画出来。见了峨眉山冷冰冰的人,不是一个艺术家。不激动,绝对搞不出创作。有的画家对生活没激情,看东西太理性。艺术创作考验你感悟生活的强度。黄胄就是个很不错的画家。他激情澎湃,是个天才。
我是受岭南画派的影响,但我不说自己是什么画派的,因为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画派了,全国都在交流,都在吸收好的东西,不保守。我也没有“一定要发展岭南画派”这样的雄心壮志,岭南画派的核心精神是创新,随时代而变。
从教50年:为人师表讲求责任
门下六届研究生
没有出过“废品”
记:您从艺60周年,从教也有50周年了吧?
陈:我教了几十年书,文革前基本上教的本科生,文革后教研究生,一共带了六批研究生。当时要我带研究生,我说给我挑就干。为此我跑了好几个省去挑,张治安(曾任广州美院院长)就是我跑去挑回来的。我去挑的时候,不仅仅是看他的个人的艺术表现,还看群众的反映,而且这是第一位的,然后才考察业务。人品一定要好,因为当时收受研究生是为了培养老师,老师不好,你的艺术再好,学生们也是看不起的。我带的研究生,没有出过废品,只有一个退学的。
带研究生的时候,我经常和他们出去写生。有次一去就是58天,人人都瘦了几斤。教就要负责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一些东西,老师很关键。教美术是很难的!不像数学,把公式一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美术教育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他们不能否定,要适当地讲不足。
但是,也有困惑:以前一个班是15人,现在是30人,我都不知道怎么去教了。
关于赚钱:不反对以画养画
卖画不是卖名气
从艺先得沉住气
记:您似乎丝毫不关心“市场”?
陈:学艺术不要急于求成,得沉得住气,不要去想成为大画家。我不反对艺术走向市场,但千万别想自己一张画能卖多少钱。
我不反对艺术和市场的联系,因为艺术总要和群众见面。现在热衷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了,艺术市场没什么坏处,画家以画养画没什么不好。但不能让市场操纵了你!我在北京西郊宾馆的时候知道一件事情,一个日本人要一位住在宾馆的一位画家的100张画,一周交货。他马上开始“撩”,一边饮酒一边“撩”。这已经不叫艺术了,是市场上的行货。
我不反对卖画,但也是过得去的才卖。很多人买的不是画,而是名,如关山月的名气。2005年珠海展出了关黎的画,很多记者围着,我看过之后手一挥,说“张张是假”———黎老师从来没画过这么大的猴子!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