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云圈,忽近忽远,飘渺怪诞;时而如蛟龙窜入云间,顿时云雾四起,海浪滔天,终被嘠 然定住,化为石,遗留人间。石把人带入自己的心灵世界,所谓之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
赏石本身经历了上万年的锤炼和上千年的把玩、传世,有其博大的内涵。欣赏石的美犹如坐禅,不仅静心养性还能悟道。石的美或说石的丑是自然的产物,欣赏石之自然美与道家提出道法自然者一脉相承。如太湖石以透、漏、奇形者为大美,石中的大小空隙由流水万年腐蚀而成,水为自然之利器,以柔克刚,以动制静,天然雕石成形。不经意间的艺术与刻意的雕琢完全是不同的艺术与刻意的雕琢完全是不同的韵味。美石多称丑石,大丑即为大美。大象无形,大美不言。
丑石
一块石头可以卖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吗?答案是肯定的。香港苏富比4月11号的“翦松阁”专拍证明了这一点,十四块石头除一块流拍外其余以少则几十万多至几百万的价格被中西收藏者供为座上宾。就赏石拍卖的第一次尝试来说,这一次是成功的,它标志着理性的赏石市场的初步形成。更多的人不得不把眼光投向一个艺术市场的冷门:赏石。
究竟什么样的石头能卖到百万呢?我们就要从赏石的分类谈起。从大小用途来分,可分为庭院石和案头石。顾名思义,庭院石为体积大的用于装饰园林庭院的石头,以大型太湖石为典型。(例:苏州博物馆)案头石为体积适当的摆放于斋窗几案上的石头,其中代表为英石和灵璧石。这次“翦松阁”所拍为案头石。石种中除一块为孔雀石外,其余均为三大名石:灵璧石、英石和太湖石。
赏石可谓杂项中的冷门,识石者之少与赏石的传世量之稀少,为了解并进入这个市场设置了很高的门槛。懂得鉴赏赏石,能够享受藏石乐趣的人本身需要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与文化底蕴。赏石多富有文气,自古是文人雅士的座上宾。曾有米芾拜石作“硏山铭”,李后主不恋江山恋美石,赵孟頫藏石悟画石的佳传。赏石不同于瓷器的华丽之美,竹刻的雕琢之美,书画的形态之美、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意境美,而且取道自然,卓然天成。吸收着天地之精源,它固有的凝重,灵气加上自然赋予它的形体构成它超然的韵味。观赏赏石的过程便是心灵与自然沟通过程,也是使意识与形态相互转化的过程,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似与不似间赏石给人以无限遐想,凝视间如入镜象。时而让人置身于大山大水之间,或登高远望,感发:忆往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或偶遇一小童,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时而凭空飘来一朵云,紧的美实为大美。大美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形式被认可。同样,西方收藏者也对赏石情有独钟。如此,赏石有着国际化的市场需求。大美可以被各种艺术形式接受,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也基于古代赏石的美塑造出古代特色的当代赏石。
到底怎样鉴赏古代赏石呢?什么样的赏石为佳品呢? 石的鉴别不仅需要人对复杂多样的石种有深刻认识和对奇石有审美能力,而且要对石的不同年代的开凿方式,不同时期对石的处理工艺,石面的包浆,乃至石座的设计有深层次的研究。从三大名石:灵璧石、英石、太湖石的石形审美观上说,大体上以怪、皱、奇、拙为上品,而其中不同的石种有不同的评判依据。如灵璧石要从质、形、色、声来考究,上等灵璧石更要具备瘦、透、漏、皱的形态美。众所周知,经过传世把玩的木器、竹器或牙雕上都会形成一层透明膜状物,称为包浆,包浆的薄厚也是断代的依据。石头不同于以上物质,他的硬度,密度都相对大得多,在石体上形成包浆,至少要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把玩,它使石面变得圆润,减少了棱角的尖锐度。还有的情况是:宋人爱石,宋时石以黑为美,人们甚至往石面上涂一种黑漆,再经把玩,包浆形成于漆面之上。这种把玩的习惯北方流传甚广,南方人习惯于单纯的观赏。石座在南北方也有不同的讲究,南方座架腿偏高,有层次,装饰感强,精致秀美;北方座单层,座架矮,简单,朴素大方。不同年代对石头的开凿方式和所用工具不同,石体上留下的痕迹也不同,有点状也有斜纹状,这需要人对实物更多的观察、探索。得到一块有年代包浆好的石头实数不易,体积大造型好的更是难上加难,如带原配座经名家传承便可谓石中之极品。
作为普通的爱好者,应从单一石种下手研究,了解它的特殊性和与其他石种的共同性,循序渐进。赏石的市场还刚刚起步,由于鉴赏知识的普及率比瓷器等其他项目低很多,属于冷门。这样一个机会市场,是为有心人准备的财富之门;而且赏石的收藏、鉴赏过程,创造了凌驾于物质财富之外的精神财富。
诗云: 云际茅茨一两间,春来幽春日相关。临窗静试下岩硏,欹枕卧看灵璧山。陆游对灵璧石的情意尽享其中,而今不妨仿效古人,在繁华的都市里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半卧依枕,任无限情思游于天地间。真可谓,供石在案,妙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