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田 琳 摄影/本报记者 辛永红
从小酷爱画画
赵福1967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里,母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民间艺人,剪纸剪得特别好,闻名方圆几十里。受母亲的影响,赵福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懂事起,赵福就拿起画笔开始写生,只要入眼的东西,他都要画出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赵福的父母认为孩子只有好好学习,考入好大学才是正道,因此不支持他学画。但是赵福却乐此不疲,仍然见什么画什么。他说,当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画家,不受任何人限制,画自己喜欢的一切东西。12岁时,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机。有一次,内蒙古师范学院(现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第一届毕业生杜成武先生回家乡看望母亲时,偶然看到了赵福的绘画作品,惊叹不已,认为赵福具有良好的天赋和悟性,作品生动逼真,如果好好培养,前途不可估量。赵福的父母这才转变了观念,开始支持赵福作画了。从此,除了学好日常课程外,赵福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画画上。1988年,赵福以优异的成绩被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录取了。
上大学后,又因为书法突出,赵福被推选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书协主席。毕业前夕,在有关老师的支持下,赵福举办了个人书法作品展,成为师大首例举办个人书画展的学生。
进入创作鼎盛期
1994年,赵福成为呼和浩特市教育学院(今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系(现改为美术与传媒学院)的第一位老师,为组建当时的美术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因为当时的老师较少,赵福和其他老师一样,亲自为学生授课,这无形中挤占了他的创作时间。为此,赵福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创作,每天要比正常人早起晚睡3个小时。
上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频频获奖:1997年,油画作品《黄土窑》、水彩画《桃花》分别获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优秀奖;1998年,油画作品《北方·腊月之二》入选“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1999年,油画作品《农舍》获“时代风采”全区写生画展优秀作品奖,并送全国写生展;油画作品《家乡的正月》获全区庆祝建国50周年系列美术作品展三等奖;2002年,油画《七号病房》获全国庆祝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美术作品展内蒙古展区铜奖;2003年,油画《打草》、《旺气冲天》入选中国第三届油画展,油画《语》入选中国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油画《生计之二》入选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2004年,油画《宝力格苏木之晨》入选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画展;2005年,油画《如火如荼》获文化部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展”三等奖;2006年,油画《阴山瑞雪之一》入选风景风情全国小型油画展;特别是2007年,赵福的油画创作进入了一个鼎盛期,油画作品《阴山晴雪》获中央电视台CCTV油画精品展播入选奖,油画《苏木来客》获“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大展”银奖。
记者看到,赵福大量的写生作品,是通过不断地深入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而完成的。赵福说,他的作品《北方·腊月之二》就是在朔风刺骨的北方腊月天写生完成的作品。面对这幅充满北方过年场景的油画,你可以感受到腊月零下29摄氏度的塞外气候。
画风独特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十个优点不如一个特点。这句话说得很贴切,可以说,特点是艺术家打造自己艺术品牌的一个先决条件。赵福的画有自己明确的主攻方向,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不含糊,自己认为好的,有意义的,有深度的,有特点的,认定了就坚决走下去。
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砂金说:“赵福的画不宽泛,不迎合,不媚俗。当然,他也有调整、有疑问和困惑,但是他有志于事业,有执著和付出,在繁多的精彩与诱惑中,形成了作品凝重与丰富、朴实又变化的内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
赵福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进行了探索,以自己对视觉艺术的理解,实践一套适合表现自己内心的油画语言。
以草原风情为创作主线
赵福的草原风情油画,从全新的角度展示了作者对中国油画的新认识。正如赵福自己所说:“我的作品力图展现个性的原创形式的新面貌。”为此,他提出了绘画语言的“四化”,即:油画面貌的中国化(民族化)——打造中国气派的油画;其次是形式的现代化——与时俱进,用现代材料制作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视觉效果;其三是取材的区域化——抓住民族地区这个特殊资源,不断开发,表现自己熟悉的草原牧歌式的题材;其四是语言形式的个性化。
在新视觉语言探索中,赵福把草原风情以中国画的气韵结合西方绘画的黑白构成、色彩构成、画面构成方式,讲就画面点、线、面的大小、多少、强弱对比,讲就色彩的和谐统一,并注重画面骨架的支撑关系,让气韵贯穿画面,使每幅作品都具有高雅的静意。用笔上,他采用中国书法的用笔,骨、肉、气、血一任展现。
赵福的“新视觉草原”绘画作品为人们展现了从另一种角度去观察、认识、表现草原的新途径,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草原题材艺术作品的新视角。比如,从《月夜》、《苏木初雪》、《毕加丽家的瑞雪》、《阴山晴雪》、《苏木来客》等作品中,你会感受到在平静的草原上,牧民日出而牧、日落而息的自然生活状态,你的心情也会平静得像在日月更替中,自然生息的牧民一样自然舒坦……
北方新报 2008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