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我认为,书画亦同理。要读懂一幅画,最好是先读懂画家其人。因为画,是画家眼中的世界,是画家在丰厚的生活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富含深蕴的艺术构思,从而产生灵感,或是心灵的冲动,再现他眼中的多彩多姿的世界。张松先生就是这样说的:“艺术心灵的冲动,来自我眼中的世界。”
张松先生是一位军旅画家。他的180米长卷巨制《万里边关图》在北京展出时,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也正是这个效应,使我产生了接触张松的欲望。也是宿缘不浅,他从部队转业到我省美协任副秘书长,我们有了接触的机会。张松先生五短身材,其貌不扬,虽是中年,但皱纹已爬满了他的脸颊,黑里透红的皮肤尽情地显示了他的厚重的生活阅历,尤其是他那几根长长的、经过精心盘绕的头发,已无法遮掩闪光发亮的秃顶。完全可以这样断言,他的身上仍然滞留着《万里边关图》的旅痕和硝烟。
张松先生的性格,如同其名,张,拉紧也;松,松驰也。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松的鲜明的个性,也体现在他的画风上。读张松的画,一静一动,静若处子,动如脱兔;静中有动,静时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动中有静,动时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尤如万马奔腾。他的《茫茫秋色》图,就像一幅铺在你的脚下的缀满了果实的金色地毯,没有云,没有风,一方方水域,白得耀眼,如同一面面硕大无比的明镜,反射出太阳的光辉;红的果,绿的树,明暗交替的线条织成的灰褐色的土壤,正滋滋地孕育着万物的生机。读着它,真想品尝丰收之果,但又怕发出细微的声响,搅碎这秋色的宁静。而他的《月晕》却又是一番景象:朦胧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南天,那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月晕占满了整个画面。月晕中心,屹立着两座并立的小楼,沐浴着满目青光,怡然、恬静,他们似乎是怀抱自然的天之骄子,人若置身其中,天地人化而为一,尤独享空灵;然那环绕的月晕又像是涌动的春潮,让人仿佛听到了孕育万物的大地发也的咝咝破土之声;而霎时间,那缠搅小楼和大地的月晕又突变成惊涛骇浪,以掠地排空之势,卷起千堆雪,裹挟着泥沙污流,锐不可挡地涤荡着这座小小的孤岛,小楼在风雨中飘摇……一幅画,达到了如此的视觉效果,敢问中青年画家中,能有几人?
张松的画,有一种韧性的美。他的画笔勾勒处,多为山水风物。画家笔下的山,要么逶迤磅礴,云遮雾绕;要么奇峰突兀,山棱石怪。他们横空出世,撑持于天地间,显现出山的雄奇与伟岸,具有百折不摧之势。读之,心中陡生浩荡之气。画家笔下的水,有时波平如镜,轻若羽衣;有时波翻浪涌,飞雪溅花;更有甚者,飞流直下,雷霆万钧,横扫千军如卷席。听之,有轰鸣之声;读之,荡气回肠。但偏偏在这山水奇石间,有百鸟竞翔,有帆影点点,为画家眼中的神奇山水注入了万劫不息的勃勃生机。那幅《逆流而上》,真叫人惊心动魄:一帆一影,逆着飞流直下的银河,劈风斩浪,勇往直前,连天空的百鸟也赶来和鸣,为它推波助澜,是何等的雄奇,又是何等的壮美!读之,不得不佩服画家的韧性的战斗精神,不是不为作者拍案叫绝!而在另一幅叫《永恒》的国画里,作者浓墨重彩勾勒出一组顽石。顽石盘根错节,各显峥嵘,但那斑白圆润的石身,却自然地凸现出历尽沧桑而不动摇的无穷的时空轮廓,这才叫,石无棱,天地合,不敢与君绝!更可贵的是,那丝丝石缝中萌生出片片绿意,非常自然地表现出了生命、生机、顽石、宇宙在这里“永恒”!这是一种韧性的、不可阻断的永恒!
张松的画,有时又像是一首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他的代表作当属《寻觅》和《丝丝情雨》。这两幅画也可以说是姊妹篇,一个在绿意盎然的丝丝春雨中等待,一个在苍黄萧疏的暮色秋风中寻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画家两种心境下的同一主题,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看这《丝丝情雨》,水的一方是竹篱瓦舍,另一方是一舟一桨,一人,一篓,人坐船头,望着远方。到底是远方瓦舍的人在等待他的归去?还是他在等待远方亲人的归来?抑或是他在等待丰收?所有这些,都寄托给了那丝丝情雨,都寄托给了那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密雨丝。瞧那《寻觅》,深深植根于大地的苇草,在秋风中摇曳,一只孤鸿,在苇草的上空盘旋,它在寻觅什么呢?是往日的情侣,还是想再觅良缘?衬上暮色中的秋水长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古人诗句中“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高远的意境。读之,不能不叹服画家的独具匠心,从而也衬托出了画家对生活、对爱情、对理想、对艺术的孜孜不倦的寻觅和追求精神。
张松的画,是一种壮美,是一种雄奇,是诗的化境,是生活的高歌,更是他胸中的自我。因此,读张松的画是一种愉悦,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如果说,张松的画,是他眼中的世界,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读张松的画,就是读读者眼中的张松。因为在我读完了张松的画集后,深深感到,张松的画是靠他的全部修养和人格,丰富厚实的生活底蕴及全部激情创作出来的,所以,他的画不仅特具艺术感染力,而且深含思想、精神、文化和生活的理念。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懂绘画,从未想过要给画家写评介。正是因为张松的画富含这种难以捉摸的理念,他的画才耐看耐读,所以才产生了评他的画的创作冲动。
但愿我的这篇拙文,像高山流水那样,能觅得持相同见解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