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张松山水画我是从其创作的《华夏万里边关图》开始的。那是一幅长达180米的描绘边关国防的丹青长卷,其题材之丰富、章法之变幻、形象之生动、气势之磅礴,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由此我联想到盛世往往多有边关艺术涌现的规律性。七年以前,我旅居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与友人们谈及盛世中国出现的以黄胄先生为巨擘的边塞画派,深得在场人士赞同,此幅《华夏万里边关图》应视为当代中国边塞画创作中的又一收获。
自然,张松先生的山水画多是描绘其家乡安徽的山光水色,在耳目身心实际感受中抒发心灵的冲动,将爱国爱乡之情凝丹青于一瞬,将观赏中的体味遐想荟萃于笔色墨纸之上,这与黄胄先生侧重表现边塞风情人物是不同的。因此,张松应属于侧重描绘徽州本土家山的画家,这与其自身经历密不可分。
张松,号师山堂主,祖籍安徽桐城。1952年8月生于安徽芜湖。安徽独特的地域景观和丰厚的人文资源,使张松自幼积淀了浓厚的恋乡情结。芜湖市丹赤耀眼的赭山是他少年梦幻的寄托。登临山巅一览亭纵观市内景象,看滔滔长江奔涌澎湃、鸥鸟翔集、帆樯排云,涤荡尘虑,胸襟无限开阔。观赏市内十二中学校园内珍存的县学记碑,流连于宋代书法家米元章真迹碑旁,那苍劲遒美的笔力使他惊心动魄。市中心的镜湖清澈透明、风光旖旎,湖中烟雨墩上的图书馆、展览馆更是他常去的地方。至于神山石人的传说,干将铸剑的故事,李白、米芾、张孝祥等历代先贤的古迹,皆是他魂牵梦绕的乡情乡思。因为家庭家乡的薰陶教育,使他较早立下献身中华艺术的志向。有志者事竟成,他在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国画专业毕业后,又到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深造,在学习创作中不断加强艺术修养和磨炼,创作数量渐多,质量逐步提高,在美术界影响不断扩大。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已有数百幅作品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并有《张松画集》出版。
在艺术思想上,张松坚持开拓性、包容性和创造性,恪守“中西合璧,多维洽艺”的原则。他坚持实地写生,以天地造化为师。也坚持学习古今名师,努力弘扬中华山水画的优良传统。在具体创作中,他遵循“艺术心灵的冲动,来自于我眼中世界”的理念,走的是一条写生山水的艺术途径。师造化、师传统的过程中掺以西画技法,调动现代意识,有时还杂用揉纸或局部处理等技法造成肌理效果,使内心感受到的诗情画意在挥笔运墨间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其《徽乡月韵》具有浓浓的诗意,山岚上徽式房屋楼堂建筑后面,有一轮明月照亮夜空。寂静的初夜,山溪从山乡前小桥下淙淙流淌,流水与溪问碎石相撞,不时发出韵律铿锵的音响。溪桥上有两人行走,一位深衣男生肩扛钓竿,似是垂钓返家。另一位红衣女士似在桥上迎候,何因何情,耐人寻味,从而深化了徽乡月韵的主题。在用笔上以勾勒为主,多以灵动抒情笔法勾写山寨房屋瓦顶、墙面轮廓,后以淡墨刷染。山石则以侧锋勾皴结合的笔墨为主,造成笔墨的随意眭和活泼性,形成运动感和立体感。夜空系淡墨渲点而成。天地交接处则以大胆泼毫挥就水墨相融的美妙效果,而后相势点石青。表现出江南特有的绿色生机,堪称当代徽乡的一首美妙夜曲。其《江南风情》抒写水乡渔家生活小景。一天夏日捕鱼的紧张劳动之后,将渔船依靠岸边,渔民正将满桶鱼儿交递亲人手中,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水乡屋舍井然有序,丛丛绿荫覆盖水乡远处的房屋,远处点点帆影争相驰向山乡,还有鱼鹰水鸟在水面飞来飞去,象是庆贺渔船的满载而归。这幅画静中寓动,动中寓静,静动相生,虚实相成。近景描写细致,中景笔松意简,显示出作者章法经营的功力和写人状物的巧妙。《皖山徽水》与前两幅笔墨迥别,画家枯笔焦墨尽力挥写皴擦山石轮廓纹理,笔墨遒健而运行自由,生动跳踯,无所拘束,若不经意,心随意运,无法而法,在泼辣涂抹中不失严谨工整,在苍雄干涩里蕴含润泽精奥,深得天地恢宏和山河古茂之致,说明画家在苍雄与清秀两种风格上正在求索与探讨。其山水画今后发展,或许是两种风格并存,或许是两种风格逐步融为一体,抑或是从中选择一种风格以为定式,似乎不宜早做定论。笔者认为,张松先生年富力强,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同风格的笔墨技巧,进行多种笔墨色彩技法试验,是十分可贵的,也是十分有益的举措。正如青年美术评论家余建军在其《墨溢五彩,神合自然》一文中所说:“在张松的水墨世界中,绘画风格的多样性是其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他观察细微,侧重于理性思考,总是在人们司空见惯而又漫不经意之处获得创作灵感。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他博览众家之长,广泛吸取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之长,尝试改革创新,以不同的创作手法来表现中国山水画,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创作之路。”
从张松现今山水画创作主流上看,他是以速写、素描等实地写生手法搜集创作素材的,在进入创作状态后,借助激情与灵感,依据构图需要,将所需素材按意象结构层层整合起来,运用勾勒或挥写笔法表现山石质量与走势,适当点厾重墨点块或在树屋衔接处实施淡墨渍染。楼舍房屋和帆船人物则以速写笔法而成,在勾画问,笔法有行有顿而形成节奏与变幻,同时参用白雪石先生手法,将山影、船影、石影都显示于水面之上,造成清澈、灵活、逼真的水面效果。以水墨为基色,略赋花青、朱、赭、石绿等色彩,既不同于传统的浅绛画,也不同于传统的水墨画或青绿山水,完全是凭借现代山水理念和画家独特的感情画成的,这便使张松写生山水画充分显示了时代精神和个性风采。我们从其山水创作中,感受到徽州水乡的清秀明丽和常有的自然气息,感受到朴实、平静、和谐和欢悦,感受到画家的激情、思考和探索,更会强烈感受着画家那永远抒写不完的爱乡情愫和热爱艺术的冲动。
清代恽南田《瓯香馆画跋》说:“有笔有墨谓之画。”中国山水画正经受中西文化交会和改革的文化洗礼,形成与诸多外来绘画形态共居中华艺苑的特殊局面。传统笔墨技法的合规律、合目的性的衍变与演进,画家个人的追求与创造,构成了画家主体自由与笔墨各式之间的动态结合或谐调。在中外古今艺术纷然杂陈和碰撞交融的时代背景中,画家的审美观念与创作视角的歧异性,使当代山水画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多元化、多风格的艺术情境之中。笔者从弘扬中华书画优秀传统的观念出发,关注当代山水画艺术的发展。衷心希望张松先生为中国山水画艺术这一历史性的进程和变革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系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