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少数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四大发明影响了人类的文明进程。雕版印刷术综合了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两项发明,其影响力远远大于同类其它发明。所谓雕版印刷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雕版、第二是印刷。通常雕版之前,要请书法高手写出端正的楷书样版。早期都是请文人墨客擅书者挥毫,故洒脱自如,隽永飘逸。后期雕版印刷业越来越专业化,写书样版稿的工作都由专门的书写匠所替代,显得死板匠气。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字体、格式、范本有了统一的规范,分工也更加明确了。前前后后有写样工、刻工(雕字匠)、印刷工、装订(裱褙匠)等专职。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最早是雕成整版,然后再敷墨一次性印刷。由于每一块版的雕版太耗费时间,而且版片的缺陷无法弥补等问题,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这大大地提高了刻书的效率,同时,许多字都能反复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个字的效率,这是印刷史上的一大突破,至今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发明。但是雕版印刷仍然是中国古代刻印书籍的主流,因为中国的文字数量繁多,相比26个拉丁字母更复杂,特别是排字工需要有相当的文字功底,且再版需要重新捡字排版,而雕版印刷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中国古代的书商必须考虑印刷效率和印刷成本,则雕版印刷显然更具有优势。
当然雕版不仅可以用于印书,很早以前就用来印画,特别是书中的插图,在这里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遗产。清人徐康《前尘梦影录》中说:“古人以图、书并称,凡书必有图。”因此,沿用至今谓称“图书”。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以前光靠手写本,随后便越来越多的被雕版印刷本替代,而书中的插图也随之刊行于世。鲁迅先生在《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专辑序》中说:木刻的佛画,原是中国早就有的东西。唐末的佛像、纸牌,以至于后来的小说绣像、启蒙小图,我们至今还能看到实物。中国木刻图画,从唐至明,曾经有过很多体面的历史。可见中国的版画早已被先贤们所关注和赞赏。
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已不满足于欣赏单一墨色的印刷。很早就有人想在书籍中施印不同的色彩,以突出表现画面中的大地山川、绿叶红花、鱼虫鸟兽以及人物服饰等。起初人们不懂得如何在画面上印出不同的色彩,只懂得印好墨色画面后,根据不同色块的需要涂上不同的色彩。如现存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馆的中国敦煌飞天、千佛像、观世音菩萨像等,就是先雕版墨印以后再敷色彩的。这可以视作中国版印敷色的早期尝试。
1974年在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发掘出一批辽代雕版印刷品,其中的《南无释迦牟尼佛像》便是彩印的。这幅画被专家认定是以两套版印刷而成的,先漏印朱色,后漏印蓝色,这幅画像在雕版印刷史上极为重要,它开创了套版印刷之先河。以后到了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初期,套版印刷从开始的两套版发展至五套色,甚至多套色,技术上也已日臻完美。插图配上文字让读者赏心悦目,但用来专门印刷中国水墨画,就很难表现花鸟虫草、人物、动物及自然万象的丰富性。到了明代,有人进一步把每种颜色各刻一块版,因版片的形状各不相同,犹如饾饤(这是从前王公贵族用来祭祀的贡品,以其不规则的几何形而得名),故称作饾版。把不同的色彩分别套印在画面的不同位置,印出来的画面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精美绝伦。在给人以美好视觉享受的背后,包含着多少先人的智慧和辛勤耕耘的汗水。
到了明末天启至崇祯年间,吴发祥、胡正言天才的发明了“饾版拱花术”,灵活的将“饾版”和“拱花”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了古代印刷新的高度。所谓“拱花”技术,就是在经过“饾版”套色以后,在平面印刷基础上,在柔软的宣纸表面压印出凸起的暗纹,让画面产生浅浮雕效果。大大的提高了雕版印刷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吴发祥的《萝轩变古笺谱》、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以及《殷氏笺谱》。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鉴于民族传统画笺艺术的逐渐消沉低落,开始在京城遍访纸店,选择不同风格的艺术信笺,编纂了《北平笺谱》,由北京荣宝斋复制刊刻,装订成册。正如鲁迅先生后来所说:“三十年来,诗笺制作大盛,绘画类出名手,刻印复制颇精工,民国初年,北平新出者尤多隽品,山景短笺,意态无穷。”这部画笺成为近代诗笺艺术的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荣宝斋把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雕版印刷艺术和彩色“饾版”印刷结合起来,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木版水印”,它代表了我国雕版印刷艺术达到了另一个高峰。木版水印的作用主要是精确、逼真的再现原作,对于原作用笔的浓、淡、干、湿、枯笔甚至是水湮痕迹的把握,力求精准的表现出原作的精神,达到乱真的效果。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艺术的再创作。20世纪50年代北京荣宝斋复制的五代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堪称绝后之作。耗时达八年之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雕版多达三千多块,复制出三十五幅作品,如此繁复的作品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代表了新一代雕版艺术的水准,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雕版印刷史给我们展现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无数劳动人民不断挑战自我,前赴后继,吸取前人的经验,尝试新技术。
面对祖先留下来的这笔宝贵财富,传承、发展、延续面临着众多困难。当今木版水印正处于低谷,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这种费时、费力的高雅艺术,其价值还不为人所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在吸取先人经验的基础上,摸索一条中国传统雕版印刷的发展出路,在此暂称之为“中国传统水印版画”,就是以制作木版水印的娴熟技巧,创作出中国特有的版画形式。
传统水印版画进入展厅,尺幅可以相应扩大,这样就可以以艺术的形式传承这门古老的文化。其表现形式远看像中国画,近看却是水印版画,且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浅浮雕的暗纹,也作为精美的工艺品和艺术收藏。当然要形成气候,尚需要一些时日。培养一批水印工作者是迫在眉睫的,只有政府、社会给予足够的支持,中国雕版印刷才能走出低谷,在今后的日子里散发出惊人的光芒,而我们也会无愧于祖先。东方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同日本的浮世绘,它已成为代表日本在世界上的一种文化符号。而作为浮世绘鼻祖的中国,更应当将中国传统水印版画发扬光大,把木版水印从简单地复制名画中解脱出来,将传统文人的趣味融入当代中国传统水印版画的创作中。
黄小建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