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艺术的落后现实和其进步机会,又是一币之两面。正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才使我们有条件认识到它的理论落后或不合时宜的一面。而其卓越成绩也主要体现在跨学科理论探索方向上。也就是发生在诸学科之交接和互动的地段上。抽象艺术及其实验性艺术,实际上在这些“跨学科地段”发生的学术理论变革,恰恰是现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进展部分。令人感到矛盾和遗憾的是这些重要学术进展特别是理论价值较高的进展,往往又是体制内各学科主流所不够了解的。抽象艺术不同于具象艺术,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综合性的知识储备,这一点往往不为学科主流所知悉。新兴的抽象主义,又往往不为“老派”专家或属于旧时期的专家们所理解。所谓“第三空间”抽象艺术,不仅是感性的认识,更多的是理性的。此理论部分,如认识论和方法论都与传统的学科艺术不同,这正是当代艺术在在创作和理论发展中变化最大`最应加以重新研习和重视的部分。
从“后现代”重返“现代主义”的重要性,还远远未被中外批评界那些坚持各学科本位主义的学者所认识,按照写实主义长期沿用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习惯,都会被学科同业认为是唯一正确的方向,政治波普曾经革命性地冲出了这个藩篱,但是对于抽象艺术的灵性空间还是很少有人理解,因此,抽象艺术家面对的是时代性挑战及其自我革新的任务。
我本人因为是“非科班出身”的独立研习者,所以在新时期不受学科本位主义约束,数十年来,反而幸运地能够自由地面对学术问题本身。从一九九四年考察西方,接触国外资讯起,就立即跨入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科学学科理论发展和现代主义发展的新潮流,并认识到它的重要时代意义。
80年代如果说是我投入实验艺术学习和研究的时期,90年代则是我将跨学科实践扩大到跨文化方向的时期。进入21世纪,则是我朝向人类多维现实,印证学理的时期。对我个人而言,通过做展览、发表文章、召开研讨会,在圈子内,也就自然会有“学际摩擦”和“人际摩擦”。新时期,三十年的创作实践之学术生涯,是与新时期新型人文科学理论同步研究的。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应该陌生的概念:学术心术学,用于创作抽象画是一种心法。心法来源于心正。心正是要你在人已之间“心术”端正(面对人利用,排斥,独霸,掩美,剽窃均为其反例),这一点直接关系到中国当代艺术前进的根本条件,20世纪80年代大家一窝蜂地追逐西洋,是为了“求真”,还是为了“争比”?如系前者,就较易做到“已欲达而达人”,而不是在学术活动和人际关系上随处搞小动作,结果新知新学成为争名逐利的手段。今日情况亦然。外国人一切靠外在的“法制化”,我们则不妨在特定层次上认识孔子所言“民勉而无耻”之旧义。这个有关心术问题的“祖训”实际上已经关系到人类人文科学,艺术现代化革新之根本:学术实践是为了“共同求真”,还是为了各自变相的求“荣华富贵”。今天全球商业化大潮弃传统人文价值于不顾,纷纷倡导“恭喜发财”,也就成了全世界公然鼓励追求违孔的“名利”二字,其心其术也就更加易于导致在学术界鼓励党同异伐和唯胜是求了。
本作品集的主要部分是十几年来我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神关系的反思系列,概括之题名为“灵空”,即个人性的灵性心理空间。旨在新时期要更加警惕学术权威性意识和学术偶像化惯习。我们大家都是学术集体事业上的“开始者”和“探索者”,我们的最高信仰,都应该是针对于理性、真理、理想这样的“一般性理念”,而不必将其动辄附着于诸个别实体。虽然我们的直接目的是提升本国的艺术学术事业,其参照范围和更高目标相关于全人类的艺术学术事业。如何检视现代,也应如何检视古代;如何检视中国,也应如何检视外国。现代由于历史的偶然性,“落后的”现当代艺术界,突然有可能承担起,不仅在本国而且在全世界,参与开创现当代艺术新局面的时代重任。这是我们在表面上不利的客观条件下,被命运“辨证”加予的神圣民族使命。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就是在逆境中奋起与升扬的“勇者精神”我愿以此与有仁者共勉。
2008-10-9
于北京环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