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寻觅——“向内—康海涛个展”

夜色下的寻觅——“向内—康海涛个展”

夜色下的寻觅——“向内—康海涛个展”

时间:2009-04-11 09:59:54 来源:

评论 >夜色下的寻觅——“向内—康海涛个展”

文-夏彦国
 
 
康海涛  路口  纸板丙烯  122×182cm  2008 Kang Haitao  Crossing  Acrylic on Paperboard  122×182cm  2008
 
 
康海涛  路边的房子  纸板丙烯  92×240cm  2007 Kang Haitao  A House by the Road  Acrylic on Paperboard  92×240cm  2007
 
 
康海涛  路  纸本丙烯  108×66cm  2002 Kang Haitao  Road  Acrylics on Paperboard  108×66cm  2002
 
偏锋新艺术空间于3月份低调搬迁新址到798艺术区,并以青年艺术家康海涛的个展作为开幕展。将画廊的地址从草场地搬到798,其实已经让艺术界的人士感觉到“偏锋”的咄咄逼人。“偏锋”这几年一直以学术展览为主,尤其是“A+A”联展持续不断的策划至今,每次都有新的面貌呈现给观众,也因此确定了“偏锋”在画廊界的身份和位置。
 
于上月20日开幕的“向内——康海涛个展”,展出了康海涛自1999年至2009年的作品,展览将持续到4月19日。这次展览是康海涛近些年作品的一个总结。在青年艺术家中,康海涛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去年我在韩国首尔的"WATERGATE"画廊策划的“看不见的青春——中国新锐艺术家展”中,康海涛也是参展艺术家之一。之所以喜欢他的作品,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他的人,二是他的作品。艺术源于艺术家之手,换句话说,艺术是艺术家思想的焦点呈现。熟悉当代艺术的人都知道四川美院为中国艺术界输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也是这些新锐艺术家活跃了当代艺术的发展。但客观来说,四川美院的很多艺术家容易陷入到对“符号”的迷恋中,使得艺术的目的性过于明显。只有少部分人执著于艺术本身,为了自身的艺术在创作,康海涛就是代表性艺术家之一。康海涛对自己的作品非常苛刻,每年创作的作品不足10幅,尤其是近作比之前更显理性。作为青年艺术家,他并没有将题材指向当下主流文化,而是如这次展览的题目中提到的一样,作品是“向内”的诉求。尤其他对夜色的描绘情有独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矫揉造作,看不到浮躁,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在他近期的作品中,我并不认为他作品是安静的,而是充满生机的,看似是傍晚的景色,却融进了艺术家更多的思想,这让我想到顾城说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在康海涛的作品中,很多观众或许忽略了艺术家自己才是作品的第一个观众。他用细腻的笔触将思想诉求于大自然,而且是昏暗背景下的自然,更有意思的是在他的作品中,只有自然没有人物形象,在我看来,每幅作品中都有艺术家自己的身影隐匿其中,那是艺术家另外一个理想的自己。
 
此外,当代艺术界流行“混场子”,艺术家需要不断出席一些场合来宣传自己,而康海涛和他的作品中表达的一样,向内不向外,很少看到他在展览开幕式上出现,我想这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和自信的表现。用偏锋负责人和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王新友的话,“在众多中国青年艺术家中,康海涛拥有同夜晚一样的质朴和冷静”。
 
09年4月8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