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懿:《华丽与虚空之中国山水》油画
卓克:你好,据我们观察在当今抽象艺术界你的作品已经备受人们关注,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你精湛、过硬的技法撼动了大家,再就是画面的感染力,还有就是你年轻,80后就已经有如此功力、境界;据说很多人把你的作品和赵无极老先生的作品相比较,我们特别好奇你以前的作品主要是以人物为主,是什么原因让你有了画抽象的冲动,完全改变了画风,而且这么快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的?
王相懿:呵呵,以前一直是在画以人物为主的画,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将内心的情感包括受外界影响后的情绪、感受综合表述的方式,这种表述的方式是隐晦的,也不是一种集体性的通感,是纯粹个人化的,只有一部分人能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味、意义,这种手法现在看来只是一种“小我再现”。后来我尝试了综合材料,做了一些装置作品,逐渐开始关注自身之外的更多的东西,如何从具象的、小我的、再现的形态中抽离出来进入到一种抽象的、大我的、表现的状态中,如何用现有的技法去表现神秘的、广袤的宇宙境界以此产生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也就自然而然地凸显、横亘在我的面前,引发了我的思考、促使了我的实践。
卓克:你觉得这种转变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特殊的意义?
卓克:你觉得这种转变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特殊的意义?
王相懿:这种转变从表面上看也许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改变,但事实并不如此。近一年多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生活中,意义问题对我们来说并不成为问题,意义的意义就在于经由具象、符号等各种形式,以或显或隐的方式,始终指向人的存在。艺术作为一门技艺它不仅要以精湛的技巧去再现一种美,更要以精湛的技巧去表现一种悠美、深邃的境界;艺术活动或审美的基本特性是指向一种理想境界,给人以精神满足,它是对现实的提升,是一种务虚活动,旨在使人的精神超越现实中各种功用、名利的束缚,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
卓克:有评论家说你是“中国灵性抽象艺术”的重要探索者,开拓了“灵性抽象艺术”画风、画路。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有何切身感受?
王相懿:记得理论家张羿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些话:“灵性艺术是真正的后现代艺术,与丹托‘后历史’艺术的死亡本质完全对立,灵性艺术意味着艺术的重生,是艺术史发展的必然方向。从玄学到灵性,从形而上学到神学(信仰/宗教)的转变,是中国抽象艺术获得新生的唯一路径。抽象艺术转向灵性并不是让艺术再度成为宗教的奴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本体的回归。这一具有思想史意义的彻底转向,将使中国抽象艺术成为真正的普世性艺术。中国艺术的整体变革也有赖于这一过程的完成。中国抽象艺术的突围之路,不是重返现代而是开创真正的后现代。”我觉得他说得很好,也许正如张先生之言,对灵性艺术的探索与追求是中国抽象艺术的突围之路。有艺术家说过我是“属灵”的,事实上我对一切神秘、梦幻的事物、场景有着一种莫名的迷恋与好奇;所以我的画面呈现出来的大多是一些神秘、梦幻的氛围、空间,广袤、空旷的域魅、场景。
卓克:如何看待当下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状态?
卓克:如何看待当下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状态?
王相懿:中国的抽象艺术包括艺术家整体来讲一直处在一种无序、分崩状态,中国画抽象画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理解抽象的真正意义,只是盲目的跟随西方的趋势走,这是完全要不得的,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文化背景、艺术积淀不同,心理结构、精神状态也不一样,那些东西是学不来的。就像很多学极少主义的,把画布一涂就是一张画,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意义何在。
卓克:你认为真正的抽象绘画应该是怎样的?
王相懿:我认为真正的抽象绘画应该具有这么一个特点:画面本身的构成要和作者真实的心灵传达相互杂糅然后形成共同体,无论单取哪方面都不能成立。也就是说,从画的表面构成、形式感来讲,是非具象的、抽离的、概括的;从画面所传达的意义、内涵上讲,是作者真实情感的宣泄、表达,非刻意造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技术层面,必须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否则画永远不会耐读、耐品,抽象绘画的魅力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巧和思想的完美结合。
卓克:对未来的中国抽象艺术你抱有信心吗?
王相懿:当然!我很有信心。当前的中国抽象艺术界很活跃,相应地凸显出一批具有高水准、重量级的艺术家,我相信这种技艺和思想完美结合的、高境界的艺术形式很快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