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修平《救赎》196×196cm
一、
同科学一样,创新和创造,永远是艺术的生命所在,中国画艺术不能永远呈现出农耕时代的面貌。否则,就会走入上世纪80年代李小山所说的“穷途末路”。“水墨”一词相较于“国画”,正在以更为开放和灵活的姿态,不断地探索着绘画艺术的新道路和新天地,一度产生包括“抽象水墨”“实验水墨”“都市水墨”在内的众多称谓。虽然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他们无疑代表了中国画家中一支探索前进的力量。
在很多人看来,秦修平作为中国当代水墨界的中坚力量,在娴熟地运用笔墨之余竭力探求传统经典与当下现实的关联与融会,他手中的毛笔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时代的每一寸神经。
2014年末保利秋拍,秦修平《救赎》拍出126万多的高价,远远超出45万到65万的估价,被人视为拍卖会上冲出来的一匹黑马!其实这并不意外,而正是当代水墨艺术和市场觉醒的体现。很多人感到意外的原因,是出于对画家的身份或者说身价进行的估判,并不是基于对其绘画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价值的考量。
二、
秦修平的作品《救赎》,延续了艺术家以往笔下颇具特色的“胖子”形象,采用西方浪漫主义油画经典图示,表现了艺术家的深沉思考。李抗评述说:秦修平将那些看似高大,强壮有力的胖子作为水墨创作的主题,艺术家似乎也在用艺术的创作方式来审视自己,审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真的那么强大么?《救赎》这件作品让人想起了经典绘画作品《梅杜莎之筏》的画面隐喻,一群虚胖的人带着群体性的迷惘,漂浮于无边的水面。画家对于当下社会的反思,体现了其对于人文关怀的一贯创作主线。此件作品也是艺术家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市场上水墨作品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秦修平是用执著与才情雕琢笔墨,描绘了一个现实世界的黑白空间,涌动缠绕的笔墨凝聚了时空,其中赤身坦露的人物,被置于黑白两色中直面肉体和灵魂;画家用生动而夸张的个性化笔墨语言,真实地剥离人世的浮华与虚无,不仅形成了个人鲜明的艺术风貌,更重要的是,他营造了能够引人深思的艺术境界。
走向新的世纪,收藏家也在不断实现着新老交替,一批年轻的70后、80后收藏家,面对同龄的70后、80后画家,能够进行更顺畅的交流沟通,对于当代水墨也能够更快地接受和认可其价值。而秦修平作为年轻一代新水墨艺术的领军人物,具有鲜明的水墨面貌,浓厚的水墨气息,以及饶有深意的水墨形象,必然会首当其冲成为新时期艺术收藏的焦点。
三、
古代的书画作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罕见,就是近现代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等名家的作品,也是量少价生,难得一见。市场流通量的减少,造成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后果是,收藏家群体的放弃与退场,另选具有收藏希望的画家,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希望的画家作品,才是藏家可以追逐的目标。
现代日益发达的造假作伪技术,几可乱真,防不胜防,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挑战,而当下收藏群体鉴定艺术真伪的技术水平,并没有获得相应提高。这样一来,收藏古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名家艺术品,就要直接面对的作品真伪的巨大风险。
不妨回顾一下那些拍出天价的古代和近现代艺术品,几乎每次都伴随着对其真伪的质疑和争辩。2002年嘉德公司春季拍卖会上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拍出了2530万元的高价,中贸圣佳2002年秋季拍卖会上米芾的《研山铭》以2999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两件“天价”作品所引发的真伪争议至今未休;2003年又有一幅被描述为晋代书法名家索靖《出师颂》出现在嘉德国际春季拍卖会上,被故宫斥以2200万巨资购得,再次因真伪问题引起业界哗然;近些年来米芾的《研山铭》、黄庭坚的《砥柱铭》以及苏轼的《功甫帖》,虽然都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同样每次都是引起轩然大波!近现代名家作品,由于画家离世也同样会有赝品层出不穷,肆无忌惮!
在这种情势下,藏家将目光引向当下在世的优秀画家,特别是年富力强、创作力旺盛的年轻画家,不仅有效规避了伪作赝品的风险,而且具有更大升值空间和潜力。于是类如秦修平这批优秀的年轻画家,开始受到藏家的青睐!一方面,他们创作出一定数量的艺术作品投入社会,充实市场,也是在用艺术劳动创造和生长着艺术价值,在良性的市场流通中,艺术作品也具有培育收藏群体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修平等优秀画家的艺术,能够代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千百年后的人们再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依据。
因此,画家秦修平的作品《救赎》,救赎的也许不仅仅是新水墨艺术及市场,还能引起我们对于救赎艺术本身的系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