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作品
小者,妾也,偏房也。李文亮喜欢纳小收"妾",却是堂堂正正地迎进正房,供着养着,把玩不已。让我等不得不佩服。
古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凡做大事者,必善待小。说好说,真能够把小事做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胡冰心在武汉商场的时候,有句名言写在墙上:把微不足道的事情做得完美无瑕。故成大业。李文亮善于做小成,积小流而成大海者也。
纳小件而品大雅
就像李文亮说的,收藏开始原本是有钱、有闲的"知识分子"的风雅事情。这两年,在众多媒体**下,收藏成了与股票一样的投资渠道,大把的金钱开始涌向收藏,这里面有暴发户的金钱,有腐败的黑钱,也有劳苦大众的血汗钱,他们从平时牙缝里挤出的钱,自以为是地做起投资的"生意",结果跟股票一样,全都傻了。
收藏者喜欢玩大的,青铜、官瓷、名画、佛头等等,对于小玩艺都不屑一顾。而李文亮却独独偏爱收"小",自己深知古玩水深,好古多年,也只是依岸打鼓。不碰"国宝",却一门心思纳"小",商人不正眼看的,做假者不屑一顾的,他却当成手心里的宝,请回家,与她交心对话。用他的话说:"她滋养我,我供养她,朝夕相处大家都不委屈。"人家纳"小"都是住偏房,李文亮喜欢纳小收"妾",却是堂堂正正地迎进正房,左陶右姑,供着养着,乐哉悠哉。
东西虽小,但李文亮却能够从小中品出大雅。四位从不同地方请来的黄白釉人物立俑,只有手指的大小,却让他品出历史的味道;一把北齐青白釉茶盏,高不过六公分,却让他品出老窑磁味道;两方小砚,直径不过9公分,不到半公分厚,却让他品出澄泥的芳香。这种出于对文化的需求而收藏者,看重的藏品背后文化营养,文化人有一种超凡的以小搏大的能力,只要你打开一扇门,他就能窥出你的全貌。
积小识而成大学
一个拥有开放的胸怀的人,是善于学习的人。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李文亮善于学习,能够"怀着一颗虔诚与敬畏的心体味传统,'以史为鉴',用历史这面镜子照见自己,至少让我们除了'笔墨'这点事情也不至于一无所知。"艺术家的成就不取决艺术本身,而取决于他的综合学识,如果不是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哲学家,××也不会写出那么洒脱的书法;如果不是建筑师、诗人、画家,米开朗基罗也雕刻不出那么多传世的佳作。积小识而成大学者,就善于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学起,把爱好当成学问去研究,爱一行,学一行,通一行,最终成为能够通晓大学博学者。
吴悦石先生说:书画虽小道,然其涵盖社会人生。故可以补正史之不足,笔墨之特殊表现,大可以观道,小可以观心。微妙法门,千年之下,愈见其盛。
善学者能够以小求大,李文亮先生从翰墨入手,苦心经营,不断拓展自己的根据地,涉及了书画、收藏、文学、传媒等众多领域,每开一扇门,都是一个世界,而能够把众多的门道归一的更是了得。
李先生喜欢梁启超的话:"学问的乐趣总是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进去"。山西盛产煤,在煤矿工作的人都知道深挖一点就是财富。其实,成功与失败就是一步之遥,再深入一把,你就离成功更近了。
当学习成为习惯,变成自觉追求,你会发现很有乐趣,就像李先生说的:"在乐趣中获取学问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儿。"工小画而登大堂现代艺术是为展览而作的,都是画大画的,动不动就是六尺丈二的,艺术家都忙于这样那样的展览、比赛,没有谁会想着我那六平方的书房可以配什么画,挂什么字。
很少有画家沉下心来临摹,张大千去敦煌,原打算只去2、3个月,结果一呆就是3年,3年期间他共临摹壁画276幅,这些画作对张大千的画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许多大画都是源于这些小画的。有个朋友,用一年多的时间,通临了宋人百花卷,十六米长,让艺院的教授都吃惊了半天。
李文亮执着地画着他的小画,这次展出花鸟画册,很有元宋水墨的味道,格调很高,有的就是按宋人百花卷用写意的手法画的,墨色清雅;花的出枝很有力量,叶梗和叶脉的用线很稳健有力,浓淡轻重都有了。
李文亮是块海棉,贪婪地学习古人,学的太杂,转道多师是汝师,应该没有直接的师承。后面的写意画用墨就不如工笔小画,走的黄宾虹路线,也看得到吴昌硕、齐白石、八大山人、徐渭、陈淳、霍春阳的影子。其实一个学画的能学一个人,到了乱真的地步,在思变,往往能成大家。就像前面梁启超说的:"学问的乐趣总是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进去"。艺术学习就是一种情怀一种寄托,坚持下去总是一条路是通的.
其实,小画更难画,小画更讲究构图,位置的经营更为重要。李先生精于小画,更擅长小楷。册页上的款识很精到,笔画有力,结体疏朗,大凡工小画者字羞于见人,往往只是题两个字名,或者干脆只盖个印了事。而李先生的工笔小画则是一段段的款识,与画相映成辉。
作小文而论大道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文学家更牛得不行了,接着邓一光就在深圳发文集,成为深圳第一人。
现在形势好了,文人文思泉涌,网络上更牛,一根烟的功夫,就可以码7500字。领导更是能写,一个报告就是十几页,洋洋洒洒可以讲上几个小时。其实,文章不以长短论英雄,古汉语都不长,但讲的道理却明明白白。
可能是受收藏、书画的影响,李先生不喜欢作大文,兴之所至,或以小文记之,自然朴实,短小精悍,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守住城池》、《老窑儿》、《还活着 》、《都不委屈》、《承物游心》,这些小文,文虽小,却论的为艺做人的大道,给我们许多教益,也为《品逸》、《收藏家》增色不少。
当今是以小搏大的社会,就像深圳办大运会的宗旨,以小人物办大事、少数人办多事,只要有恒心,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