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田黎明 《都市人》
意为根据类别划分区域后赋予画面颜色。唐以后,水墨画逐渐成为文人绘画主流,于是有了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名的“运墨而五色具”的论述。“墨分五色”这一具有哲学思辨的绘画观伴随着整个文人水墨的潮流,在中国绘画历史中盘踞了文人画家观念一千余年,真正有关中国画颜色的讨论在这段历史中处于边缘而无力的状态。上世纪以来,许多画家在实践中探寻色彩在中国画表现中的可能性,突出表现的如林风眠、湖北重彩写意群体等,一时之间惹众人关注。但与此同时,问题也逐渐浮现——当越来越多的画家以色彩作为突破自我,突破传统画法的方式之时,“色”之于中国绘画其意何在?
展览作品:梁铨 《报春》
中国画的概念因地域之分而与西画相对应,但区别于西画的绝不仅仅是地域。我以为中国画与西画最关键的不同在于,中国画以及中国画家表达的是“心源”的图像,表达方式也极为主观。这才形成了中国画以“意”为根本的作画思维。表达的物像与表达的方式相对于最终的“达意”而言,都只不过是载体。“色”作为表达方式之一,在中国画传统里,也是极为主观的。青绿山水的石青、石绿绝非视觉所见真实山水的色相,工笔花鸟里的璀璨翎毛也绝非写实。“意”是表达目标,“雅”则是审美标准。与我同龄的画家大抵都有习工笔的经历,这使我深知使色作画需要克服许多技术上以及观念上的难题才能使色达意且同时致雅。而中国画的“色彩”因其本身的特性,相较于西画在表现空间、体量以及质感上又略弱一些,这种种限制使得中国画的“色”想要有所发展一直困难重重。
展览作品:钟孺乾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画家们纷纷响应号召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在今天看来独具特色的中国画。有趣的是,即便作画材料完全一致,中国画气韵却几乎丧失。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其在中国绘画史中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只不过,这也带给我思考,中国画的气韵究竟是何?我们又该如何在当代这样一个缺乏统一判断标准的时代前提下确定中国画应有的文化立场,以在人类文明中积淀中华文明?
展览作品: 胡伟 《春音》
“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经前三回“写意精神”、“笔法维度”、“文脉创化”,至今“色界变象”已先后历五年,提出四个话题,邀请了共四十六位在中国画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参与其中,未来相信会有更多话题提出,在一段时间以内这个命题都会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和挖掘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记录和梳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水墨面貌和精神,而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最终将要发现哪些才是真正属于中华文脉的“水墨文章”。
2015年春
武汉美术馆馆长
樊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