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艺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师、“白玉王”王声望
艺海循珍
本期艺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师、“白玉王”王声望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林琳
对于工艺师来说,既要珍惜好的材料,巧妙地运用它来塑造、更合适表现题材,又要把不那么完美的材料利用起来。
转眼间我从艺也有五十年了。还记得那时我高中才上了半学期,因为家里困难,4月不得不休学找工作,到了山西工艺美术厂工作。当时美术厂主要出口象牙、玉石、金银器、推光漆等,我被分到了玉器车间,学习打眼(即打洞)、拉钻等最基本的技术。当时的玉器车间还分瓶素、花鸟、人物、兽、杂项等小组,我就做花瓶等大件。
慢慢地,我也开始买加工材料了。那个年代我当然不舍得买好的和田玉材料, 从河南郑州的玉雕厂买回一些边角料,价格大概是1公斤1元,一次买一编织袋,有六七十公斤重,够半年之用。做出来的产品不乏销路,尤其是河南商丘很多玉贩子都是我的熟客。后来,我觉得做这种档次的产品利润不高,就开始买籽料。玉石商人每次背着一密码箱的籽料来,大概能有11公斤,价格大概是10万元左右。到了1990年左右,籽料的价格一公斤达3000元了,而现在价格更是“飞”了。好的料,更要在设计上下功夫,尤其是籽料要因材施艺,最大化地发挥材料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白玉追求玉的完美无瑕,但是世界上真正完美的玉毕竟是少数的,那些毫无瑕疵的还是难求。所以对于工艺师来说,既要珍惜好的材料,巧妙地运用它来塑造、更合适表现题材,又要把不那么完美的材料利用起来,利用设计把有瑕疵的部分去掉,甚至将有瑕疵的部分“变废为宝”。有时候我甚至想,一块材料往往因为有瑕疵,所以更加独一无二,因为它与众不同,它能够引发作者构思出绝无仅有的造型,往往成为一件绝品。比如最近我破开一块料,6块材料中有5块洁白无瑕,一块上面有三个黑点,两个深一个浅。很多人认为这块料废了,我却不这么看。我把它放在身边琢磨了好长时间,终于构思出自己满意的设计,我把前面深的黑点做成一条龙的眼睛,因为颜色够深,所以雕刻出来有透视感,淡的黑点是后面另一条龙的一只眼。雕刻出来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我相信会是近期最满意的一件作品。
人生的机遇就看每个人能不能捉住,我很庆幸自己捉住了当年的那次机遇。如今我已经60多岁了,我常常想如果老了每天只能待在家里数钱是一件很失败的事,如果能留下一部分自己不同阶段创作的作品,每件都有一个小故事,等到家里来了亲友,都可以拿出来展示、讲述、回忆,才算是老有所乐,不枉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