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日常生活的通草画作品
“通草画”见证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专家建议 收藏宜选题材好画工好品相好的作品日前,《广府旧事——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画中的城市生活》展览在广州博物馆开展,共展出了50多件(套)描绘19世纪城市生活的通草画作,呈现了一百多年前广州市井百态、居家生活、水城文化、节庆民俗等风貌。
通草画自19世纪随着中外频繁往来的商贸流通在广州兴起,一度被誉为“中国风物的手绘照片”,后由于摄影术的发明以及难以保存等原因,至今留存的数量较为稀少。有关专家表示,通草画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中中西方交流的见证,具有较好的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入手时要特别注意挑选品相、题材和画工等方面均较好的作品。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实习生 曹紫旖 通讯员 林漫懿◎亮丽轻便
东方风情的中国“名片”
通草画是广州地区特有的商业绘画品类,它的兴起与当年西方国家与中国密切的贸易往来相关,也见证了广州作为通商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
有关资料显示,18至19世纪,中国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大量出口,在西方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前,来中国游历或经商的西方人迫切希望能将自己在东方的所见所闻生动具象地带回本国,在这样的需求下,通草画成为还原美丽独特东方风情的载体。
据了解,通草画是一种用水彩颜料在植物“通脱木”茎髓制成的通草片上绘制的绘画,通草片又轻又薄、接近半透明,经光的折射,色彩亮丽。“这种天然的植物纤维,使水彩的颜色可以牢固持久,且成本低廉,因此成为当时广为采用的画纸。”粤海第一关纪念馆业务部主任易琳介绍,“而且由于通草的树茎尺寸有限,故而通草画十分轻便、小巧,外商容易携带。当时西洋画纸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高昂,相比之下通草画大受欢迎,风行一时,几乎家喻户晓。可谓是当时广州乃至中国的’名片’。”
◎中西合璧
海上丝路往来的见证
“在通草画中,人物和生活场景成为最常选用的题材,是反映广州口岸风情和市井百态的历史记载。这些通草画的内容涉及中国当时各行各业社会百态、节日庆典风情民俗、茶叶丝绸瓷器的生产和销售等,可以生动直观地介绍广州的风土人情。”易琳说。
据悉,通草画多为外国商人定制的外销画,画匠们多集中在十三行一带,由于大量出口需求,进行了大批量绘制,卖给各国商人。当时,画匠们受到西方画的影响,又为响应西方商户需求,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西方的绘画特点。同时,又结合了中国的本土风情,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中西合璧,大多生动有趣且细腻传神,深受欢迎,后渐渐成为西方人的收藏品或相互馈赠的佳品。
“通草画在19世纪广州的中外经贸以及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中西交流的桥梁。”她补充。
这也得到了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秘书长方华锋的认同,他表示,除了收藏和做礼物用,在清末,通草画还是西方国家了解广州的风俗习惯和真实写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如同一本历史书,翻阅它们,能让你了解到更多那个时代的不为人知的事。”
◎数量稀少
收藏价值较高
至上世纪初,随着摄影术的兴起、通草画难以保存等因素,通草画制作和销量大幅减少,并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又由于当时通草画大量用于外销,广州城内人知道通草画的较少,收藏有关画作的藏家就更加稀少,在国内甚至难以见到。
由于稀少且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其价值逐渐被收藏界挖掘,“早在2001年,上海曾拍出两张通草画,成交价格就在两万元左右。现在品相和题材较好的,价格能达数万元左右。”
方华锋说:“近年来,通草画行情上涨的原因一是纸张原材价格较昂贵,加上留存得不多,目前这种绘画技艺和画匠也并不多见。”据了解,目前光是通草的价格,每公斤单价就要近200元,有的甚至将近500元。而有资料显示,早在2013年,通草纸从年头每斤220元升至年尾每斤360元,一年间价格上涨了64%。
“另外,因为受到通脱木本身茎髓大小的限制,越大张的通草纸越珍贵。”他建议,通草画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感兴趣的藏友可以入手收藏,但由于纸张薄脆不易保存,藏家要注意选择题材好、画工好并且品相较好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