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万里刻熊松泉用印三方
◆ 袁邦彦
篆刻自秦玺汉印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千百家的探寻摸索,终于从一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雕琢技术,逐步演变成了一门与书法、绘画密切相关的,通过利用中国古代文字来表现美的大宗艺术门类。而纵观元代以降的篆刻发展,文人治印如同创作书画一般,除掌握基本技巧以外,其文字美皆源自学识与修为,绝非市井间工匠所能企及。
这一现象在晚清民国期间达到顶点。于是诞生了一批诗、书、画、印皆精的文人墨客,文人治印追求印外求印,通过书、画中汲取养料,以求更高境界的美。彼时社会文化氛围甚浓,画社、印社、美校林立,书画家、篆刻家多有来往。他们于坐席间谈笑风生,于雅集中通力合作,更是经常互留作品,以表达彼此投缘之意、欣赏之情。近年金石篆刻拍卖中明清流派印,市场走势堪称节节攀升。2006年秋西泠拍卖首次印章专场,一方方介堪刻张大千“潇湘画楼”印在当时拍出了99万元的天价,在印章市场并不火爆的当时堪称奇迹;2011年春朵云轩“金石缘”专场一方清闵钊刻“虚谷”印经多方竞价,最终以60万元的高价成交,传为佳话。此次朵云轩春拍“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有一批名家刻书画名家印,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篆刻与书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格局,颇为难得。
陈师曾(1876-1923),又名衡恪,著名美术家、金石篆刻家、艺术教育家。寿石工(1885-1950),浙江绍兴人,名玺,寓居北京,工诗词、书法、篆刻,均自成一格,喜藏古墨。二人于1917年共同创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又都是书画印全才,印外求印的典范,必是惺惺相惜,多有来往,此印更是著录于陈师曾《染仓室印存》,为其一生重要的代表作,后又多次权威出版。陈师曾的篆刻学吴昌硕,又从汉铜、鼎彝、砖瓦、陶文等古文字中广泛汲取营养,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篆刻笔姿刚健婀娜,拙中见巧,于古朴中富灵秀之气。此印高迈纵横,虽师缶翁法亦仅在不中不远间,不以形似为故,简率中天趣流露,亦巧亦拙。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堪称典藏级的篆刻佳作。
马万里(1904-1979),原名瑞图,字允甫,又字万里,江苏常州人,杰出的书画篆刻家、美术教育家。绘画以花鸟闻名,篆刻传世作品甚少,却是他最得意的一门技艺。他博宗文字学,尽读《说文解字》,参解古彝款识、殷墟契文以夯实根基,从汉印入手,兼师近代诸家。徐悲鸿称其“治印尤高古绝俗”;邓散木赞他的印“尊锲大佳”;吴湖帆誉其治印譬为“珊瑚碧桃”;张大千亦曾为马万里刻“不犹人”白文印一枚,称其篆刻功力卓然超绝。解放前后为军政界名人如宋庆龄、李济深、白崇禧、黄旭初、李品仙、刘斐等均刻有印章。此次有三方马万里作品即其为著名海派画家熊松泉所刻。熊松泉(1884-1961),名庚昌,字松泉,江苏南京人,寓上海。擅绘山水、花鸟、人物,俱臻佳妙。能以左手作画,尤擅走兽,享誉海内。所绘狮独称於时,与张善孖齐名,人称“张虎熊狮”。此三方印材质为牛角冻,对章钮工精妙,一派晚清林元珠遗韵。马万里篆刻亦刀法精妙,以汉印入,布局含蓄稳妥、平中见奇。此三方印印面分别为“松泉左腕”、“熊氏庚昌”、“松泉居士五十后作”,皆尝见于熊氏书画作品中,为其常用作画落款之印也。可谓名人刻名人用印的典范,极具文博价值。
此外,方介堪、叶潞渊刻高野侯自用印,徐星州刻蒋东初用印,朱复戡、金铁芝刻俞语霜用印,陈定山用印等都是来源可靠的名人刻名人用印,文化内涵极大,值得藏家关注。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