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丝纹并非判别田黄石的惟一标准

萝卜丝纹并非判别田黄石的惟一标准

萝卜丝纹并非判别田黄石的惟一标准

日期:2015-07-07 10:47:29 来源:北京商报

收藏 >萝卜丝纹并非判别田黄石的惟一标准

  


  上世纪70年代起,我在北京萃文阁这座驰名中外的艺术殿堂从事书法篆刻工作。每天上班就是刻石头和写字,当时,在寿山中刻得最多的就是峨眉和高山,时常还会刻到芙蓉、善伯、杜陵坑和荔枝冻。说句泄底的话,刻了这么多年石头,至今只刻过一次田黄石。现在我还清晰记得田黄石雕刻时的感觉:刻起来很滋润、刀走起来很舒服。当时雕刻的内容是元朱文,心情很激动,我觉得能刻过田黄石已经很幸运了,因为田黄乃祥贵之物,稀世之宝也。
  我的恩师,著名书法篆刻家徐柏涛,曾经在田黄石上刻了一对“十全十美”的印纽,后来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有句老话叫“一两田黄十两金”,这应是清末民初的事儿了。到了如今这“疯狂石头”的年代,田黄非常少见了,更别说刻了。目前田黄石的价值是按克计算,估计没人舍得刻,刻一次就损失一些重量。
  我听福建的石农讲过,解放后“文革”前,谁家要是挖出一块500克以上的田黄,就要在全村大排筵宴请客三天,像过年似的。田黄的产地,在距福州100多公里的寿山乡边的一条小溪上,其实就那么方圆一公里大的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寿山乡也因出田黄而出了大名。多少年来已经被翻挖无数遍了,到今天早就挖不到了。现在,持有田黄的藏家,谁也不愿出手,都知道田黄的价格比房子增值快,房子有涨有涝,田黄有涨无涝。
  尽管寿山石有100多种,但萝卜丝纹是寿山石的一个基本特性,有灵性的寿山石都应带有萝卜丝纹,它潜藏在石头里面,渐渐地折射出来。有萝卜丝纹的就招人喜爱,行话叫有灵气儿。田黄是寿山之王,必带之。
  我曾经把掉在地上摔坏的寿山石用蜡锅煮,意在用蜡慢慢渗透到裂痕中去,使其不再继续裂下去,同时也掩盖掉那些细小的裂纹,行话叫“煮蜡”。然而我意外地发现,被煮过的寿山石颜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颜色变深了,越好的石头变得越深,也有的竟变成了深黄色,与田黄石很像。
  后来,遇到福建石商时,我把这件事讲了,他们笑着说:我们也听说过有人用荔枝冻、高山冻放进高温锅里蒸,然后再加上药水泡就可以冒充田黄,里面的萝卜丝纹清晰可见。
  其实,上品的杜陵坑本身就酷似田黄,萝卜丝纹清晰可见。还有,连江黄、鹿目田、牛蛋、甚至好的高山巧色等,它们与田黄石的外形也不相上下。酷似也好、貌似也罢,但它们却不是田黄,它们都不具有田黄石那种特有的高古和尊贵。只有见得多了、时间久了,慢慢地就能鉴别了。
  再有,就是我劝大家要少看图片多看实物!图片不可信,同时很容易使您的眼睛走偏,谬趣成痼,无药可医。
  现在,出现了据说是外国的“田黄石”,我看了确实很漂亮,也有萝卜丝纹,价格也不贵。我说,“田黄”与田黄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新一老、一轻一沉。其实,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田黄的敬仰和向往。田黄少见了,能见到“田黄”也是好的。
  所以我说:田黄石必须要带有萝卜丝纹,没有萝卜丝纹的肯定不是田黄。反之,带有萝卜丝纹的不一定是田黄石。不能用萝卜丝纹作为判别田黄石的惟一标准。
  作者系著名书法篆刻家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