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语新承:白磊白明作品展开幕

瓷语新承:白磊白明作品展开幕

瓷语新承:白磊白明作品展开幕

日期:2016-01-21 10:52:55 来源:新浪收藏

展览 >瓷语新承:白磊白明作品展开幕

  2016年1月16日下午,由璟通艺术中心举办的“瓷语新承——白磊、白明作品展”在上海隆重开幕。开幕现场著名艺术家白磊、白明、陈家泠、上海油雕院院长肖谷、璟通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熊景兰先后致辞。本次展览到场嘉宾有著名画家王劼音、孙良、王天德、蔡广斌、陈建辉、陈强、《梁祝》作曲者陈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国荣、黄浦区商务委副主任周洪琪、意大利领事等。展会由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阎华主持,现场气氛热烈,来宾与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开幕式圆满成功。

开幕嘉宾合影

著名艺术家陈家泠致辞

上海油雕院院长肖谷致辞

艺术家致辞

艺术家致辞

著名艺术家王天德和璟通艺坊熊景兰

孙良、白明、熊景兰、王秋伟、康文峰在白明作品前

白磊展览作品

白明展览作品

白明作品局部

白磊展览作品

展览一角

  中国线性与意象的“china”表达

  文/康文峰

  “china”是中国和陶瓷的英文词,也是“昌南”的谐音。自古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就是“china”,陶瓷自然也成为中国的一个形象符号。同时,陶瓷起源于中国,陶瓷釉面如玉的审美追求,也是中国先民自古尚玉文化的一种民族延续。陶瓷就是中国的代名词。

  中国艺术从象形文字符号开始,逐渐从象形、会意、指事,到书法和绘画的笔墨书写性,线,是东方美学中人与自然感化的心迹留痕,成为中国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六法“骨法用笔”之线条、线法,终成“气韵生动”之意象、意境。

  自然的、诗意的、朦胧的、洪荒的、氤氲的、意象的“大象无形”,也成为中国古人最初对人与天地自然的一种哲学审美观。

  线性与意象,避不开的中国艺术宏观特性,在中国水墨绘画艺术领域的具体探索中成果丰硕多样。而将线性与意象,从传统文脉延伸到现代形式,结合艺术家亲自制作的陶瓷器物,并以釉色的水墨性进行创作,在当今,可能艺术家白磊和白明兄弟俩,在这个领域,做了更持久的研究和创作。

  此次由璟通艺坊主办的“瓷语新承”白磊、白明作品展,所选两位艺术家陶瓷艺术作品,和以往中国工艺美术瓷、书画家画瓷不同,白磊和白明兄弟俩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以艺术而非工艺的视角,从笔墨的写意描绘,展开他们陶瓷材质作品的艺术创作。这种创作,首先是从对泥土与火的理解中开始,即陶瓷器物的形质气象,如何与笔墨书写的绘画意味,能更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白磊作品,是将自然化境在器物上的诗意氤氲意境,通过陶瓷釉料的绘画和土与火的自然涅槃,创作出眼前是星际,掌中有天地的意象风景。意境幽远,艺韵丰厚,启发每一位观者感受到自然宇宙的各种不同奇异幻境。

  白明作品,是线条的自然游走,从自然秩序到自由书写,在饱含生命之水的灵动线条里,勾勒或渗化出自然生长的轨迹。现代性十足的线性笔墨,不同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勾描,融入的是艺术家自我对自然的丰富情感和热爱。

  白明、白磊,一线一意,无论它是画在纸本上还是陶瓷上,都是不拘于一般工艺之匠气,不拘于一般书画之戏墨,而是将中国艺术关键之所在,融汇在中国关键之器物陶瓷上。在当今传统如何走进现代意识、走进当代生活的时代思辨之际,给中国的艺术领域和陶瓷领域,展现出更多想象的可能。

  “璟通艺坊”作为国内重要推广陶瓷艺术的机构,在不同阶段,关注、研究、推动新的陶瓷艺术趋势,在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走向中国现代艺术表达新的方向,此次又推出白磊、白明“瓷语新承”展览作品,承上启下,这也能看到他们对中国陶瓷艺术发展新趋势的专业判断。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