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天价收藏的假文物

那些年天价收藏的假文物

那些年天价收藏的假文物

日期:2016-02-23 10:32:07 来源:中国网

收藏 >那些年天价收藏的假文物

  近日,《三湘都市报》刊发了《10件著名的假古董和买下它们的冤大头》一文,列举了10件世界著名的伪造品故事,引发了不少关注。其实,国内文物收藏史上也发生过许多类似事件。在收藏已成为文化和经济投资新热点的今天,“全民收藏热”也带来了古玩赝品市场的风风火火。
  北魏陶俑事件
  说起国内著名的假文物,就不得不提到北魏陶俑事件。
  据人民网报道,1994年,一名专家在北京潘家园旧货交易市场闲逛时,发现了一批北魏陶俑,它们的形态从未现世,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北魏时期的珍贵文物,而且可能是前不久媒体披露的在河南被盗掘的北魏大墓里的陪葬品。
  专家们使用了考古中常用的高科技断代手段C14进行检测,发现这批陶俑在年代上与北魏完全吻合。中国国家博物馆还邀请了当时北京几乎所有的顶级考古学家、鉴定专家“过眼”,他们一致认可为真品。于是,专家申请拨专款、专项抢救性收购古玩市场上的“北魏珍贵陶俑”。
  不料,此后,类似的“出土文物”竟然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北京的文物市场,专家们感觉不对劲了,国家文物局为此事成立了专案组,调查证明:这批文物实为赝品,是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高水旺做的。
  当北京来的专家和当地公安一起来到高水旺家后,发现他们突击收购的那种“北魏陶俑”在高家还有数百件。一个河南的卖主道出实情:“蒙专家太容易了,无非就是掌握好胎、釉、型、工、旧这几个方面的诀窍。过检测关也不难,让陶俑坐坐飞机就行了。”实验证明,经过 X 线照射的陶瓷,每一秒钟会将釉面老化程度提早 200 年左右。而报纸上刊登的河南一座北魏大墓叫人给挖了的消息,实际上是从高水旺家买走陶俑又到北京去出手的掮客设的局。
  估价24亿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殓服的通称,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缕、铜缕。皇帝及部分近臣入殓时都穿金缕玉衣,用金缕和玉片缕结而成。
  2011年9月,随着商人谢根荣骗贷案进入二审,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播出《“助纣为虐”的古董鉴定》,曝光了天价“金缕玉衣”出炉的来龙去脉:法院查明,案件中两件被估价24亿的“玉衣”系伪造而成,伪造文物后,谢根荣出钱请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5位专家估出天价,然后凭借这两件“玉衣”取得银行信任,不但为之前6.6亿的借贷做担保,又获得5000万元贷款及4.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
  这5位国家级古董鉴定专家全都有着耀眼的头衔和光环,却被谢根荣的“评估费”所收买,为其出具了24亿元的虚假天价鉴定证书。
  这些专家的阅历和名头摆在面前,白岩松说:“我当时第一直觉就是,随便在马路上捡到一块石头告诉我这个价值一亿元,估计我会信。”
  宋瓷门事件
  “宋瓷门”牵涉的主要人物叫丁仰振,他是安徽省淮北市黄里村人,先是经营建筑业,后一脚踏进收藏的泥淖,所有的积蓄变成了一堆古董,等待时机出手。
  他曾以1600元的价格购入一个“从古运河挖出来的”长沙窑大执壶,后来,他持这一“壶王”公开现身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的赛宝大会上,当时,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杨静荣等4位专家一致认为“壶王”是赝品。丁仰振却坚称,自己的“壶王”是真品。
  2005年秋,杭州市大规模扩建南宋官窑博物馆,向社会征集藏品,丁仰振捐赠了包括“壶王”在内的 600 多件文物,其中大部分为宋瓷。当时,南宋官窑博物馆召集了4位文物专家赶赴淮北,对丁仰振捐赠的文物进行认证。现场的鉴定录像显示,专家们惊叹“壶王”独一无二,一致认定,“壶王”为难得的珍品,建议推一级品。
  南宋官窑博物馆最终放心地将这批文物收入馆中。2005 年 7 月,杭州市政府对丁仰振捐赠 611 件文物进行表彰,并决定奖励丁仰振现金 1500 万元。在此后的3年内,南宋官窑博物馆分3次将奖励款打入了丁仰振的账户。
  此次文物捐赠活动引起了巨大争议,虽然引起争议的藏品已在馆内公开展出,可真假“壶王”之争一直在继续。(据2011年10月《法律与生活》)
  “不打假”成为潜规则
  近年来,我国收藏品市场繁荣,玉器、陶瓷等藏品市场受到投资者青睐,各地古玩市场里的赝品却占了九成。许多“文物”来源于小作坊的批量生产,河南、河北、陕西等省份制假造假的不在少数。
  新华网记者曾对假文物泛滥的现象进行过调查,有专家认为,收藏市场上的不打假是因为打不了假。古玩的鉴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威部门。而现在拍卖行基本上都已经在拍卖条款中注明了“不保真”这一项,拍卖遵循的是落槌成交规则,只要是拍卖行声明不能保证拍品真伪,拍卖行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随着造假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赝品专门针对鉴定真品的标准来造假,连专业人士都难以分辨,比如之前文中提到的“北魏陶俑”。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就更别提鉴定真伪了。
  同时,也有部分专家认为,收藏界没有必要打假,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赝品,是指制作精良的收藏品,比如宋朝仿周汉时期的艺术品,这些赝品在前代是仿品,在当代就是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在未来就是古董。
  专家提倡,收藏爱好者应持有“过眼即拥有”的良好心态,买到赝品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专家鉴宝也会看走眼?李鬼比李逵难防。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