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画境:刘峄绘画作品展

宋人画境:刘峄绘画作品展

宋人画境:刘峄绘画作品展

日期:2016-03-16 11:38:49 来源:新浪收藏

展览 >宋人画境:刘峄绘画作品展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这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对宋词的赞誉,这同样适用于宋人小品。虽为小品,却蕴涵着无穷的韵味与诗意。刘峄师法宋画,以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由此,中华网书画频道·在线展厅特推出刘峄宋人小品展,展示她笔下造就的四十余幅宋人画境。

宋人画境:刘峄绘画作品展

宋人画境:刘峄绘画作品展

  宋代尚法:写生精确,理趣入微
  中国历代的美学格调不尽相同,魏晋尚神韵、唐宋尚法理、元尚意、明尚趣、清尚静。花鸟画发展至宋代写生更趋精确,理趣更加入微,在应物象形、营造意境、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形成了与人物画、山水画三足鼎立之势。据《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宫廷藏画见于著录的作品有6396幅,其中花鸟画就占一半以上,可见花鸟画在宋代创作之盛况和宫廷列花鸟画的重视程度。
  尤其在北宋后期,徽宗皇帝对绘画艺术“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独于翎毛尤为注意”。他这种对花鸟画的偏爱,促成了宋代画院得到空前发展。宫廷花鸟画达到颠峰,此风锦延至南宋宫廷,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此时宋代画家大量创作小品绘画,构图简洁、主题突出、描绘精密,画面小中见大,意趣无穷,为宋代特别是南宋花鸟画中极富特色的部分。

宋人画境:刘峄绘画作品展

  宋画造境:诗意盎然,皆堪入画
  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在唐代以后绘画日渐与诗歌紧密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逐渐成为画家们的一种自觉的追求,这也奠定了小品绘画的主要理论基础。从文献记载来看,徽宗画院考试大多采用古人诗句作试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等富有意境和情趣的题材,来考验创作才能,要求画家在意境上着力。
  宋画善于造“境”,一个完整的天地,可闲居可卧游。即使是残山剩水,仍旧是风花雪月。在惠崇、赵令穰、马远、夏圭以及众多佚名画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精工艳丽的山水小景或折枝花鸟。宋代小品绘画篇幅虽小,却生动传神、诗意盎然。

宋人画境:刘峄绘画作品展

  刘峄绘画:手摹心追,清丽脱俗
  刘峄长期浸淫于传统绘画艺术中,以临摹宋画为专长,并在工笔绘画上多有建树。她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刘峄喜爱亲近自然,往往在山间花野中顾盼流连,所以她笔下的花鸟颇具生意。她执教于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在绘画、压花、插花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花鸟有三派,一为勾染,一为没骨,一为写意。(清张浦山《画征录·迟煓传》)”刘峄的花鸟画多为勾染,以笔墨先勾,用笔转动飘逸,气脉贯穿。后以丹粉图之,傅色清润,彩绘有泽。她对于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尤为推崇。虽然不及宋人之神妙,仍手摹心追,清丽脱俗。从她的绘画中,可以寻觅宋人之性情与意趣。

宋人画境:刘峄绘画作品展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