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展期:2016年3月28日至6月26日
地点:中国·乌镇·北栅丝厂、乌镇西栅景区

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陈向宏发起并担任展览主席,冯博一主策划的「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将于2016年3月27日在中国乌镇开幕,展览时间跨越新一年整个春天的黄金旅行时段。
这是继「乌镇国际戏剧节」和「木心美术馆」开馆之后,乌镇又一个持续性的艺术项目。事实上,在今年十月古北水镇露天长城剧场揭幕时,陈向宏先生就曾经透露了这个艺术双年展的计划,他说,如果条件允许,希望可以把乌镇简称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多一个节,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会更大。」
展览作品则包括装置、雕塑、影像、摄影、行为、绘画以及声音艺术等多种媒介方式与类型。此外,展览还特别邀请六位在国际艺术界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展览艺术委员会,他们是这次展览重要的学术支持力量。
▼▼▼
展览场地
文化水乡+艺术盛宴=艺术盛宴?
此次展出场地由「西栅景区」和「北栅丝厂」组成,分为室内、室外两种类型展示空间。西栅景区是人们所熟知的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情境,而北栅丝厂则是对1970年代建设投产而被弃置不用的丝厂厂房重新改造之后,所形成的新空间,也是展场的主体部分。
▼▼▼
参展艺术家名单
15个国家
40位国际著名艺术家
会带来哪些展品?
展览邀请了活跃在当代艺术界的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著名艺术家参加展出,其中既有对近几十年世界当代艺术观念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艺术家,也有正在为当代艺术创造更多新问题意识并获得世界性关注的艺术家。
他们来了!最美的春天他和他们的作品一同出现在水乡乌镇~
▼▼▼
1.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1946年生于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现工作生活于美国,著名行为艺术家,被誉为「行为艺术教母」。
1988年,她和男友Ulay来到中国,以长征的方式,历时3个月,阿布拉莫维奇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出发自东向西,Ulay自戈壁滩的嘉峪关由西向东前行,两人最终在二郎山会合,完成了最后一件合作作品《情人——长城》(The Lovers –The Great Wall Walk)。「我们各自行了2500公里,在中间相遇,然后挥手告别万里长征,相聚一抱,仅为告别。」


2. 艾未未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1957年生于北京,1978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1981-1993年居住在美国,曾就学于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ArtStudent League。2000年、2013年,先后与冯博一策划《不合作方式》和《不合作方式2》展览。2015年,艾未未应邀担任柏林大学客座教授,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和德国柏林。


3. 荒木经惟
著名摄影师、当代艺术家、设计师。1940年生于日本东京,先后毕业于东京都立上野高等学校、千叶大学,曾任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广告摄影师,后辞职成为职业摄影家。
出道以来,荒木出版了超过400本出版物,且数量每年仍在增长,因此他被认为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自称「天才荒木」。著名导演竹中直人的电影《东京日和》正是以荒木经惟和妻子阳子的故事改编的。


4.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
当代观念艺术家,1977年出生于荷兰代尔夫宰尔,毕业于柏林魏森湖艺术学院。首个大型装置作品《弗拉尔丁恩巨兔》于2003年完成并引起不俗反响。
霍夫曼常以动物和儿童玩具为灵感,将其放大到如同建筑物一般大小,希望将“快乐”放大并更加长久地传递下去。代表作:《大黄鸭》、《大黄兔》、《胖猴子》、《麝香鼠》等。


5. 向京(摄影:范西)
1968年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9-2007年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教师。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与其说向京是个「女性主义」艺术家,不如说她是个带有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的艺术家,但这都不是重点,她作品里透露出的不安感,是对于现代性下人性的迷雾和对于生存本身的不断确认——「内在性」是她所企图挖掘的生存真相。


6. 徐冰
祖籍浙江温岭,1955生于中国重庆,长在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得中央美院硕士学位。1990年作为荣誉艺术家访美。2007年回国就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纽约。


7. 安·汉密尔顿
1956年出生于美国利马市,现工作生活于美国哥伦布市。她最著称于世的是其各种因地制宜设计的大型装置,这些设施以各种现有的物体、纤维和有机材料组合而成,加入了声音和视觉元素,使人产生各种感官上的联想。


8. 陈志光
1963年生于福建厦门,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工作生活于福建漳州、北京。


9. 程大鹏
1968年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2003年成立自己的集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的度联体艺术机构。作为当代建筑师,程大鹏设计了西安当代艺术馆、云冈石窟博物馆等作品。

10. 崔有让
1970年生于韩国首尔,在韩国中央大学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首尔。“动力雕塑”是崔有让的代表性作品,将不锈钢、树脂以及他自己研发编程的机器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来描绘自然生态和人的共存关系。在他的作品中,强烈的遗传工程、义肢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综合性科技色彩是特别引人注意的部分。

11. 理查德·迪肯
生于1949年,威尔士雕塑家。他由此创造了更深刻更复杂的比喻含义,形成了极为灵活多变的个人风格。理查德•迪肯是英国重要当代雕塑家,去年刚刚在英国泰特美术馆举办个人回顾展。

12.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1967年生于丹麦哥本哈根,现在德国柏林居住。埃利亚松22岁时进入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在艺术学院度过了六年时光(1989-1995)之后,埃利亚松决定去美国闯荡,他先后在威廉斯堡和布鲁克林生活工作了较长一段时间,其间的主要工作是作为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艾克哈特(Christian Eckhart)的工作室助理。作为一位炙手可热的当红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如今已成为广泛的私人和公共收藏,比如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和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

13. 奥利弗·赫尔宁
1964年生于德国海德堡,先后在牛津大学(拉斯金美术学院)、纽约亨特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纽约布鲁克林。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Oliver以聚脂薄膜和胶带编织成的雕塑而闻名,这个项目延续了十年,用不断缝上去的薄膜带标记时间。2005年,Oliver被列为全美21位重要的艺术家。

14.达明安·赫斯特
1965年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在英格兰北部的利兹长大。1986至1989年先后就读于利兹的雅各布克莱默艺术学院和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德文郡和伦敦。赫斯特曾获1995年特纳奖,既是国际公认的英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贵的当代艺术家。

15. 尤布工作室
尤布工作室是由Soulmates Job Smeets与NynkeTynage夫妇于2000年共同创立的艺术、设计组合,他们二人曾先后毕业于荷兰埃因霍恩设计学院,其作品横跨艺术(雕塑、装置)、设计领域,作品在材料范围上极其广泛,其材料与手工精神是具有独立承载价值的语言表达方式,他们是在很多人看来对文艺复兴精神的回顾的作品下探索一种不断追求的自我实验。

16. 菅木志雄
1944年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冈,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现工作生活于静冈。「物派」(Mono-ha)的领导人物之一——「物派」指的是一群在上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时彻底对日本艺术进行了重新定义的艺术家,探索了自然与工业材料之间的相遇,比如石头、钢板、玻璃、电灯泡、棉花、海绵、纸、木材、金属丝、绳索、皮毛、油和水等。

17. 约翰·考美林
1951年生于荷兰埃因霍温,著名建筑家、视觉艺术家、发明家,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荷兰国家馆——快乐街的设计者。约翰·考美林的艺术和设计中包涵着对于人类的一些独特品位及行为的敏锐观察,考美林经常谈到「人生性好奇」

18. 赖志盛
1971年生于台北,现生活工作于台北。赖志盛在1990年代中期是观念主义团体“国家气”的成员之一,早期作品多发表在台北都会区外围的废墟,以状似徒劳的工事召唤绝对性、转换场所意义。如在空厂房以一百块砖头砌成一直顶天花板的长柱,或是以海菜水填补废弃民宅一处地板凹洼成就水平。他在灰扑扑的日常情境中创造一种低限而异样的现实,作品围绕着劳动、耗费、特定场域精神,以及「艺术生产如何可能?」的瞬间。他过去长达13年在工地担任泥水匠的经验,一直是重要的创作养分。
19. 安迪·莱提宁
安迪·莱提宁,1975年出生于芬兰拉赫,先后毕业于图尔库艺术学院和芬兰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芬兰索梅罗,是芬兰最具国际声誉的当代艺术家。
从It’sMy Island(这是我的岛屿)和 Voyage(旅行)等作品开始,安迪·莱提宁就展现出对自然和自身两种媒介的特别关注,并以解构和体验性「行走」的方式将习以为常的自在或人化的生活置于一个荒诞的「合理性」之中,呈现出个人与世界的复杂错位。

20. 李松松
1973 年生于中国北京,1992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随即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专业,并于1996 年获得学士学位。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李松松的作品多以老照片为基础,暗示、表现或重述重大政治或历史事件;并以强烈的笔触和色块树立起鲜明且极富浮雕感的绘画风格。

21. 厉槟源
1985年生于中国湖南永州,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厉槟源的实践体现了对空间的系统探索,以及空间内的行动可能性,这既是一种物理的、也是社会政治的实体;在他的作品里,空间根据艺术家的计划来塑造,呈现全新的意义和能量。通过他极具个人化的干预手段,厉槟源邀请观者重新思考所谓正当与合法的边界,将常识作为一种控制工具加以质疑。

22. 林岚
1973年生于中国福建福鼎,先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研究院及教育学院,现任教于香港艺术学院,为高级讲师与课程统筹。主要创作大型混合媒介雕塑作品及装置,主要使用的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包括木板箱、旧家具、回收雨伞布等。近年,她积极参与本土及海外不同的公共和社区艺术计划,作品多以文化历史、社会与时事为背景。
23. 林璎
1959年生于美国,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艺术家,林徽因的侄女,在耶鲁大学先后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并于2002年出任耶鲁大学校董。林璎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21岁时设计的美国越战纪念碑已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

24. 刘建华
1962年生于江西吉安,1977 年进入江西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创作室工作,1985 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刘建华是一位不断探索、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起先多以陶瓷作为媒介,通过陶瓷坚硬与脆弱并存的特性隐喻现代人对物质的迷恋与不安,揭示出现代社会特有的精神特征。

25. 毛同强
1960年出生于宁夏银川,1980年毕业于宁夏大学美术系。1984年至1986年进修学习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银川,北京。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毛同强围绕着人类生命在社会变迁中的意义,从《死亡档案》系列作品开始,到2008年创作的《工具》、《地契》、《经书》等一系列作品中,从天、地、人三个方向,体现出对人、社会及政治的敏感与关注,并利用经典现成品的创造性语言,从社会学的角度进入,深刻探讨了中国社会现场中的自由、人权、信仰等本质性问题。

26. 缪晓春
1964年生于无锡,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工作生活于北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缪晓春在现实与虚拟的界面探索和创作,在摄影、绘画和三维电脑动画等多个领域并行工作。作品为纽约现代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芝加哥斯玛特艺术博物馆、维也纳路德维希现代艺术基金会博物馆、法国国家当代艺术基金会、新加坡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收藏。

27. 马丁·帕尔
1952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荣誉博士、英国皇家摄影学会荣誉会员,当代公认的纪实摄影大师及著名摄影文献编辑、策展人,现任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1947年成立于巴黎,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的主席。

此次艺术展亦拥有强大的展览艺术委员会成员阵容:
侯瀚如(Hou Hanru)
冷林(Leng Lin)
亚历山大·孟璐(AlexandraMunroe)
乌利·希克(Uli Sigg)
田霏宇(Philip Tinari)
巫鸿(Wu Hong)
不得不重提的展览主席:陈向宏先生
△陈向宏曾说:「艺术家和我们做景区是相通的,在中国做景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原创。无论是做文化,还是做景区,都是一个创新。包括文化的嫁接和文化的共生。中国的旅游产业到了一个拐点时期,越来越大的市场倾向于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我们现在注意力都关注在分销渠道上,我觉得应该更多关注在资源端的创新上。」乌镇,陈向宏和他的伙伴们做了十余年,保护、改造、管理、策划,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已经将乌镇头上的标签一个个戴上又摘掉。将艺术融入小镇,使之慢慢发酵成一种生活方式。毫无疑问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春天和夏天,乌镇又将成为视野里难以被忽略的风景。曾经,陈向宏规划中的上半年艺术节、下半年戏剧节的盛景,2016年即将渐次展开。
展览筹备以来,主办方和策展人先后组织邀请三批21位艺术家赴乌镇考察现场,并已有艺术家开始在乌镇驻场创作。这些针对展览主题、结合场地环境为此次展出所进行的特别创作。
展览期间,还将邀请参展艺术家、批评家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对话、讨论、工作坊等面向公众的教育推广活动。
▼▼▼
关于乌托邦和异托邦
「乌托邦」是人类给予理想社会的一种期望和展现完美社会形态的一种虚拟,它与社会现实直接相关,甚至恰好相反;「异托邦」则是一个超越之地,又是一个真实之场,它恰恰是在想象、追求、实践乌托邦过程中,在现实层面上呈现出不同变异的结果。而历史的断裂与现实的无序,乃至当今不断的文化冲突,正是「异托邦」的实质所在。
在当代艺术创作范围内,艺术家对「乌托邦」的想象和对「异托邦」表现,具有针对乌托邦与异托邦这种相互矛盾、纠缠状态的视觉转化,构成诸多现实与虚拟并置、集合与错位的视觉样本,或许导致了乌托邦与异托邦概念、含意所指涉的一种有意味的视觉报告。
【欢迎转给你思念的、喜欢的人,跟TA说,春暖花开,乌镇见。】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