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由北京云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郑忠水墨画邀请展》在北京云亭文化展厅成功举办。此次展览展出了郑忠当代水墨作品20 余幅。

郑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轩书画院副院长。1962年生于江苏海安。198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1991年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廖修平现代版画研修班;1992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1997年毕业于江苏省版画院研究生班;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班;2000至2004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2008至2013深圳观澜版画基地首批入驻艺术家。

郑忠水墨画展应邀到场嘉宾有:郑作良(中国艺术研究院版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前收藏部主任)佟喜刚(原北京军区副参谋长)贾廷峰(798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著名艺术品经纪人,策展人,批评家) 张克荣(新加坡张水荃父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加坡同济医院幅主席爱国华侨) 董晓(著名表演艺术家邓小平特型演员) 李广明(上上国际美术馆馆长,策展人)王立滨(华韵尚德董事长、国际艺术策展人)陈文欣(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右安门支行副行长)王振林(中国著名艺术策展人、批评家)郜少华(著名旅美艺术家、美国夏威夷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啸雷(原中国美协北京双年展办公室副主任)张念益(中兴华夏(北京)文化投资公司董事长)王力军(文化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国家林业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艺术家杂志社长)苏宗海(国家林业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高岭(著名美术理论家,策展人)武文龙(文化部《艺术市场》副主编等并给予郑忠作品以高度评价,现场人流如潮整个展厅人气爆满。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副院长聂危谷说,“郑忠的抽象水墨,与近三十年来诸多抽象水墨画家的探索到底有何不同?刨根问底,我认为是其纯粹性。” 聂危谷认为,首先,在抽象水墨画家笔下意味着沉甸甸“文化含量”而屡见不鲜的象征符号,在郑忠的抽象水墨作品中却不见蛛丝马迹;其次,在抽象水墨画家那里越弄越复杂的作画技法,包括一些秘而不宣的杀手锏特技,在郑忠这里则是化繁为简,让拥有水墨画经验者一目洞见其底细。他的技法单刀直入,单纯到一句话即可概括:拓印加泼墨。但难就难在,以如此单纯的画法,却表现出十二分耐人寻味的形式感,的确显示出郑忠在把握形式语言方面拥有着敏锐的悟性和过人的才情。

中央美术学院袁运生教授评价,郑忠的抽象水墨是比较多变的水与墨的交融,而又给人以丰富清新的意蕴。郑忠的画有种光感,这使得画面有了自然的生机,空间意识也变得深邃,墨色在复杂的层次变幻中,给人许多遐想。

美国跨界设计师,中央美院外籍专家穆拉德博士则认为,郑忠的抽象水墨画不同于传统水墨画,而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和意蕴,画作不仅具有自然的勃勃生机,空间意识也深邃,多变,给人许多遐想的空间。使得他在同行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

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双年展办公室副主任吴啸雷认为,郑忠有很高的版画素养,这不仅表现在娴熟的技术方面,更是对版画作为“心印”这一高级层面的理解。当代艺术界,不存在一种单纯具有所谓“当代性”的媒介,靠媒介完成当代性的艺术家只是投机者。艺术家自身的想法,才是当代性的重点。而如何用巧妙恰切的手段将想法融于作品,才是作品的妙处所在,艺术家的水平也高下立判。
中国美术学院闻松博士称,多年从事版画创作的郑忠,一直贯穿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和阐释,故而他的现代水墨虽说为典型的抽象艺术,却非偏向纯形式和结构化的西方式抽象,而体现出的意象性具备了东方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及图式指征。

闻松评价,郑忠旺盛的创作能力及艺术取向,表露于画面上充分体现了他多年的探索中有一种版画创作经历所特有的对画面材料与肌理的熟练。这种多种材质的运用,既凸显出他画面的丰富性,亦拉开了他与其他同行的差距。他的彩墨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水墨画的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氤氲气象。
云亭文化以弘扬中国书画文化为己任,努力打造中国书画艺术与文化市场对接的平台,多年来积聚了丰富的书画家推广渠道及市场资源,并在大型活动策划、组织、举办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实践经验。
公司服务于众多国内一线画家及企业家,并成功的为多为画家提供良好的展览、宣传、 以推崇新文人画为主导,所服务的客户已经覆盖全国各省市的画家及收藏家。

公司常年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集中展示、宣传、推介当代优秀书画作品、战国秦汉珍稀瓦当及其研究成果等文化艺术作品。并于2016年1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云亭远瞩中日书画交流展”在国内外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公司以“倡导民族艺术正大气象,弘扬经典创作精神”为服务宗旨;以“诚实守信、保真保退,客户满意”为经营理念;以“学术至上、真精新特”为标准,竭诚为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服务。

生命极地与灵魂原色
郑忠水墨作品浅释
王世尧
三个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在二十年前,共同支撑起一次醒目的画展,在风云际会的中国画坛,在名宿如云的北京,一切需要勇气和才华。二十年后,他们各自的艺术生涯,以至生命归宿,都有了不同分野。艺术永远属于最具个性的异度空间,永远可以让剑走偏锋的想象力任由驰骋,永远可以成就天才,也可以演变无法摆脱的精神困境。他们中有一人妥协在人欲横流的现实人生,为自己的忧郁献身,踏入近似无限美好的天国之门。另一人如同我的预判,带着灵性与平庸复合的瞬间光芒,让艺术最后的耀眼余晖,消失在浩瀚星空,消失在欲望都市的茫茫人海。最终,还有一人勇敢站立而前行,也如同我当年的预判。硕果仅存的他坚守在心灵之域的一方净土,沉醉迷离奇幻的水墨色彩,他用不可思议的线条,穿越构想生命哲学的抽象思考,他让灵魂的热度温暖出思想活色,让斑斓陆离的造型进行视觉传达。他叫郑忠,一个特立独行的抽象唯美画家,一个善于沉默,一个勤于探索,一个偏执的艺术苦行者。

早些年的郑忠在中国美术界属于新锐,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体现着与众不同的逆向思考。面对渐渐时尚奢靡的艺术市场,他把调色板和画笔放逐在生命哲学的广袤平面,在许多附庸风雅或急功近利的艺术作品面前,他用丝网版画让自己的《极地》系列大放异彩,无论原色造型还是色彩表达,都显得别具一格。他通过细腻复杂的线条,试图构筑生动的视觉实效,传递出气象万千的内心憧憬,用色彩异化出一种生命哲学的符号,直抒无缰之域的泛美之诗,他的创作赢得回报,就自我追求的艺术本质而言,他至少成为了精神富有的收获者。
西方的美学思想与艺术不无颠覆性的后果,让中国的很多画家羁绊于行为艺术的自性。比如古典的达芬奇与现代的蒙克,比如贫穷的梵高与富有的毕加索,比如魔幻的达利与梦幻的夏加尔,如此无法列举的艺术巨匠,却在郑忠的审美体系中产生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精神原动,这让他另辟蹊径的建树独立精神,构筑有别于他人的审美价值。近年,他创作了《谷音系列》《碣石篇》《极地系列》《异境系列》等作品,别开生面的运用娴熟的拓印技法,把百感交集现实人生,在静谧传神的思考中,用奇颖的色彩分割,让生动线条的构设,营造出充满生命质感的画面。
《谷音系列》是郑忠带有绝尘韵致的精神示范,抽象的概念并非源于西方美学定义,国粹文化的渊源气脉,让他在人与自然的奇妙和谐中,悟求出音乐的美感与律动节奏。于是,他看的清山谷的云起雾升,他听的见种子的生长,那蜿蜒小溪的潺潺琴音,丛林宿鸟夜夜啼归的悲婉,酱紫云朵在黄昏峰顶盘旋的喘息,流星在明月背后毅然划过的清幽尾音,一同跃然于郑忠高度象征性的画面。如果《谷音系列》是用色彩构筑听觉的美感象征,那么《碣石篇》则是意志与信仰最生动的象征实验。人类在永恒的天体下,被时光风化的是自然中坚不可摧的石性物质,拒绝剥蚀的是被艺术升华提纯的精神高度和内在含义。这如同人历经岁月风雨磨砺,永不妥协的人格象征。在《极地系列》《异境系列》中,作者则以灵魂之色,为生命极地的遐想,用点线分割出欲望之美的符号,色彩在造境迷离的构想中尤为醒目。色彩是视觉语言的独白,在温暖与冷峻之间,在爱恋与悲情之时,在顾盼与缠绵之境,在欲望与畅想之巅。如同视觉艺术最美的镜语特征,一种震撼流动,一种活色生香。

远于西方抽象概念之前的中国文字史上,意象、超象、大象无形、两仪生四象的语义接近了抽象概念。近百年,进入中国文化语系“抽象”一词的概念早已确立。中国抽象艺术无疑产生于更久远的历史,大规模的抽象符号、抽象图案、抽象标志兴于彩陶时代。郑忠抽象水墨艺术,有着久远文化渊源,有着深刻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从丝网版画艺术到今日水墨抽象艺术的变革,面对巨大风险的艺术市场,不仅需要勇气,还要具备碣石一样的坚韧性格甘于寂寞。中国艺术家在当代面对两大不可规避而又相互对立的标准,既市场商业化标准和独立创作精神的标准,这两种标准可以相契相合,同时更易尖锐对立,就普遍意义而言市场青睐大众审美取向,而阳春白雪,和者盖寡。郑忠的抽象水墨,无意在挑战市场也在挑战自我艺术良知的心灵坚守。他是有虔诚佛教信仰的画家,他在现有的成就前,更需要超越自我获取更高境界,佛教蕴含的哲学意味着更博大宏远的胸怀,真正杰出的艺术家必然具备兼容并蓄,吞吐潮汐的器局,以最终熔铸人格与艺格的完美统一,真正抵达禅学极境之美的绝尘高境,正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