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鸿信2016春拍预览丨独步明朝三百年——董其昌

中鸿信2016春拍预览丨独步明朝三百年——董其昌

中鸿信2016春拍预览丨独步明朝三百年——董其昌

日期:2016-07-26 10:17:13 来源:卓克艺术网

拍卖 >中鸿信2016春拍预览丨独步明朝三百年——董其昌

   董其昌,明万历十六年(155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着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提及董其昌现在网络报刊大多用“两面”一词论之,太多“恶霸”的历史传闻流于坊间,但只从书画方面来看董其昌,其可谓是晚明艺坛一代宗师,他的书画理论启迪了后世无数书画家,他的书画作品与理论都深具启发与创造性。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227董其昌  草书临怀素《寄边衣诗》及张旭《千字文》
手卷  绢本水墨
尺寸:引首:37×108cm
题跋:38×76cm
画心:38×405cm
出    版:《书法》2007第10期、11期。
   董其昌的草书,主要师法二王及怀素,并兼参索靖、张旭等人草书。他曾临怀素《自叙帖》与《圣母贴》、《自叙帖》传为怀素真迹,虽其时董其昌并不知其非怀素所写,但当时他已认为“《圣母》为最,胜《自叙》狂怪怒张也”,并提出“怀素笔法当以淡为古宗,并非徒具毫宕狂放之势”,故他后临怀素书多有意识改造,虽体作狂草,但字画郎宕,笔法、墨法清秀,相容飞白。而此幅作品书风更是出其己意,运笔潇洒,转折灵活,字间与行间表现出了映带关系和顾盼姿态,神完意足。自首迄尾无一懈笔,点画的肥瘦和牵丝的联系也极合度和自然。此件作品流传有序,历经明代陈继儒、清代陈璚、近代张大千鉴藏,曾收录于“大风堂”中。

230董其昌  秋林晚翠
立轴  绢本设色
著   录:
1.《穰梨馆过眼录》清•陆心源著,第二册1029页,台湾学海出版社民国六十四年出版;
2. 《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第三十八册17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出版;
3.《董其昌全集》上集,第182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历代著录画目》福开森编,第36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5.《中国名画家全集•董其昌》第252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6.《中国绘画大师精品系列•董其昌》第293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
7.《虚室生白•董其昌心中的画与禅》第158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
8.《汉石经室金石跋尾》附《书画心赏日录》清•沈树镛撰,第10页,艺文印书馆1974年出版;
9.《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十册第65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出版;
10.《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八册第65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出版;
11.《历代著录画目续编》第283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尺寸:104.5×38 cm
   戊申年为1608年,此时正值董其昌辞官隐居期间,赋闲家中,心定神闲,有充裕的时间,所以相比于他的纸本创作,或舟车旅途中的创作,更显得从容不苟,神清气爽。林泉溪岸、湖山清胜、坡陀逶迤、水声泠然,树色烟岚间隐有人家,却无人迹,一派悠远绝俗的气象。董氏山水不重形似而独运匠心于笔墨,其渊源虽自董源、巨然与黄公望,而其用笔的生拙秀润,用墨的清透明净却能臻前人未到之处。从其跋中可知,此作为钦仲所绘,钦仲是何许人也,时过境迁,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以其精心绘制画面可知一定为其好友,当时画法兼王摩诘、巨然之意,自跋长题为其本色的行楷书,“心有意成风,心无意取态”,顿挫转折,短挑长拂,潇洒俊逸。所谓“因生而得秀色”,一种翩翩的性灵,在自然的运施中,脱颖而出。与他的画笔,正是精神上的契合,极“蕴藉沉着中痛快淋漓”之致。

228董其昌  仿宋元山水·自题行书
手卷  纸本水墨
尺寸:画心:31×278cm
书法:32×164cm
   本幅是董玄宰常见的水墨仿宋元山水题材,首段以松入景,松俱倪之神韵,皴枝点叶,山体掩映其中。坡岸沉石,各尽其态,多以长披麻入石见笔,湿墨、重墨的明暗处理之高明借鉴于吴元镇,既有草木葱茂、远山雾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远秀横亘的田园情调。故落笔便有潇洒出尘之概,整卷风神超逸,骨格灵秀,纯乎韵胜,妙合巧工,自是古今独步。此行书自题,书风飘逸空灵,风化自足,淡雅古朴,可以说是集古今之大成。
   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段长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资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褚家能所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鲁公、苏东坡、米南宫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具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其昌的绘画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一直以来,董其昌的作品都是海内外大收藏家寻觅的目标。

222乾隆(1711-1799) 御笔临董其昌白衣大悲五印陀罗经
册页 绢本水墨
尺寸:11×6.5cm×13
   乾隆《白衣大悲五印陀罗尼册》,金笺,13 页,首页白描绘观音像,12 页行书“五印陀罗尼”,末页署款“御用董其昌”,钤“干”、“隆”朱白文连珠印,无年款。此册封面录书题名“白衣大悲五印陀罗尼”。此册并非书写佛,故先释名。
   此册书法呈较明显兼取两家的书貌,自身风格尚不明显,故当作于中年时期。首页观音坐像,属于“御容佛像”类型。乾隆自诩为文殊菩萨世间作为转轮圣王的化身,往往让画家将御容画入唐卡或佛经中,成为佛教尊神。此像用白描法,简练流畅,与由宫廷画家乃至外国画家创作的“御容佛像”本不可相此,从中却可看到乾隆难得一见的人物画面貌。同时,以观音代替主尊佛像,这在“御容佛像”中也是屈指可数的。综上所述,此册从画像到书法,都有其独特价值,是难得见到的乾隆书画合册。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