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荣德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 拍卖 时间安排
预展时间:2016年07月25日- 8月6日
拍卖时间:2016年08月07日 上午9:00
预展/拍卖地点:青岛名家美术馆(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漓江西路666号)
拍卖场次
中国书画专场
古籍善本专场
青岛文博之父 —— 郑爰居旧藏专场
明清瓷器文房珍玩专场
陈年名酿,养生珍品专场
精品赏析——明人修枝
2144 容斋随笔 十六卷 续笔十六卷 三笔十六卷 四笔十六卷 五笔十卷
宋 (江西鄱阳)洪迈 撰
明崇祯三年(1630)马元调纸窻竹屋刻本
原装14册1夹板 白绵纸 线装
钤印:诵芬室、壮弘审定善本、濠上翁、柿叶山房、赏心、桂馆、偶然得之

此书为马元调借丘子成所藏旧本与沈子诲所藏弘治残册互相参校而成,改正舛讹千余字,于崇祯三年刊成,七十年后书板归于“瑾”,印于康熙三十九年。首有谢三宾序及自序以述刻事,马元调少时即喜读容斋随笔,而世间全本鲜传,马氏博学好古又长于校雠,遂汇校梓成此五笔全帙,后世评价颇高。《容斋随笔》是古代文言笔记小说,诗词文翰、医卜星历无不收录,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合称宋代三大笔记,洪迈经四十年撰成,共五笔,七十四卷一千二百二十则。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972页
26*17cm
2141 诸子品节 五十卷
明 (江苏吴县)陈深 辑
明万十九年(1591)吴县陈深写刻本
原装18册2函 竹纸 线装

是书大字写刻,墨色凝炼,印工亦属上乘,为陈深自辑自刻。西京以前诸子之文文有余而道不足,宋以后之文道有余而文不足,遂取先秦诸子所撰典籍汇为一编,共收秦汉诸子数十家,书版上方间录陈深己见,以资后世参考,对于考订秦汉时代的哲学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024页
27.5*18cm
2150 周易兼义 九卷 经典释文一卷 略例一卷
唐 (河北衡水)孔颖达 疏
明嘉靖李元阳影宋刻本
原装5册1夹板 黄绵纸 线装

是书影刻宋代“十行兼义本”,字体宽博古朴,“注”、“疏”二字作黑底白字,颇具宋本风貌,书口下有刻工姓名,如熊文林、余宗、陆荣等,皆为嘉靖间刻工。由于李氏本直接过录宋本文字,故错讹极少,成为后来国子监和汲古阁等重刻的范本。此书仅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杭州大学等五家公藏,存世较少。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3页、《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第310页
28.7*17.5cm
2139 列女传 十卷
汉 (徐州)刘向 撰 明 (歙县)汪道昆 增辑(太仓)仇英 绘图
明万历汪道昆刻本清乾隆鲍氏知不足斋印本
原装10册2函 白纸 线装

书内版画由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绘稿,镌刻又出自新安名匠,绘刻俱精,线条流畅,实为明代徽派版画之代表作,书板原为万历间汪道昆所刻,乾隆间板归鲍廷博知不足斋,因板片保存完好,故鲍氏印本一如初刷。正文记叙自上古讫止西汉闺阁故事,分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诸传,以为闺范,原七卷,至万历间由文学家汪道昆增辑为十六卷,增补部分多为皖南汪氏列女行止。拍品存前十卷。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357页
29.2*18cm
2140 牡丹亭还魂记 二卷
明 (江西临川)汤显祖 撰
明万历间金陵周氏怀德堂刻本
2厚册 竹纸 线装

此书首有周氏怀德堂牌记,并有“怀德堂周氏书坊发兑”朱戳,《版刻辞典》注明怀德堂为万历间周姓室名,且明确记录《牡丹亭还魂记》二卷即出自周氏之手,观此书半版十行二十二字四周单边,与《善本总目》著录万历间刻本吻合,当为明万历刻本无疑。书内收精美版画三十五帧,线条纤细细腻,雕工颇为精湛,实为明代版画之精品,前有万历二十六年清远道人题序。《牡丹亭》描述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明代南曲代表作,也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倾注其毕生的思想感情,故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888页、《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第398页
25.7*15.2cm
2045 宣和博古图录 存五卷
宋 (河南开封)王黼等 辑
明万历十六年(1688)歙县吴养春泊如斋写刻本
5册 白绵纸 线装
钤印:裴文中珍藏图书


是书为明代徽州出版家吴养春重刻本,所刻图版出自名匠徽派黄氏,仅浙江图书馆一家公藏。此书为北宋宰相王黼据宣和殿所藏古代铜器,摹绘编辑而成,按器形分类,附释文载器物尺寸、容量等,拍品存卷九至十三卷,存周代至汉代卣五十三器、瓶三器、壶五十三器,考古学家裴文中旧藏。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743页、《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第573页
28*18.5cm
2158 淮南鸿烈解 存十九卷
明 (浙江吴兴)茅坤 评
明武林张烒如刻本
10册1函 白绵纸 线装

是书白绵纸抚印精良,半版九行二十字四周单边,书末有张烒如跋,《善本总目》著录为明张烒如刻本,拍场首现,存世稀少。此《解》为茅坤评注,最初由茅坤之子茅一桂刻印,而茅坤对一桂之作甚不满意,便又重新整理其书用朱墨套印之法刊刻,此书据套印本所刻,行款一如其旧,颇为精悍。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964页
27*17cm
2149 米元章 一卷
宋 (山西太原)米芾 撰
明天启五年(1625)毛晋绿君亭刻本
原装1册 竹纸 线装
钤印:张洪义曾过眼、吴县

是书版心刊“绿君亭”,刻印考究,在明代精刻本中独具别格,颇为少见,为毛晋早期刻本精品,后室名改为“汲古阁”,设书坊以谋利,刊印质量自不能望“绿君亭”项背,此书初印,墨色凝练,品相完好,亦为可贵。此集收录米芾作品一百零二篇,涉及书画、碑帖、砚台、纸墨等,是一部艺术品味颇高的雅集。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383页、《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第288页
25.6*16.6cm
2155 张雪盦藏《梁元帝御制集》十卷 附录一卷
梁 元帝 撰 明 (福建龙溪)張燮 辑
明天启崇祯间張燮刻本
原装3册 竹纸 线装
钤印:张雪盦藏书印

此书为明代文学家張燮辑刻梁元帝别集,此版本仅故宫博物院、国图、福建、唐河县文化馆四家公藏,存世较少。极初印,墨色凝练,品相颇佳。張燮,福建龙溪人,字绍和,号海滨逸史,兼览史鉴百家,文章诗歌名噪一时,黄宗羲称他为“万历间作手”,喜辑名家词赋,此书即为張燮精心搜采而成。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677页
27*16.7cm
2156 赵清献公集 十卷 目录二卷
宋 (浙江衢州)赵抃 撰
明万历十六年(1688)成都知府詹思谦刻本
原装4厚册1函 绵纸 线装

是书拍场少见,为北宋“铁面御史”赵抃别集,书首有嘉靖元年四川监察御史林有年长序,详述赵抃生平,序文叶数为墨锭,或为试印本。此书首册有目录两卷,半版九行二十字,为《善本总目》所录万历成都知府詹思谦刻本,此书最早为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本,已不可觅,此全本十分难得。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244页
24*18cm
2157 唐陆宣公集 二十二卷
唐 (嘉兴)陆贽 撰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肖川吴继武光裕堂刻本
原装6册 竹纸 线装
钤印:松云书屋



书内有大量朱笔批注,版心下刊“光裕堂梓”四字,每卷首均刊“肖川吴继武校刊”,“光裕堂”为明万历间武陵人吴继武室名,明代徽州刻书久负盛名,吴氏为徽州刻书大家,有吴勉学、吴琯、吴继武、吴继化兄弟等,以校正精准行格疏朗著称,因此吴氏刻书受时人崇尚。是书分为制诰、奏草、奏议三部分,内容涉及中唐时期的社会历史问题。此书拍场多见金镶玉改装,而拍品原装未衬,保存如此实属不易。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197页、《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第189页
25.4*16.2cm
2154 宋大家王文公抄 十六卷
宋 (临川)王安石 撰 明 (吴兴)茅坤 评
明崇祯四年(1631)茅著刻本
4册 竹纸 线装
钤印:李氏家藏、李范之印、君楪、完山

是书仅安徽省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两家公藏,存世较少。此书为茅坤编订后由其子茅著首次刊印,录有上仁宗皇帝书一首、箚子疏状七首、表奏三十六首、与友人书三十五首、序十二首、记二十二首、论原说解杂著二十五首、墓志铭及祭文七十三首,目录前有王安石本传,为王氏别集较完整之版本。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680页
24.6*16.7cm
2148庐照邻集
唐 (河北范阳)卢照邻 撰
明万历十二年(1584)金陵杨一统写刻本
1册 黄绵纸 线装
钤印:静菴

是书拍场仅见,为杨一统编印,版风别致,写刻精美,印工亦属上乘。收录卢照邻诗、文、赋八十余篇。卢照邻,初唐诗人,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佳句传颂不绝,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684页、《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第288页
27.2*15.7cm
2159 李卓吾汇撰注释万形实考 五卷
明 (福建泉州)李贽 撰
明万历间李潮写刻本
3册1函 黄绵纸 线装

是书仅西安文物管理委员会一家公藏,拍场仅见。此为万历间南京著名刻工李潮操刀,写刻精丽,绵纸抚印,墨色黑浓。此书是李贽对万物的考释,书内分为六卷,目录和内文皆无第四卷,且目录叶数连续,实为五卷全帙。李贽,号卓吾,曾官国子监博士、姚安知府,后弃官研学,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成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1004页、《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第333页
26*16cm
2164 禹贡解 一卷
明 (福建泉州)何楷、何櫆 著
明崇祯写刻本
2册1函 竹纸 线装

此版本不避清讳,国图无藏,《善本总目》多见清代传抄本,未录此本,可见其存世之少。全书写刻极工,小楷精丽,展卷颇为悦目,当出良工之手。是书为何櫆借鉴大哥何楷《水经》编纂而成,在称颂大禹治水伟业的同时对各地河道做了详细考察,间录治水方略,以资后人参考。首有九州总图一幅。
25*15cm
2153 纲鉴正史约 三十六卷
明 (江苏昆山)顾锡畴 编
明崇祯三年(1630)顾锡畴原刻本
原装16册2函 竹纸 线装
钤印:淞南一逸、永保贞吉

是书通篇朱笔圈点,间有小批,极初印。此为顾锡畴编纂成书后首次刊印,流传颇罕,且全本为拍场首现。嘉靖隆庆以前,诸公专以纲目性理为课,而此书则记历史故事,弥补了历史著作的不足,所录皆出正史,仿胡三省体例,以编年形式详加考订,用词讲究,如将战船喻作“金翅”,免去学者读纲目之枯燥,悦之饶多意趣。顾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江苏昆山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任国子监祭酒、本部尚书、南京礼部侍郎等职。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269页
25.7*16.7cm
2162 隋书经籍志 四卷
唐 (河南洛阳)长孙无忌 撰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北京国子监刻本
旧装2册 白绵纸 线装
钤印:万卷楼珍藏

是书白棉纸初印,刻字宽博大气,开卷颇为悦目。此《志》是唐代官修的一部书目,至万历间北京国子监将其编为隋史的一部分,半版十行二十一字,不避清讳,善本总目著录仅国图一家公藏,存世少见。此书首次使用四部分类法,共收隋代遗书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也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史志目录之一。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232页
27.5*17cm
2151 战国策 十卷
宋 (浙江龙泉)鲍彪 注
明天启三年(1623)武林钟人杰刻本
原装8册 竹纸 线装

是书刻印精整,版式疏朗,九行二十字,《善本总目》著录为天启三年钟人杰刻本,此版本较少见。钟人杰即明代文学家钟惺,此书为其委托多位大臣校雠后刊印,首有兰陵张师绎、宣城吴伯兴等作序称赞其版本精善,校刊精良。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306页
26.2*17cm
2152 资治通鉴纲目前编 二十五卷全 续编存十三卷
明 (苏州)陈仁锡 编
明崇祯三年(1630)陈仁锡刻本
原装23册2夹板 竹纸 线装

是书为陈仁锡据成化内府本进行通批通校,梳理条陈计五千余,约五万余字,崇祯三年初刻而成,此本初印,墨色凝炼黑亮,原书签保存完好,品相颇佳,亦极难得。陈仁锡,字明卿,号芝台,苏州人,翰林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明末著名学者。此书首函为前编二十五卷全套,续编存十五至二十七卷。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210页
26.8*17cm
2161前汉书 一百卷
唐 (山东临沂)颜师古 注
明崇祯十五年(1642)琴川毛氏汲古阁刻本
原装30册2函 竹纸 线装

此书为毛晋汇校诸古本后刊印,颇为精善,为五局合刻二十四史之底本。
25.5*16.5cm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