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冲93年金奖名作《行走的人》,沉潜20余年首度现身

石冲93年金奖名作《行走的人》,沉潜20余年首度现身

石冲93年金奖名作《行走的人》,沉潜20余年首度现身

日期:2016-10-17 09:49:31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

拍卖 >石冲93年金奖名作《行走的人》,沉潜20余年首度现身

   石冲并非悲观主义者。人类发展史中,尽管无数显赫一时的文明神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为文明废墟,但人的感觉、视野和思想却获得了解放与升华。《行走的人》的构思、设计、表达,为这种升华提供了一个造型艺术上的证据。

石冲(b.1963)
《行走的人》
180 × 80 cm
1993年
布面油画
中国嘉德 2016秋拍

发表:
1《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1993》,图版1,香港中国油画廊有限公司、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
2《雄狮美术》1994年1期,P87、88、89,刊载彭徳著《思路独特与表达微妙-石冲“行走的人”》,台湾雄狮美术月刊社,1994年出版;
3《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1994•油画)》,P102,四川美术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4《中国当代美术家图鉴》,P111,京华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5《中国油画: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P38,香港少励画廊,1995年出版;
6《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 石冲》,P46-47,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7《石冲油画作品选》,图版2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
8《中国当代油画(二)》,P69,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
9《石冲 跨世纪画丛》,P5,岭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10《'98福州亚太地区当代艺术邀展作品集》,P37,海风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11《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下卷,P155,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
12《二十世纪末中国实验艺术》,P90,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3《中国当代油画名家个案研究——石冲》,P79,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14《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油画》(上卷),P218,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15《二十世纪中国油画III-2》,P389,北京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16《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油画分册》,P66,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17《中国油画文献1542-2000》,P1582,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18《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P165,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19《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P97,公元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7月出版;
20《中国当代艺术全集 绘画篇•油画第一卷》,P200,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21《中国当代艺术三十1978-2008》,P152,鲁虹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22《中国油画五百年V》,P155,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展出:
1 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3年10月9日-23日;
2 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香港旧中国银行大厦中国会馆,香港,1993年11月19日-28日;
3 变化——中国当代艺术展,哥德堡,瑞典,1995年。

说明:
1 此作获1993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金奖;
2 此作获1995年屈原文艺创作奖。

思路的独特与表达的微妙——石冲《行走的人》

彭德
转载自《雄狮美术》1994年1月刊

   《行走的人》是石冲为九三年度中国油画展创作的一件作品,送展前夕,我们一批人到他的画室去观摩,有人脱口而出:“金奖作品!”,忽一日,油画年展评奖揭晓,唯一的金奖正是石冲《行走的人》。金奖并非衡量作品高下的可靠尺度,但一件没有争议的金奖作品却不能不满足评判者的苛刻要求:丝路的独特与表达的微妙。

石冲

   《行走的人》的创作过程对于那些不专注的画家是不可想象的。早在今年初春,石冲就雇请了几位青年作模特儿,复制了一具作行走状的石膏像。按传统的艺术观,这具塑像已经可以被当做一件艺术品了。石冲随后用浅褐色的丙烯颜料涂饰石膏像的全身,然后将黑、红、透明鞋油混合,用布蘸鞋油在石膏像上涂抹,深色的涂料填平了石膏像表面凹进去的小缝隙,原本隐隐约约的肌理立即被强化。用当代艺术的标准去衡量,这具涂饰后的石膏像又是一件装置艺术了。不过在石冲的思路中,中国装置艺术如同食品造型一样失之于临时性或一次性,一旦展出结束,作品便无法处置。石冲别出心裁之处,就是要用加上油画的手段,把装置永久地固定下来,使装置成为创作过程中的一部分。石冲将涂饰好的石膏像置放在画室中,用涂红色的地板胶,在作背景的墙面上有轻有重地抹出一片视觉效果松动的色块。把有明确时间指向的自然光用窗帘挡住,打开日光灯,以一次完成的手法,一个局部接一个局部地画,每个局部画到满意为止。如此每天描绘十个小时,累计一个半月。
   四百五十个小时的精雕细刻,同传统佛教徒一步一叩头的朝圣行旅有着某种相似性。局外人很容易认为是这过程必定伴随着单调感,我于是问石冲,:如果用相机将涂色后的石膏像拍下来,放大成作品尺寸相同的照片,如何?石冲一笑,毫不怀疑地说:照片是平的,没有手工做的肌理效果;况且在绘制过程中,始终沉浸在同描绘对象对话的关系之中,对话过程是不会单调的,因为它在逐步接近事先并不确定的期待中,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诱惑力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强。

《行走的人》摹本制作1993年

   石冲在精微的写实方法制作画面时,会不会产生画几幅抽象油画的欲望呢?答案也是否定的。石冲认为时下插科打诨的秽语与笑话一样,大抵都是没有保存价值,随吃随扔的文化快餐。千人一面的抽象油画是情绪本身雷同呢,还是表达的可能性狭窄?石冲没有回答,他也没有兴趣用画笔去回答。
   石冲使用的油画语言是现成的写实语言。和当代中国画坛的写实技术派不同的是,他不大关注语言,不把语言放在思考的层面上。他认为单纯追求和表现语言(技法),在现代艺术的逻辑中没有意义。因而《行走的人》中高超的写实效果如同选美中美女的美貌一样,进入决赛后便降格为铺垫。欣赏者在对表象的赞叹后,面临的是对邹作品这个复杂的隐语的理解。

 《行走的人》摹本制作 1993年

   《行走中的人》中,人物手持一条剖开、风干了的鱼。孤立地看,鱼的出现似乎显得莫名其妙。其实,鱼是石冲多年来油画系列作品的一个母体。他的成名作与代表作都和鱼有关。
   鱼在人类进化史和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是哺乳往灵长目中唯一没有全身体毛的物种。人类学家据此推测鱼是人类的始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鱼的造型俨然具有图腾物的性质。鱼又是生殖崇拜对象的化身。从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双鱼纹饰,到汉代的双鱼图铜洗与铜镜,鱼始终是男女祈子的吉祥物。在四川乐山崖墓石刻中双鱼图旁,配有男女二人裸体相抱接吻的秘戏图,明确地揭示出多子多福的愿望。

冲装置绘画的前期准备工作

   鱼作为中国古代生殖的象征,是有案可稽的。《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颛顼死后化为鱼。颛顼是黄帝之孙,与黄帝、帝喾、尧、舜并列为上古五帝。帝的本义是花——女阴的代名词。颛顼生鲧,鲧是一个可以望文生义的字。鲧治水不遂,据《国语》记载,帝舜将她殛于羽山,化为黄熊。殛,通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和《书·舜典》孔颖达疏均解释为流放。黄熊的熊是能字下边加上三点水,近人考证,或为鸟鱼,或为三足鳖,总之同属于一个谱系。《归藏》(商朝《易经》)指出,鲧三年不死,剖之以吴刀而生下禹——中国第一位男性帝王。
   石冲画的鱼都是剖开的鱼。如《被晒干的鱼》、《逸动》、《鱼的剖析》、《有背景的鱼》、《鱼的内部结构》等。殷双喜、卫广发等人一眼看去就说像女阴,我称他们为天生的慧眼。
   值得注意的是,石冲笔下的鱼非活鱼,而是死鱼、枯鱼、腐鱼。同样,《行走的人》中的人,也不是再现活生生的人,而是表现曾经活生生地存在过的人,从而把人的生与死、个人的消失与人类的进化交织在一起。

石冲《生命之像》 1992年 

   面对《行走的人》。我仿佛在阅读一部人类发生、发展史,又仿佛置身在古遗址的断面上,观看没有被扰乱的“文化层”中排列有序的文明碎片,进而产生种种与生俱来而被高更(Paul Gauguin)赤裸裸地提出的疑问与惶恐。
   石冲的《行走的人》与以往我们习见的人物写生、静物写生相比,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思路。写生关注的仅仅是物象的轮廓、结构、明暗与色彩关系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写生只需要摆或移动视点。摆出来的是造型姿势,传达的是技巧。《行走的人》在考虑上述因素之外,对行走者及其道具和背景所作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石冲在背景上刻画了一些几何形,他认为人类的进化史同人造几何形的复杂化联系在一起的。
   石冲从事过一段时间的舞台美术设计。他的作品中总有一种舞台美术设计的意味。经过设计后的对象,拉开了原型与作者的距离,使作者能理智地去思考、观察和表现被改装了的原型。因而,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他既要同石膏像直接对话,又要同原型——行走的人间接对话,《行走的人》如果归入广义的“写生”,那么可以命名为“设计写生”。“设计写生”可望成为中国具象油画的重要走向。

石冲《行走的人之二》 1993年 

   《行走的人》中的石膏像,由头构成。石冲在石膏像涂色时,可以将接缝空出来,藉以突出石膏像拼接的效果。于是,这具四分五裂而勉强拼凑的石膏像,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做了一个现实的回答;一个涉及整个人类和人类文明史的回答。这回答或许有些严酷,但却是真实的。
   石冲并非悲观主义者。人类发展史中,尽管无数显赫一时的文明神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为文明废墟,但人的感觉、视野和思想却获得了解放与升华。《行走的人》的构思、设计、表达,为这种升华提供了一个造型艺术上的证据。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