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晶晶
祥哥剌吉公主,生于1283年,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女、元武宗之妹、元仁宗之姐、元文宗之姑。
建立元朝的蒙古贵族,向来以彪悍著称。其中大多数人,都如成吉思汗一般“只识弯弓射大雕”,粗犷豪放,很难想象其中还有人热衷于汉代文人那一套情调,更难想象这样的贵族是一位地位显赫的女性。2016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与书画鉴藏文化特展”,让人们认识了一位爱好汉文化的元代公主:祥哥剌吉公主。
有钱又有势
这位公主,在蒙元皇族中可不是一般的弱女子。她的母亲、元顺宗后答己是元代第一位被追封的太皇太后,来自强大的弘吉剌部落。按照成吉思汗立下的规矩,弘吉剌部世代是他们的姻亲,女子立为皇后,男子会娶公主。这个部落女子生下的孩子,血统自然也高人一筹。
答己的长子海山,被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武宗。即位后,他封母亲为太后,对妹妹祥哥剌吉公主也宠爱有加。
祥哥剌吉的名字,汉译为“狮子”。1307年,24岁的祥哥剌吉公主从大都北京下嫁到塞外草原。她的丈夫是弘吉剌部首领的儿子琱阿不刺。出嫁后不久,武宗就封自己的妹妹为“皇妹鲁国大长公主”,封妹婿为鲁王。
武宗即位不足4年就过世,他的弟弟仁宗登基。此时,祥哥剌吉公主的丈夫去世,只留下她和一子一女。仁宗对姐姐更加照拂,改其封号为“皇姊鲁国大长公主”。
说来也奇怪,那几任元朝皇帝都当不长。仁宗在位9年,后继者英宗3年、泰宗5年,再到文宗。但祥哥剌吉公主的地位却愈加显贵。她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武宗的次子图帖睦尔,也是她的侄子。在后来的皇权斗争中,图帖睦尔即位为文宗,是元代历史上最崇尚汉文化的皇帝。他封自己的姑姑也是岳母为“皇姑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既是皇亲,又成了国戚,备受尊崇。
南开大学蒙元史专家李治安教授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在蒙古皇室中,本身女性的地位就比较高。如成吉思汗的女儿们,都为父亲的一统大业分忧解难,出了不少力。所以,像祥哥剌吉这样夫家强大的公主,也必然会受到重视。
这种重视,从赏赐上就能看出。身为皇妹、皇姊与皇姑,祥哥剌吉公主所受的封号已经超过元代其他各位公主,此外她还屡受厚赐。当时祥哥剌吉公主有自己的汤沐之地,这些地方的岁入,都是归她支配的,从武宗到文宗,尤其是文宗,屡屡给她赐钱,仅文宗时有史料记载的,就有7万锭之多。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她的书画收藏提供了很大支持。
祭孔的唯一女性
虽说元朝是“马背上打天下”,但入主中原之后,不可避免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元世祖忽必烈时,曾特地将南宋内府所藏典籍书画从杭州运到大都,成为皇室收藏。到了祥哥剌吉公主所在的时代,皇室与汉人文化的接触更为频繁,受其影响更深。
“祥哥剌吉公主绝对是蒙元上层中汉文化的推崇者。”李治安教授评价道。
从她的生平中就能寻到蛛丝马迹。祥哥剌吉公主28岁时,丈夫去世。按照蒙元“收继婚”的制度,女子成了寡妇之后不外嫁,而是成为丈夫族内其他男子的妻室,可能是弟弟,甚至可能是继子。入主中原后,这一制度受到汉文化伦理的挑战,不少蒙元贵族表示反对。但终其一朝,都没有在法令上废除“收继婚”,从上至下依旧存在。
祥哥剌吉公主却用实际行动反抗了这一制度。丈夫死后,她没有再嫁给弘吉剌部其他贵族,而是如同一个汉族女子一样,为夫守寡,抚养子女,终身未再嫁。
她不但遵循着汉文化,并且以己之力弘扬和保护汉文化,笼络汉族文人。
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祥哥剌吉和丈夫所受封的“鲁国”,恰巧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他们夫妇的汤浴邑,就是孔子故乡山东曲阜所在的济宁路一带。祥哥剌吉公主对孔子尤其敬重,命人绘制圣人的画像,用金书亲自题字于画像左侧,悬挂于居所,时常瞻礼。她还把当地的庙学改建为儒学,现在有一块《全宁路新建儒学记》碑保留了下来。碑文中记载:“今皇姊大长公主,嘉惠斯文,以教道结人心。”翻译过来就是:祥哥剌吉公主贤惠斯文,弘扬文化,团结人心。
祥哥剌吉最为人瞩目的,恐怕要数两次派使者前往孔庙祭祀了。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十三碑亭内,就有两通大长公主祭孔碑,至今在立。这是孔庙内仅有的两通女性祭孔碑。碑文赞扬孔子的儒家教化,并禁止他人亵渎孔氏家族的林木土地,表现蒙元皇室对儒家文化的推扬与保护。
一场文雅的派对
祥哥剌吉公主的审美与品位,可能是来自于母亲答己的培养。答己喜欢绘画,曾命画家王振鹏画《历代圣母贤妃图》悬于兴圣宫,命杨叔谦画《耕图》《织图》各12幅,由赵孟頫作题画诗24首,又让人译成蒙古文。在母亲的感染下,祥哥剌吉公主成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女性收藏家。她模仿汉人的赏鉴与收藏行为,于她所收藏的书画作品钤上私人鉴藏印,请文臣观览并书跋语。在传世的古代书画作品上,偶尔可见“皇姊图书”和“皇姊珍玩”二印。
1323年,祥哥剌吉公主在大都城南的天庆寺举行了一场著名的文人雅集,汉人、蒙人、色目人齐聚一堂,鉴赏、品题她所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雅集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以文会友的重要方式。最著名的如东晋王羲之、谢安等的兰亭雅集。祥哥剌吉公主的风雅不减晋人,据参加了这次雅集的袁桷(音同觉)记载,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公主赐宴,满桌的山珍海味,大家都彬彬有礼,各自执礼尽欢,没有谁强迫谁饮酒,也没有谁敢恣意放肆,一派文雅祥和的气氛。等到酒喝得差不多了,公主拿出图画若干卷,请在场文臣鉴赏品题,标示年月。
祥哥剌吉公主当时请的不少汉族文人,都是经常来往的老熟人,比如袁桷、冯子振等人,从流传下来的公主藏品里经常可以看见他们的题跋。
袁桷是浙江宁波人,20岁就以才学当上丽泽书院山长(古代山长相当于校长)。成宗年间开始在朝廷任职,后来更是受到仁宗与英宗的重用,曾任翰林待制、集贤直学士、翰林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职。他是元朝的大笔杆子,当时的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自他之手。朝堂之下,他与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倪瓒,以及邓文原、虞集、柳贯等著名文人皆有来往。柳贯、邓文原等也为祥哥剌吉公主题过书画,很可能就是袁桷引荐。
天庆寺雅集举办时,袁桷已官拜翰林直学士,两个月后被升为翰林侍讲学士。但当年8月,发生了南坡之变,英宗被杀,袁桷不愿卷入政治纷争,辞官返归故里,参加雅集可说是他一生中最位高权重之时。
冯子振也是祥哥剌吉公主经常来往的文人。他写得一手好行书,曾与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为集贤院同事。天庆寺雅集举办时,冯子振已经退休,还被特邀过来,从中也可看出祥哥剌吉公主对他的看重。
公主的收藏
祥哥剌吉公主到底收藏了哪些宝贝呢?现在只能从这些文人的记录中找到吉光片羽。袁桷提到过约40件书画作品,包括唐宋书法、宗教画、山水画、花鸟画、人马走兽、龙鱼杂画等,其中以宋画为多,包括黄庭坚、宋徽宗等名家手笔。
最值得一提的,应该是题有宋徽宗瘦金书法的《展子虔游春图》。展子虔是隋代著名画家,他的山水画被形容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游春图》更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的开山之作。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的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青山不老,江流无际,花团锦簇,一派美好的湖光山色。
卷后,祥哥剌吉公主邀请众文人题写品鉴。冯子振题诗:“春漪吹鳞动轻澜,桃蹊李径葩未残。红桥瘦影迷远近,缓勒仰面何人看。高岩下谷韶景媚,瑟瑟芳菲韵纤细。层青峻碧草树腾,照野氍毹摊绣被。”诗人赵岩和张珪则赞美画中景色犹如蓬莱仙境:“暖风吹浪生鱼鳞,画面仿佛西湖春。”
祥哥剌吉公主似乎非常钟爱细腻生动的宋代花鸟画,藏品里有北宋崔白的《寒雀图》、赵昌的《写生蛱蝶图》、梁师闵的《芦汀密雪》,南宋谢元的《折枝碧桃图》等,这些作品上都钤有“皇姊图书”之印。其中,赵昌的《写生蛱蝶图》卷后有冯子振奉祥哥剌吉公主的命题。明末收藏家董其昌确认了冯子振的题跋,写道:“赵昌写生曾入御府,元时赐大长公主者屡见冯海粟跋,此其一也。”
除了前代书画,祥哥剌吉公主对当时的作品也很重视。王振鹏便是她赏识的当世画家。王振鹏是浙江温州人,擅长人物画和宫廷界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被元仁宗赐号为“弧云处士”。
界画因为使用了独特的器具,工整精密,王振鹏尤其擅长画复杂的界画。他曾画过一幅《锦标图》,送给还未即位的仁宗当祝寿礼物,深受赏识。他的传世名作《龙池竞渡图》也在这次台北的展出之列。
虽然李治安教授说,历史记载中没有明确证据表明祥哥剌吉公主如何影响元代帝王的汉文化修养,但从结果来看,她的侄子兼女婿、元文宗图帖睦尔无疑是一位崇尚汉文化的皇帝。他创设了与文臣谈书论画、鉴赏品评的奎章阁,并像祥哥剌吉一样,专门造了两方鉴藏的宝玺:“天历之宝”和“奎章阁宝”,积极地收藏与赏鉴中国书画,赵干的《江行初雪图》、宋徽宗的《蜡梅山禽图》都是他的珍藏。
由此看来,元代公主和皇帝的收藏品位,都不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