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把画画这档子事儿是看得太简单了,还是太当回事了?真不好说!一件事你若看得简单了,它就没了内容,缺失了深度和厚度;你若将它太当真,那就不好玩失去了趣味,这是个辩证逻辑,看来的确不容易!
如果你是画你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么我想一个人的心态是怎样的,那他画里所呈现出的感觉就该是怎样的吧?只是这种心态和情感是要真实的,这种真实可千万别和真实场景较真,那你永远也没它真。你所要的是自己灵魂深处的那份真,不同于任何人的﹑独一无二的真;不只是用眼看到的,而是要用心与心的连通才能捕捉和体味到的真,那样才稀罕﹑才可贵!
春花秋草70cm x 35cm 2014年
前不久,有个大我点的人来向我讨教画画的事。“讨教”是他的谦逊之词。想想好笑,我自己还是学生,怎能当别人的老师呢?可人家屈尊就驾,我又怎能推辞。看完画后,我顿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了。一是:他那些过于细腻的技术活我确实达不到﹑做不来。画面的逼真程度可以和照片相媲美。二是:我也的确没看出来那画好在哪里?除了逼近照片效果外,其余全无一丝绘画性美感。他说他是学院派的,我这个野狐禅又怎敢在此造次呢!再者他自我感觉良好,分明是送来叫我夸的,这让我又能说些什么呢?
待得花开又一年70cm x 33cm 2014年
他走后,我向妻子和女儿“讨教”他画得如何?妻子不太懂画,只说画得好像,就再没言论。倒是六岁的女儿语出惊人,一语道破天机,她说那画“没有趣,没意思,不好玩”。我惊喜之余想起我曾对她说过的话。那时,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大班,她总为自己不如别的小朋友画得像而苦恼。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我安慰鼓励他说:画不是画得越像越好,而是画得有趣,好玩,自己高兴才是更好。这样以后,她很少为自己画得不像而苦恼和失去信心,而且还很快活地越画越像样了。没想到今天她给用在这里,真是应时应景,孺子可教呀!
得闲图70cm x 32cm 2014年
其实喜欢小孩的画就喜欢那份纯真﹑有趣。人长大后,情感变复杂了,技巧性的东西多了,丢都丢不去。单方面的炫技,成了程式化的日复一日。作者的真情实感,表现在技法上的娴熟而又生拙,这在那些大师的作品中都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像陈老莲﹑八大﹑齐白石等人都是如此,不但要有返璞归真的技法和情感,更要有深度地体现出传统文脉。其中要具有哲人的思辨,诗人的情怀和匠人的技术,是作为成功艺术家不可或缺的条件,而这些是小孩所不具备的。所以说有的画家“单纯”成儿童形式的,也是不可取和没有价值的。但就中国画而言,画成和照片一样的效果的,自己就被“赶”出画面了!
凌波仙子70cm x 32cm 2014年
中国画的审美理念是以形写神,以物写我。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所阐述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综合这两则论说的观点来看,中国画艺术不是那种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抄形,要由自然的真实性上升为艺术的真实性,那就要求作者自身的审美素养是否具备?借助于造型手法来展开一段别样的艺术式样和艺术情怀。在这种有着自我精神关照下的人文情怀里,所产生的艺术境界,即完全取决于作者个人的综合素养了。画家对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能量的释放,通过自己的形式语言传达出内心的品质或品味,是有深度﹑有厚度的,令人领略到文化的传承﹑时代的特征和个性的趣味。这样的作品往往是造化使然,“究天人之际”的艺术珍品,和那些似照片的中国画恐怕是大相径庭,不具可比性吧?
露渚冰姿70cm x 34cm 2014年
黄宾虹在评论中国画时,从不谈什么“形象生动” “栩栩如生”“富有诗意”“结构合理”等观点,他认为这都是“外修”不值一提。黄是山水画家,可他在画语录里,对“画人物最要有三”的阐述中很值得现代青年人物画家学习和研究。他说:“一要有神气,二要有分别, 三要能化。”这三者都是要画家自身对绘画的“理”“法”“趣”具有高度的理解和实践才能达到的境界。其中“化”最为难得,即石涛所谓:“有法必有化”的“化”,有“遗去技巧,意冥玄 化”的“化”,更有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化”。这些都是以固有的技法在绘画表现上的无穷变化,是作者借助万物苍灵为主观精神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化”境。这种对中国画审美意向创造的高度概括,是所有中国画的审美中心。那些故作高深,逸笔草草,貌似高格,实为“隔”的作品,在“法”上有“化”的追求吗?那些搞得真事儿似的,辛苦地克隆照片的作品,表面逼真其实尽是虚情假意,在“趣”上有“化”的探索吗?我们的生命有限,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了,由此也告诫﹑勉励我自己吧!
瓶花二44cm x 34cm 2014年
我们当下青年画家要做的太多了,可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现实诱惑也太多,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立场,标准和目的变得越来越模糊。画家应有一颗平常心,把画画当成一种生活,而只有活出有导向,有目的才是真正的画家生活,否则就只是生存。
有人说:艺术家是人世间永远的一支蜡烛,它既能真正的点燃则必然放光,在燃烧灵魂同时,也传达出生命的信息——关键是燃烧
周建祥
2014年于匡陂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