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式现场
2017年3月25日,朱笑宇“栽倒”个展于浙江大学西溪美术馆开幕。开幕式出席领导包括中国奥地利艺术学会会长约瑟夫·舒茨教授、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先生、著名旅德艺术家王小松教授、著名舞蹈家贺顺顺女士、策展人闻松博士等。

开幕式
“满足、惶惑、骄傲、暧昧。人物被放置于某个封闭环境,似惬意、似诱惑、似垂死挣扎,不分国籍,不分性别,受时间约束又超脱于现实之外。灯光幽幽亮起,美好与破败共存于同一空间。”优雅中带着惊悸,这样奇特的感受来自于浙江大学传媒学院博士生朱笑宇的作品。

朱笑宇 照片
朱笑宇自幼习画,却选择进入综合类大学,在浙江大学连跨计算机、人文、传媒三个学院,从本科一气读到博士。对于自己多次跨专业的的选择,艺术家解释道:主要是希望通过接触更多类型的人、经手更多类型的项目,来达到锻炼自己思维方式的目的。但也不排除未来进入艺术类专业学院深造的可能。

《裂缝》,2016(绢 水彩 综合材料 51cm x 81cm x 6cm )绢画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主要包括朱笑宇两个阶段的创作:一是“绿色时期”(2014—2015中期),以”漂浮“、”缠绕“作为这个阶段的关键词,包括《水箱》、《吞噬它的欲望》等;二是“红褐时期”(2015中期至今),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调整了结构和创作手法,增加了”破败“、”僵持“等关键词,包括《神秘的临终》、《消逝于自己眼前的角度》等。展览开幕仪式刚刚启动,她的《托林》已被奥地利著名收藏家约瑟夫·舒茨教授收藏,并将前往奥地利萨尔茨堡参展。

《神秘的临终—天女NO.2》,2016( 水彩 灯 综合材料) 88cm x 119cm x 8cm )绢画 LED - 我想为自己准备一场单纯的死亡,在一场将自己撕裂的临终之中
朱笑宇的创作选择了使用工笔画和新媒介结合的方式,而这一切始于一个莫名其妙的的开头——在2014年中期,她想要寻找一种半透明的遮光材料蒙在灯上,结果到手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两年间自学和实验了工笔相关技法。“绢的慢属性和半透明质感跟我的性格比较合得来吧!而我大学期间学习了好几年的多媒体。”她这样回应她的形式选择。“作品创作内容倾向于强调个人的体验和存在方式,塑造笼罩在眩晕中,固执又残破的、不断分裂消逝又沉溺其中不愿离开的人物形象,借此映射出四周迅猛的物质消耗、代谢进程以及骤变、复杂的网络生存环境。它们偏向主观,夹杂着虚拟和不纯粹,但这些主观的虚拟和不纯粹最终都指向真实,探讨个体存在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们或许可以提供一个有趣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水箱》局部,2014 ( 45cm x 45cm x 20cm ) 绢画 LED RGB
朱笑宇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旅德艺术家王小松教授对学生的作品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作为女性艺术家,作品唯美主义的情结,实质是暗喻柔和之外的自我规避。异性在画面里全部消失,甚至连一点象征的物性都无法找到。这是一个同性的世界,但却让人强烈感受到对异性的疯癫。

《吞噬它的欲望》, 2015 (50cm x 50cm x 5cm) 绢画 RGB 他扑向它,用指甲刺进它的脏腑,试图将它变成自己的。
一方面是唯美的古典主义气息,一方面消解由此带来的虚幻情色。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完整躯体的暴露,带有性姿态的胴体被赋予了第三性。自恋—躯体、同性—自恋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主题。此外,棕色作为画面主色被艺术家反复渲染、层层叠加,使得前景与背景完全虚幻化。这种虚化的背后实际隐藏着艺术家对社会态度半透明式的接纳或者排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缺乏激情的接纳。”

《消逝于自己眼前的角度——天女NO.4》,2015~2016 (综合材料 54cm x 167cm x 6cm )绢画 LED -不留痕迹地消失
著名艺术评论家闻松博士,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在解读朱笑宇的作品时说道:“当下的先锋艺术中,工笔形式并不多见。但无论是画面形象或展示方式,朱笑宇的工笔作品完全没有当下国画工笔画的繁文缛节及貌似表现现实生活却充满空洞的那种技术告白之相。貌似自画像的主角们沉浸在深暗背景之中,人物造型的不落凡尘却难以摆脱那种内心的无奈和伤感,犹如繁华历尽,却依旧是茕茕孑立而又形影相吊,道不尽的无尽颓废和感伤。那种近乎寥落的顾影自怜和落落寡欢似乎暗示着生命的漂浮无着及不可捉摸。”

另外,此次展览是朱笑宇第一次自行办展,她将这次展览作为博士阶段艺术工作的一个汇报,也是自己向艺术领域进发的一个起点。

据悉,展览将一直持续到4月2日。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