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时间:2017.04.18 13:30
展览地点: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南京市汉中门大街65号七楼)
出品人:叶建成
总策划:吴东
策展人:王承旭
学术顾问:
张宁(首都博物馆前常务副馆长、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
沈岳明(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研究员)
主办:江苏凤凰艺术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国际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瓷映青白冠南唐——繁昌窑瓷器艺术
文/王承旭
前言
繁昌窑,位于安徽繁昌,是五代至北宋时以柯冲窑和骆冲窑为代表的专烧青白瓷的大型窑场。
繁昌窑,在五代时期创烧青白瓷,乃青白瓷之源及早期生产中心,系最早使用“二元配方”工艺的窑场。其产品不仅畅销世界,还曾贡奉皇室,是为南唐贡窑。
1954年葛召棠先生发现繁昌窑以来,冯先铭、耿宝昌等学者先后来考察,中国古陶瓷学会两度在繁昌召开年会暨繁昌窑研讨会。其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千年之约,以瓷结缘,为展现繁昌窑的辉煌成就,促进文化交流,特办此展。仿佛我们又看到那一船又一船的繁昌窑贡瓷,来到这昔日南唐国都,诉说她创造的那一抹青白中所蕴含的瓷国荣光!
第一单元 千年荣光
聪慧的繁昌窑工匠创造的绝代风华似乎也在岁月中沉默,直到千年之后一位杰出的繁昌人与她相遇,第一次向世人昭示其神采与荣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在这繁荣昌盛的土地上那回响千年的时代赞歌!
一、人杰地灵解迷梦

葛召棠先生
繁昌窑的发现者葛召棠先生,是主审“南京大屠杀”元凶谷寿夫的五大法官之一,其书法常与徐悲鸿、于右任、沈尹默等联袂展出。
审判谷寿夫判决书

葛召棠先生书法
1954年,安徽省博物馆研究员葛先生将在城郊山坡上发现的瓷片、窑具写成论文发表,宣告繁昌窑的发现。
繁昌境内瓷土、森林众多,原料、燃料丰富,窑场附近的峨溪河可通往长江,交通便利,还有柯氏兄弟由北方迁来烧瓷并贡御南唐后主的戏剧和传说。
二、南北融合创青白

繁昌县位置图
繁昌窑处于唐代陶瓷“南青北白”格局之间,随着唐朝的瓦解,北方制瓷技艺和审美需求随南迁移民传入江南。

繁昌窑北宋龙窑
五代时期繁昌窑创烧的青白瓷,呈现出白中泛青的新奇的美感,深受上层社会青睐,是在南方特定的资源技术条件下,融合南北技艺诞生的瑰宝,如装烧技术上体现定窑等北方窑场的植入,而窑炉则继承了南方传统的龙窑,从而在青白之间点亮瓷坛。
第二单元 皇家风尚
南唐升元年间复置繁昌县,属江宁府,距国都较近,水运便利,繁昌窑生产的奢侈品瓷器品质优良,具备烧制贡瓷的优势条件,系南唐贡窑。繁昌窑青白瓷诞生后,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并在他们的推动下渐成风尚,最终形成一个卓越的青白瓷窑系。
一、南唐二陵中沉醉
南唐二陵中的繁昌窑盏
南唐二陵出土的繁昌窑瓷器,具有五代繁昌窑的典型特征,与繁昌窑遗址出土物各方面如出一辙,同类器在南唐宫殿区遗址亦有出土,是南唐贡窑繁昌窑贡御皇室的铁证。
繁昌窑即《瓷史》中记载的宣州窑。“宣州窑,当烧于南唐有国时。是宣州瓷器为南唐所烧造,以为供奉之物者。南唐后主尤好珍玩,则其供奉之瓷器必极精良。”
二、夜宴图上闪耀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顾闳中奉南唐后主之命,夜至重臣韩熙载家窥视其夜宴之情景,生动反映了当时贵族的生活常态。图中颜色青白或黄白的瓷器,无论是成套的酒注与温碗、台盏、粉盒、盘等,与繁昌窑青白瓷几乎相同,且多可找到实物与之对应,是其进入宫廷贵族生活的例证。

《韩熙载夜宴图》上的繁昌窑酒注、台盏、盒
三、秘色瓷之工艺
繁昌骆冲窑发现与瓷胎几乎一致的瓷质匣钵,匣钵间涂釉封口的工艺,而这只在越窑为生产进贡皇室的“秘色瓷”中发现过,需破匣方能取出瓷器,费时、费工、费料。高规格房址和龙形瓷塑和“上”字官样,很可能有官府在此管理贡瓷的生产,对产品苛刻的要求,证明其与宫廷密切的联系。
繁昌窑“上”字铭官样
第三单元 玉堂佳器
繁昌窑在五代宋初的青白瓷窑场中,产品组合最为高档和丰富,各种实用与赏玩兼具的精美瓷器,将茶、酒、香、花这些宋人的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更给寻常的日子增添了一份美丽的温情。

北宋 赵佶《文会图》
繁昌窑的成功是“南北名窑”技术交流融合的结果,多以造型和釉色取胜,辅以刻花、印花、贴塑等点缀,以仿金银器造型最为典型,且与越窑、定窑等皆可相互印证。

五代 繁昌窑 青白釉执壶

五代—北宋 繁昌窑 青白釉花口腕
一、茶亦醉人何须酒
繁昌窑的茶具、酒具彰显着五代至北宋的茶酒文化。最典型的茶盏与配套的盏托,繁昌窑盏多唇口,小底。被称为执壶者,有装煮沸水点茶的茶瓶,与唐代滑石短流茶瓶相似。有的则为酒注,中唐时饮温酒之风渐盛,将温过的酒盛在酒注里,为了保温,后来还在外面套个贮热水的温碗,与成套的酒盏与酒台子构成一套完整的酒具,亦有贮酒的长瓶。各种盘、碗、罐、钵,或花口、瓜棱,或刻花、印花,为盛着的精美佳肴增辉!
五代—北宋 繁昌窑 青白釉托盏一副

五代 繁昌窑 青白釉执壶

五代—北宋 繁昌窑 青白釉执壶
五代—北宋 繁昌窑 青白釉台盏一副

五代—北宋 繁昌窑 青白釉花口腕

五代—北宋 繁昌窑 青白釉瓜棱罐
二、胆瓶花在读书床
宋人之雅,茶、酒之外,文房诸器更是心头所好,势必精良。宋代陈设瓷的出现是器型上的一大变化,以桌椅为中心的高型家具发展成熟,书房也逐渐完备,书桌变得高且宽大,可放置各种文房用具和清玩。繁昌窑的精致小巧的水丞,典雅端庄的洗,栩栩如生的牛形砚滴。葫芦瓶或插着鲜花,“形制短小,方入清供”。焚香作为书房中的雅趣,香炉和花瓶成为案头陈设并蔚然成风,润物细无声般点缀着生活中的风雅。

五代—北宋 繁昌窑 青白釉水丞

五代—北宋 繁昌窑 青白釉折肩钵
三、尽在焚香听雨中
作为“四般闲事”之首,两宋时燕居焚香已是一种生活方式,繁昌窑的香具以开敞式的香炉为代表,又以宋代常见的莲花香炉最为精致,或简洁的阴刻仰莲纹,或繁复的浮雕莲瓣纹。小型者与北方的高足杯式炉近似,但不带平展的大宽沿,多饼足,柄部多一凸棱,多素面或仅饰弦纹、花口。大型香炉多分几部分组成,是集镂空、刻花、贴塑于一体的杰作。
各类的瓷盒,或作石榴果形,或带纽,或盒内还有三个小盒,反映不同用途,一般尺寸大一些的系置放香饼的香盒。

五代—北宋 繁昌窑 青白釉香炉
五代—北宋 繁昌窑 青白釉盒
第四单元 芳名远播
繁昌窑不仅贡奉皇室,还畅销世界,其在五代乱世迅速兴起,并在“名窑辈出,互争雄长”的宋代独步瓷坛,“革故鼎新”“博采众长”的高超技艺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并在外销途中,沿线许多地方窑场,纷纷效仿,促进了先进技术的传播。
一、匠心独具
五代时,繁昌窑在南方率先采用漏斗形匣钵和垫饼的装烧技术,避免了瓷坯受明火直烧,提高烧成温度和质量,又利于形成还原气氛,使得釉中的铁份呈现青色。在骆冲窑内发现四道隔墙,属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分室龙窑。繁昌窑五代时便使用了瓷石加高岭土混合制胎的“二元配方”工艺,将其诞生年代提前了三百多年,为创烧出青白瓷立下汗马功劳。
二、碧波扬帆
只有优质瓷器才能通过高附加值的销售,获取远超当地的利润。繁昌窑产品沿长江东运和西运,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印坦沉船、井里汶沉船上都有其曼妙的身影,与定窑、越窑作为同一品级的外销瓷,并相互促进技术的交流。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出土的繁昌窑瓜棱罐

印坦沉船出水的繁昌窑碗


井里汶沉船出水的繁昌窑瓜棱小罐
海外贸易作为五代各国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常选用最高档的瓷器用于外销。而繁昌窑的凤首壶,可能是波斯的订货或适应异域文化的外销品,文化因交流与融合而闪耀世界。
三、薪火相传
近年来《繁昌窑》、《青白之韵》等研究专著、论文和陶艺作品的问世,让这座千年古窑续吐芬芳,大放异彩,也让我们回味当年窑场林立,烟火相望的盛况。
当代 陶艺作品《花落莲成》
结语
你在长江的翠色里闪耀光芒
我在柯冲的瓷韵中凝思仰望
曾经峨溪河畔千帆竞 峨山熔天地
辉映古今 宛如那 一场梦
她已不再有光彩照人的模样
只剩往昔的吉光片羽 默不语
她更不愿再在意贡御的更替
只因尘封的惊天动地 在心底
匠心开创二元配方 书写传奇
胎白釉润 情系初心
君王御前赞誉 无人能及
璨若流星 芬芳了四季
沉醉在 后主词 爱你
时光遮不住她们蕴含的美丽
百米龙形的窑炉 坚强如你
吟唱千载的残垣 依然挺立
风雨呼啸 笃行勇毅
你在熙载家不醉不归 类冰似玉
我在骆冲看到权力 龙床凤壶
那些精妙婉约的台盏 远去了谁的风雅
碧波扬帆 泛起谁的涟漪
你在青白间点亮瓷坛 南北汇聚
我在史海探寻踪迹 谁的铭记
这些炉瓶盒枕有诗意 茶香酒洌 玉堂佳器
我想知道 那些年 它是谁
更想知道 它属于谁的谁
未可知 君须知
烈焰琢佳器
春谷里 古窑存
天青耀东西
未可知 君须知
神工话希冀
春谷里 古窑消
清白融华夏
薪火永流芳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