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学书之路艰难而漫长。凡能以书名立身当下,即所谓成功者有二:一曰“一招鲜”者,俗语云“一招鲜吃遍天”,或选准一点,钻深吃透,形成自己独门绝技,或直接师法某书坛权威,直接借鉴其探索成果,快速形成自家面目,此皆捷径也;二曰“跑马拉松” 者,即厚积薄发者也。皆上下求索,殚精竭虑,而后卓然名家者。吾更钟情于后者。

朱讲用,1974年生于河南商丘。1990年入商丘师范学院读书,选修书法专业班。2012年在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书法工作室学习,得胡抗美、曾翔两位先生亲灸。2015年有缘入当代著名儒僧、出版家、教育家、书法篆刻家、诗人、楹联学者、公羊学大师伍灯法师(张培元)门下学习佛学、诗词楹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入展:
第二届全国正书展、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展、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字控”—中日韩汉字艺术大展等
入选“今日美术馆”第二届流行书风展、
2015年东方艺术·书法提名“中国青年书法二十家”等展览。
作品获奖:
《第四届银河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二等奖;
第二届云冈杯全国魏碑书法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作品出版:
《三人行书法集》(合著),《坚守·朱讲用书法作品集》。
作品发表于:
《东方艺术·书法》杂志,《中国书画》杂志等国内外专业媒体。
坚 守
文/李林
书法是一种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但都源于一种精神的坚守,这种坚守不管书者身处何地、身从何业,都会顽固地潜伏于每一位书者的心底,等待“惊蛰”的到来。

自撰联 “深山松古涛声远,妙字骨奇墨韵清”
纸本水墨 138cmx35cmx2
朱讲用是一位才情与和天分都比较突出的老兄,2004 年他和天鳞兄还有我三人共同举办“三人行”书法展时,他的行草书以黄庭坚为宗,用笔干净洗练,线条圆润饱满,跌宕起伏,腾凌射空,纵横畅达,视觉冲击力很强,字里行间透着才俊之气。也是这一时期,讲用的作品多次人选中国书祛家协会主办的展览,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自撰联 “杖短廊长黄叶厚,香幽院静老僧眠”
纸本水墨 138cmx23cmx2
在此之后,讲用的主要精力转向应天书局的创建,因此我和一些朋友至今依然戏称其为“朱局”。如今“应天书局”发展成了“光明画店”人住琉璃厂西街,店名题字为讲用多方搜求的吴湖帆先生的原题,由此可见他的独具慧心。而朱讲用的书法创作随即进人积累沉淀期。讲用在商期间商丘,我们过往甚密,每周至少一次的相聚,谈论的话题自然少不了书法,记得这一段时间《爨龙颜碑》、《四山摩崖》、《石门颂》、《西狭颂》、何绍基、沈曾植、谢无量等一些北碑和碑帖兼容的书法家的作品,是讲用案头的常备之物。朱讲用的书祛开始从帖学向碑帖融合的转变。

自撰联“喜随野鹤同船钓,闲到僧家看竹来”
纸本水墨 138cmx23cmx2
碑帖融合发轫于清末,至民国成为主流,何绍基、沈曾植、谢无量都是这一潮流的翘楚,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融会贯通,从而成功的解决了碑学所带来的粗劣疏狂的弊端。他们的成功昭示碑帖融合最根本处在笔法,晋唐帖学笔法谨严细腻,故当时书法淹雅,可谓之“文”,但易失之柔弱; 碑学笔法简直,易得雄强阔大之风,但易失之简单粗糙; 两者兼得方可绍于古人,此即所谓“文质彬彬,可谓之“质”然后君子”,晚清以来的成功者无不深谙此理。

古人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纸本水墨 138cmx23cmx2
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朱讲用行草体势飞动朴茂,笔法刚健俊爽,既有古代章草的某种结体意识,又有努力求空间开张的横向宕开,最值得注意的是,这相揖相让,静中求动,见出极强的驾
些都融人了行草书的连贯意识,翻覆盘旋,驭能力。
2010 年,讲用进人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学习,于篆隶用功颇勤,一点一画,从容不迫,巧拙相生,在细微处求变化; 线质婉转圆通,泯灭圭角,锐而不峭、厚而不滯,有篆隶的遗韵; 这些作品一反他往日激情涌动的创作风格,力图去掉雕饰和繁复,给我们展示出一种意欲不计工拙的书写状态,殊为可贵。
不计工拙就是顺应自然,顺则能通,通则能达,达则能化,化而能变,顺应时变,守住当下,这可能是每一位坚守者最好的选择。

“坚固欢喜”
纸本水墨 35cmx138cm x2
讲用的心境与格局
文 / 李青松
何必山巅与水涯
安心随处便为家。
有人问我西来意
笑指长天落晚霞。
我喜欢八指头陀的这首诗,淡然随性,乐观闲适。每见此诗,便想到好友讲用,他就是一个有着此种情怀,介于“商”、“艺”之间,又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自撰联 “渔舟归唱晚,鹭鳥倦飞迟”
纸本水墨 138cmx23.5cmx2
讲用兄重情义,虽商事儿多于艺事儿,但他却非唯利是图之人,往往以情为重,以义当先。其实,这也是我们能够走到一起的原因。名利身外事,善缘度终生。我们向往自然、自由、自我,所以一切都比较简单,且行且修。

自撰联 “坻厚多佳树,潮白乐钓翁”
纸本水墨 126cmx23cmx2
讲用兄的书法根于北齐,吸纳魏晋,因为多于古今书画鉴赏之事,所以眼界宽阔,笔无定法,任由心境使然,或浪漫潇洒,或笔拙意憨,但无论如何变化,都甩不掉他内心的淡定与禅意。

自撰联:叶瘦棠肥骚人咏,堤长岸曲鹭鸟游
纸本水墨 126cmx23cmx2
我一直认为,决定书法水平高低的因素并不是技艺,而是书者的心境与格局。修技成匠,修心成禅,就是这个道理。在我眼里,讲用兄外表风风火火,足难落地。但却时常能拎出一批佳作供三五好友赏阅,且往往是三日不见让人刮目相看!足以见得,他是一个身处尘事却能潜心修行的人,如此转换绝非常人能为之。
今讲用兄书法结集,寥此片语以表敬意。

高适 《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纸本水墨 34.5cmx137.5cm
入古出新话讲用
文/许飞飞
因为和讲用太熟悉了,所以见到他的作品总是很亲切。他自幼习书,九十年代在商丘师范读书时就因书法出众担任书法班班长三年,受过系统的临摹训练,基本功扎实,且多年来一直坚持临帖,不管经营画店还是张罗拍卖有多忙,都能抽出时间完成习书日课,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报班进修,专心学术,执着艺事,抱眷一种最初对书法的挚爱和追求而默默实践。关于功夫和格调问题,无须赘言,我们从他的近作中便能看出深浅。

刘长卿 《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纸本水墨 77cmx35cmx2
讲用兄取法高古,以汉魏为基,审美上以古朴为主旨,线质古厚,结字开张,时时可见石门颂、石门铭、瘞鹤铭、四山摩崖、嵩高灵庙诸碑刻之形貌。在他的作品中,又具体分辨不出哪些笔画和结字是出自哪一个碑拓,更难以言说他在哪个碑帖上用功最勤,但总是给人一种和取法对象气息很接近的古意。这或许就是讲用兄善于读帖和领悟古人的一种天分吧。

綦母潜《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纸本水墨 34.5cmx137.5cm
在以汉魏为基调的笔墨语言统领下,讲用兄首先以静态的隶楷书为主攻方向,以求静穆和浑古意态,同时,又旁涉行草,以碑的静和古来融合晋以下行草书的畅和妍。由于切人点的不同,造就了他独有的行草书面貌: 用笔轻灵而不失凝重,结字宽博又体势多变,使转自如也不失敦实。尤其在大草的创作上,更是将这个看似不可调和的度拿捏的那么自然,不管是方折圆笔、长线短点、实笔飞白等等这些对立的审美元素,都能在他“碑意”的线质下得到合理的调和。

王维诗 釉下彩 青花瓷盘 摆件 直径27公分
讲用兄以他多年对书法技法的执着研习和多视角对书法本体的深人探索,在千人一面盲目跟风的当下书坛,显得尤为可贵。相信他会继续这么低调地在这个纷扰的书坛做他的习古日课,继续深人地去探究文史哲等书外功,继续执着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与讲用兄共勉。

王维诗 釉下彩 青花瓷盘 摆件 直径27公分

朱讲用 釉下彩 青花瓷 茶壶

朱讲用 釉下彩 青花瓷 茶碗

朱讲用 釉下彩 青花瓷 盖碗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