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沈阳日报创刊70周年辽沈书画名家名作邀请展举行

时间:2018-08-21 11:52:28 来源:沈阳日报

展览 >庆祝沈阳日报创刊70周年辽沈书画名家名作邀请展举行

01

02

这是一次艺术的盛宴

这是一次辽沈书画名家的聚会

这是一次书画家为沈阳日报创刊70周年庆生的聚会

这是一次普通市民与艺术大家的聚会

沈阳日报,梦想从这里起航,芳华在这里绽放,激情在这里燃烧

……

8月16日,庆祝沈阳日报创刊70周年辽沈书画名家名作邀请展在辽宁美术馆举行,这也拉开了沈阳日报创刊70周年系列公益文化活动的序幕。

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易霓,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李仲元,著名学者、作家彭定安,著名画家徐甲英,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等书画、文化名人参加本次活动。

此次沈阳日报创刊70周年辽沈书画名家名作邀请展,汇集了辽沈地区150位书画名家为此展专门创作的精品佳作,笔墨间饱含了对沈阳日报的深情厚谊、殷切祝福。李仲元、王贺良、姚哲成等名家的书法精品,李春、许勇、徐甲英、刘秉亮等人的国画佳作,都会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更为难得的是,娄师白、方成、陆俨少、韩美林等先生为沈阳日报创刊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创作的部分珍贵佳作,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1948年12月20日,伴随着沈阳解放的炮火硝烟,《沈阳日报》的前身《工人报》创刊。70年来,作为城市发展的亲历者、记录者,沈阳日报一直站在时代最前列,引领导向,关注社会变迁,体察民情冷暖,与沈阳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城市共成长,成为沈阳人民喜爱的、全国有影响力的一张城市党报。

创刊70年来,沈阳日报始终重视文化建设,结下了累累硕果。沈阳日报先后创办了一系列文艺专刊,创建沈阳日报书画院,与辽沈地区广大文艺家以报结缘、以报为媒,自觉担当文化建设和传承重任,像宋雨桂、宋惠民等一大批根植于辽沈大地的艺术家,都在沈阳日报这块艺术园地里,留下了成长的墨迹,绽放出历久弥香的艺术芬芳。

沈阳日报社为了纪念沈阳日报创刊70周年,还筹备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公益文化活动,包括沈阳日报70年报史资料展、纪念改革开放40年摄影精品展等活动,都将免费向公众开放。此外,还将编辑出版《沈阳日报70年》报史专著和《万泉》文集,以浓浓的文化味儿和满满的诚意,回报辽沈大地父老乡亲的深情厚爱。

起航 朝来风乍起,满耳是涛声

今年86岁的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李仲元,是本次展览中年龄最大的艺术家,他说:“沈阳解放之年,沈阳日报也随之诞生。回首往事让人感慨,70年我们曾经意气风发欢欣鼓舞,也曾经慌乱迷茫,如今我们又重新上路。这70年风雨兼程,谁和我们在一起,坚定不移地走过来?那就是沈阳日报!她向我们传达国家和党的决策,鼓励我们前进;她稳定我们群众的心声,为民请命;她给我力量。在座的艺术家们70年来在沈阳日报上发表了无数篇脍炙人口的佳文佳作、无数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书画作品。如今,在她70周年生日的时候,我们以自己的佳作为其庆寿,祝贺沈阳日报生日快乐,越办越好。我送给沈阳日报一首诗——万点春泉水,潺潺过故城,朝来风乍起,满耳是涛声。”

李仲元告诉记者:“我见到了很多老朋友,我们都是通过沈阳日报这个平台成长起来的,近年来也都忙于各自的事业,通过这次的展览,我们又见面了,老友见面真是亲切呀!”

沈阳日报的老朋友、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画家徐甲英说:“我和沈阳日报关系太密切了,我今年85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沈阳日报上基本天天有我的作品,每天我都去一次报社,就像回家一样,所以今天来参加这个展览,这种感觉重现了,有回家的感觉。沈阳日报,我越看越乐意看,沈阳日报给沈阳人民提供了丰盛的文化信息,我现在每天还都看沈阳日报,祝愿沈阳日报越办越好。”徐甲英对报社当年的老编辑、老记者如数家珍。

沈阳市版画学会理事路宽今年70岁,恰与沈阳日报同龄。他多年坚持阅读沈阳日报,也多次参与沈阳日报组织的活动,受益匪浅,“我如今成了沈阳日报的签约作家,版画也在沈阳日报上发表过。感谢沈阳日报对我的关怀培养,希望报纸越办越好。”

绽放 把一束束带着露水珠儿的鲜花献给读者

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易霓代表辽沈艺术家送来祝福,“七十年来,沈阳日报经历了风风雨雨,世事沧桑,但在各个历史阶段,她都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和精神、文化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已故老总编刘黑枷生前一直倡导的那样:把读者放在心头,把一束束带着露水珠儿的鲜花,大量地奉献给读者。今天的盛会,集合了辽沈地区书画名家,大家都拿出最好的作品无偿捐赠,为沈阳日报七十华诞庆生!多年来,辽宁画家与沈阳日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代代著名书画家通过沈阳日报结识了更多的读者,为沈阳日报留下珍贵墨迹。青年书画家也与沈阳日报风雨相伴,共同成长。几代美术家们通过这份报纸给沈城人民以美的享受,使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更加浓郁的人文气息。沈阳日报举办这样的艺术盛会,是助推名家名作走进百姓生活、艺术惠民双百万活动的积极举措,可喜!可贺!可赞!”

王易霓还说:“我本人对沈阳日报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我曾在沈报大院里生活过,体验过那里的草木芬芳,目睹过一代代卓有建树的沈报人忙碌的身影。因此今天,我不仅代表辽宁美协,也代表我的先生、沈阳日报的家属,献上一份特别的祝福。”

85岁高龄的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许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和沈阳日报有几十年的缘分,“沈阳日报群众基础很强,百姓都很喜欢读。如今她70岁生日了,身为老朋友,我必须来祝贺。”此次活动中,许勇参展的作品是国画《金色草原》,“就是来给日报增加一份人气儿!”

许勇说:“我的腿春节期间受伤了,这是我康复后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只要是沈阳日报的活动,我只要能走路,就一定来,以后也要多多参加。”

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的来到,引发了全场的轰动。一位市民激动地说:“真的没有想到,我能看见尉大姐。”尉凤英说:“近年来我的腿不太好,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了。但是庆祝沈阳日报的生日,我一定要来,因为沈阳日报是第一个报道我的报纸。”

燃烧 记住过去,展望未来

在现场,记者还采访了部分观众,他们都对沈阳日报有着非常深的感情。

爱好书画的张兰山今年74岁,他说:“参加工作时,我对书画本身并没有什么研究,我是在退休以后才开始对书画感兴趣的,平常也跟老师学一学。书画现在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陶冶情操。我对沈阳日报的感情是很深的,1965年我上大学来到沈阳,可以说从那时开始就和沈阳日报打交道,沈阳日报是我每天必读的。后来我也在新闻部门工作过,和沈阳日报结缘更深了。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沈阳日报还是我每天必看的,对自己来说是在了解国家的大事和国家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变化、沈阳的变化,通过这张报纸便都历历在目了。沈阳日报走过七十年的历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的沈阳日报在社会的影响力仍然很大。今天的活动,可以说是记住过去,展望未来,我相信沈阳日报会办得越来越好。”

李淼女士平时就很爱好书画,喜欢进行研究,她说:“今天这样的活动是一种文化交流,可以让我开阔眼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书画艺术。沈阳日报的文化版和万泉版我非常喜欢,这里是沈阳最好的一个文化平台。”

今年64岁的梁凤春非常期待本次活动,他说:“今天是庆祝沈阳日报创刊70周年,来到现场的都是辽沈地区著名的大师,我平时就很热爱书画艺术,这些大师我也都有所了解,其中好几位还是我的老师。我始终热爱书画艺术,现在也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今天来到现场就是想看看大师们的书法和绘画,沈阳日报拉近了艺术大师与市民的距离,我们可以近距离学习书画技艺,这些大师也为辽沈地区创造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编辑: 石雅亮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