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音”青年当代工笔研究展亮相方圆美术馆

时间:2018-09-11 14:07:37 来源:新浪收藏

展览 >“转音”青年当代工笔研究展亮相方圆美术馆

1

展览海报

2018年9月2日下午3:00,《转音》——毕晓慧、胡箫桐、栗玉莹、戚聿顺、杨怡、叶紫、张苛作品展于北京798方圆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方圆美术馆主办,艺术家张见和评论家孙磊提供学术支持。青年策展人单宏和青年艺术家毕晓慧担任策展人,为展览提供专业指导以呈现青年一代的水墨品质,精神气象。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8日。

2

毕晓慧 苍白风景之二

3

毕晓慧 苍白风景之三

4

毕晓慧 彳亍

5

毕晓慧 关联

6

毕晓慧 相互 

7

毕晓慧 折叠 

8

胡箫桐《白羽》

9

胡箫桐《寒幽》 

10

胡箫桐《墨虞》 

11

胡箫桐《凝雨》 

12

栗玉莹《重屏二》 

转音——青年当代工笔研究展

文/孙磊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在文化层面总有一种主客体意识,原则上,主体的语言、思想、精神是当代社会、情感、生活的绝对性条件,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有一些血缘性的特征,其表达才能够适得其所。而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人会将这种血缘性特征放大至一叶障目的地步,将自我认知变为自我膨胀,使其成为一种否决式的态度,继而固步自封,失去活力。因此,客体的重要性就不仅仅是一种对应或者补充了。今天,客体与主体的交织是当代社会的文化现实,甚至客体转化成主体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几乎无所谓主客体文化的关系构建了,它已经一体化了,或者内化了,所有的声响都来自内部的转音。

这也就不难理解具有极为“私密特征”的中国画的发展为什么不被世界艺术的波澜所淘汰,在主客体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画的问题被强制性地“内化”了,内化成一种可以不断自我变化的微观景观。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种微观的声响进入到世界景观的音浪中去。也就是说,越精微的方式可能越能够从内部“回到”世界,回到我们曾经和正在拥有的世界。那么从工笔语言和思想出发,引导出一场别样的音乐会,自然也就显得坚实有效。

所以,这个展览命名为“转音”。

七位年青人在工笔画的研究中都加入了他们独特的调性,这种调性既与当下世界艺术的思潮有关,又与本体语言和思想的内省反思有关,他们各自形成细微不同的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提示出一种“转音”的形式,一种消除了“东西方”、“主客体”、“现当代”焦虑的转音形式。当然我们也意识到,他们似乎过于聚焦于“私生活”,实际上那是任何“转音”的基础,它附着于每一个人个体的真实之上。因此,我们看到新一代画家的自足性与深入度,他们并不苍白,他们的文化带有强烈的主体化意识,这个世界从一开始就是他们的,他们将创造属于他们的东方文化,从具体的转音开始。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