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彩艺旅——杨乾钊先生水彩画展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日期:2018-10-18 11:31:02 来源:卓克艺术网

展览 >幻彩艺旅——杨乾钊先生水彩画展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6

展览时间:2018-10-17 - 2018-10-23

开幕时间:2018-10-17 15:30

展览城市:陕西 - 西安

展览机构: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美术馆

展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含光南路100号

策 展 人:杨兵

主办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西部美术馆 公共艺术系 教务处 离退休管理处 西安水彩画学会

协办单位:西安大洋立恒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181018172313

开幕式现场照

西安美术学院郭线庐院长

西安美术学院郭线庐院长发言

西安美术学院贺丹副院长

西安美术学院贺丹副院长发言

展览前言

——郭线庐

杨乾钊教授从事美术工作六十余年。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我院成人教育工作的奠基和发展以及工艺美术设计人材的培养工作中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是一位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受到方方面面的肯定与赞扬。

今天在杨教授的展览会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在工作之余用了二十年时间从事水彩画创作的丰硕成果。这是一次辛勤劳动的展示;这是一次追梦在艺术之路上的展示;更是一次对给予他帮助和支持的朋友们的一次答谢。

在这个展览会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艺术充满爱恋、执着坚定的身影。他常年行走在山间林边,搜索着春的萌动、秋的绚烂、夏的苍翠、冬的纯净……对花呢喃、对景悸动。将自己美的触角伸向了无涯的大自然。

他的作品和谐、亮丽,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阳光下的抒情。他坚守着写实主义的风格特征并多方吸取各画种的技法特色,如:中国画写意的水晕墨章,油画的扎实厚重以及设计的理念、肌理效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热烈祝贺杨乾钊教授画展圆满成功!祝愿杨乾钊教授艺术之树长青!

——杨兵

古人在《诗经·小雅》中记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比喻品行高洁、人格圣贤之人,虽身隐匿于世,而名望远播。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杨乾钊先生在其从艺的62年里,从教的39年当中,如同古人所说的贤者,孜孜不倦,杏坛桃李。其教师生涯,亦师亦友;其艺术之旅,幻彩人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杨乾钊先生自1996年开始从事水彩画艺术创作,积累了两千余幅写生作品。从南国的港湾、江南的小镇到北方的群山川流,其足迹遍布华夏。画面中的巨石流泉、茅舍衰草、庭院花丛是其内心世界丰富情感的体现。横生的妙笔,漫幻的色彩,清新的画趣又构成其特有的艺术品位。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倾情描绘,更是对艺术创作中人生感悟的诠释。作为水彩画艺术家,他正处在创作的成熟期。完成了从“应物象形”向“从心所欲”境界的转化,这是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结果。每一次的超越,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愿此次展览是再次超越自我的开始。


7

杨乾钊

艺术家简介:

杨乾钊,笔名杨前。男,汉族,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水彩画学会副会长。1939年6月生于重庆巴县;1956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保送到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深造,师承李有行、张仰俊等著名教授; 1965年毕业后从事艺术设计工作; 1978年任教于西安美院工艺系;1994年后任西安美院成人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近年出版画册《杨乾钊水彩画集》(2册)和《美术家杨乾钊》(水彩画册)、专著《中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实力派教师色彩教学对话》等,参与编著辞林等10余部(册),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文艺家传集》(3)、《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奔向2000年》、《改革二十春——中国改革开放20年回顾与展望》、《中华百年》(人物篇)、《陕西人物年鉴》、《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光明日报《2000年中国风·杰出人物集》、《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陕西文化人》等20余部辞书。发表论文数篇、艺术作品数百幅,均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名家评论:

胸中储有万象,笔下自有神彩

——观杨乾钊水彩画感言

文/张芷珉

(长安大学教授、西安水彩画学会老会长)

水彩画在中国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有着一段丰富多彩的历程。近年来,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异彩纷呈,各类美展中的水彩画作品种类繁多,不仅有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景画,还有抒情强烈或笔色简约的意向性水彩画,以及一些受西方现代流派影响的抽象水彩画。今日的水彩画坛与其他艺术一样,已是一种百花齐放的盛况。

在这样的现实境况中,水彩画家杨乾钊始终不离现实生活、不离自己的感情世界、不离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之路,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绝不追逐时尚,以新异为美。

杨乾钊的大量作品给人的感受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其作品无论是静物、花卉、风景,都是情切于中而产生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他画的花卉是那么富有艺术感染力,有的还超越了传统水彩画的表现形态,独创了兼具装饰意味和审美情趣的作品,不仅表现了不同花卉的形色、风姿,以及多样的背景处理,还展示了各色各样花草的“性格”,也就是历代诗人所说的“花魂”。他之所以能达到这一极致,与他爱花、爱画花,以及多年来深入研究各种花的结构、生长规律所积累的经验有关。他在表现任何花卉时都那么“胸有成竹”,下笔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从这本画册中就可见到不少佳作。

水彩画和其他绘画一样,都是画家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艺术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一幅美的绘画作品,画家对所使用的表现形式研究得愈深,其在形象化方面所达到的程度也愈完善,艺术作品所揭示生活的力度也愈深刻,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愈加强烈。

杨乾钊喜欢画秦岭山间的溪涧瀑布,画终南山、太白山的雾海云山,画金黄的秋林和碧水环绕的石壁……他常在春秋之际走进深山老林,或写生、拍照,或眼观心记,时时去感受春山的初醒、秋林的金辉、峰峦的雄奇、太白山的银装、溪河浅滩的明澈和那江海渔舟唱晚特有的诗意,还有巴蜀山村的梯田与农舍——都是画家笔下常见的景物。他常常从这些景物中去寻觅其美之所在,并尽力探索“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艺术语言,一旦思成情至,一幅创造性的画就会跃出,展现于画纸之上。德国文豪歌德说过:“艺术家,研究自然吧!可是从平凡中创造出齐伟,或者从单调中创造出瑰丽都不是小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正说明寓情于景、以景写情的情景关系。宋代范晞文用两句话概括了情景关系:“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它本身是没有思想情感的,也不存在喜怒哀乐,但经过画家笔下的水、色晕染,画家的思想情怀也就随着画中的景物抒发出来,并产生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杨乾钊众多水彩画作品中的景正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怀。看他的画,无论风景、静物、花卉,总有一种借景抒情、以物言志之感,这是因为他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水彩画的泼、洒、冲、勾等独特技法,并充分利用各种肌理效果和虚实对比,形成了意境深邃、画面色彩强烈而又含蓄丰富的风格。在他年过花甲之后尚能创作出如此多姿多彩的水彩画,这与他岁岁辛勤笔耕,年年深入生活,不断追求艺术创新的精神紧密相连,也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后,才有可能攀登上艺术的巅峰。

最后,借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的两句名言作为画家朋友们共勉之言:“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有志于不断创新者,应永葆艺术上弃旧求新的创造精神!

作品赏析

171-2013《黄河魂之二》75·109

171-2013《黄河魂之二》75·109

170-2012《千层河小景》56·76

170-2012《千层河小景》56·76

146-2009《关山秋色》56·76

146-2009《关山秋色》56·76

102-2005《翠云廊》56·76

102-2005《翠云廊》56·76

088-2003《七彩湖畔》56·76

088-2003《七彩湖畔》56·76

024-1999《窗前》78·108

024-1999《窗前》78·108


编辑: 许可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